斑蝶科
斑蝶科 |
中文學名:斑蝶科 |
斑蝶科 Danaidae [1] 是節肢動物門,六足亞門,昆蟲綱,有翅亞綱,鱗翅目,雙孔亞目的一科。本科蝴蝶屬中型至大型的美麗蝶種。頭大。複眼裸出。前足皆退化。常以黑、白色為基調,飾有白、紅、黑、青藍等色彩的斑紋,部分種類更具有燦爛耀目的紫藍色金屬光澤。斑蝶幼蟲攝食有毒植物,將植物體中有毒成分累積於體內,作為禦敵機制,而且外表常具鮮豔的警戒體色,嚇唬敵人。斑蝶因為體有惡臭,鳥不捕食,成為其他蝶類的模擬對象。例如:樺斑蝶。
目錄
基本簡介
斑蝶成蟲觸角端部逐漸加粗,但不明顯;前足退化,收縮不用,雄性前足為一跗節,雌性4至5跗節,爪全退化;胸部側面常具有多數白斑;雄性腹部末端有可伸縮的長毛撮。前後翅近似三角形;兩翅中室均為閉式。前翅R脈5分支,R3至R5共柄;M1與R脈共短柄;前翅A脈基部呈分叉狀 (3A併入2A)。 後翅圓三角形,肩區具短小肩橫脈(h);A脈有2條(2A及3A);部分種類的雄蝶有香鱗斑或突出的香鱗囊。成蟲飛翔緩慢,許多種類具群棲性。個別種類具遠距離遷移習性,類似候鳥。斑蝶幼蟲攝食有毒植物,將植物體中有毒成分累積於體內,作為禦敵機制,而且外表常具鮮豔的警戒體色,嚇唬敵人。
生活習性
喜在日光下活動,飛翔緩慢,優美。有特殊的臭味,可避鳥類及其他肉食昆蟲的襲擊,因此常被其他蝴蝶所模擬,有群棲行,有的還能成群遷飛。寄主位蘿藦科植物、夾竹桃等主要分布在熱帶,全世界已記載150種,中國已記載25種。 雄蝶交尾器上有特殊的發香器官,伸展時如絨花。蛹常具有金銀色金屬光澤。幼蟲大食有毒植物。
形態特徵
中型或大型美麗的種類,常為其他科蝴蝶擬態對象。一般為黃、紅、黑、灰或白色,有的有閃光。頭大,觸角細。前足退化,摺疊在胸下,無爪。翅的外緣圓形或波狀,中室長而封閉。前翅R5脈條,R3脈至R5脈共柄:後翅肩脈發達,A脈2條,無尾突。雄蝶前翅Cu脈上或後翅臀區有香鱗。卵炮彈形或橢圓形,直立。幼蟲體上多皺紋,胸部和腹部各有1~2對長線狀突起,能散發臭氣以禦敵。蛹為懸蛹,體上有金色或銀色斑點。
主要分布
本科已知150種,主要分布在熱帶,其中包括著名的遷飛昆蟲--君主斑蝶Danaus plexippus L.。中國已記載32種,常見的有金斑蝶Danaus chrysippus (L.)、紫斑蝶Euploea dufrene swinhoei Wallace等。
斑蝶科動物
1.絹斑蝶 Parantica aglea
【形態特徵】翅青白色,半透明,脈紋及端斑黑色或黑褐色。前翅中室較狹長,後翅前緣平直;肩脈彎曲或分叉;中室特別長,幾乎為翅長的2/3。
【生態習性】廣東每年可發生多個世代。成蟲喜食花粉、花蜜植物汁液,喜歡訪花,飛行較緩慢,路線不規則。
【分布】我國分布於四川、雲南、福建、海南、廣東、廣西、台灣等地。國外分布於錫金、印度緬甸、泰國、斯里蘭卡、馬來西亞等地。保護區分布於五道將軍步道、石鼓水庫、謝崗林場等。
2.青斑蝶 Tirumala limniace
【形態特徵】翅面黑褐色,自翅基部發出若干淺青色半透明斑紋,中域及以外各翅室內均散布淺藍色色斑。前翅外緣、亞外緣各具1列斑紋,其中亞外緣斑列不整齊後翅外緣和亞外緣各具1列不整齊的斑紋,中室內有2個基部相連的斑紋。雄蝶中室中部有1個耳形的香鱗袋。
【生態習性】多生活在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區,成蟲喜訪花。
【分布】我國分布于海南、廣東、廣西、福建、雲南、湖南、湖北、西藏、台灣等地。國外分布於印度、緬甸、越南、斯里蘭卡、菲律賓等地。保護區分布於五道將軍步道、石鼓水庫謝崗林場等。
主要種類
君主斑蝶:君主斑蝶Danaus plexippus (Linnaeus) ,也稱黑脈金斑蝶,帝王蝶,美國國蝶,能進行長距離遷飛。
金斑蝶Danaus chrysippus (Linnaeus)
虎斑蝶Danaus genutia (Cramer)
青斑蝶Tirumala limniace (Cramer)
嗇青斑蝶Tirumala septentrionis (Butler)
絹斑蝶Parantica aglea (Stoll)
黑絹斑蝶Parantica melaneus (Cramer)
大絹斑蝶Parantica sita (Kollar)
擬旖斑蝶Ideopsis similis (Linnaeus)
幻紫斑蝶Euploea core (Cramer)
默紫斑蝶Euploea klugii Moore
藍點紫斑蝶Euploea midamus (Linnaeus)
異型紫斑蝶Euploea mulciber (Cramer)
雙標紫斑蝶Euploea sylvester (Fabricius)
妒麗紫斑蝶Euploea tulliolus (Fabric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