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廣和宮
建物介紹
新埔鎮區的舊街道是呈東西向發展,長達1000餘公尺。當地以新埔廣和宮附近為界,以東靠關西方向稱為「街頭」,以西靠近竹北方向喚為「街尾」。該廟地方上又稱為「王爺宮」,為咸豐十年(1860年)由仕紳潘榮光興建,供奉自新埔開庄時中國大陸帶來的三尊三山國王木雕神像。昔日,新埔各項重要施政或民間活動,幾乎都在該廟埕舉行,譬如豎立禁賭博碑、祀租碑、日本駐軍操演、臺灣文化協會演講、消防演習、民防訓練、政見發表等。
廟方建築最大的特色是裝飾採取對場作,自大門上方的吊筒、鳳凰雀替,到通梁下的獅座,及正殿吊筒垂花,都各自展現出雕刻師當年競技的情況。交趾燒為泉州陶藝師蘇陽水在1928年的作品。2007年端午後僱工重新彩繪,由關東橋彩繪師傅承包。當時因門神畫上半露乳的古代仕女而引起批判。2013年7月,劉興星接任主持,將廟內翻修。
今址為新埔鎮新民里中正路608號。
元宵
新埔的元宵花燈遊行,在日治時代相當盛大,其中地方最樂愛參與的是諷刺類的花燈詩句,當時街頭街尾二陣營於元宵節晚齊聚在廣和宮,將諷刺的詩句貼在花車上、或拿在手上吟唱,大虧對手陣營種種秘辛與丟臉之事。據1919年出生的余鏡鋒回憶,這活動約是1930年由新埔的文人雅士發起,將對手名字列入詩句中嘲笑,街頭那方參與者有大地主徐讚堆和余成山,街尾有從事喪葬儀式的陳茂才與雜貨業的陳忠漢等。
地方耆老描述以及文史記載,這些詩句毫不掩飾,如指某人有姦情、誰無膽、誰無能、誰孬種等,但每年都會言明此為娛樂,活動後不能計較。余鏡鋒有記下他們的詩句,稱讚這些人文才極佳,內容多是戲而不謔,也穿插著許多警世之文。耆老表示,居民為一爭輸贏會製造小型、可以推著走的花燈吸引人家注意所罵的內容,日後演變成花燈踩街。將花燈置於板車上遊街,是新埔元宵花燈與其它縣市最大的不同處。
1950年,地方仕紳及大老出面反對舉行罵街,新埔花燈文化也因此沒落。2011年,新竹縣政府和新埔鎮公將新埔元宵燈會和天穿日結合一起慶祝,成了新埔特有的巨型移動花燈踩街秀,被客委會列入客庄十二大節慶之一。
祭祀
正殿神像是以原先三山國王神像的放大版,內殿則供奉三寶佛。附祀廣澤尊王、註生娘娘等。
過去皇民化運動時,廟方為變通而改稱為「慧明寺」,正殿擺上三寶佛。當時日警強力沒收新埔各廟的神像,暫置於此廟內,由隔街的新竹警察署新埔分署看管。但日本人唯未將新埔與天宮神像移至廣和宮,因該媽祖廟也鄰近警局,極易監視。晚上常有民眾偷偷前往廣和宮膜拜,甚至還有人商議如何營救,直到日本戰敗,神像才歸還各廟。
廟方在農曆七月二十三日有中元普渡,當晚舉行平安戲,輪值地區為六年一輪。在1953年報導時,廣和宮與褒忠亭義民廟舉行的中元祭典,當時人口約3萬、5千餘戶的新埔鎮就預計殺200臺斤以上的大豬1200到1300隻,耗資頗大,引起警方勸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