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雁天涯萬里行(二)(高麗君)
作品欣賞
旅雁天涯萬里行(二)
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門外,赤日炎炎,荷槍實彈的警察檢查格外嚴格,長衣長袖、不能拍照不准喧譁是最基本要求。人們排着隊,悄然無聲,帶着敬畏與驚恐繞過高大巍峨的廊柱,參觀穹頂華貴肅穆的宗教圖、歷代教皇的塑像陵墓。
教堂內幾乎全為暗黑,陰影襯托着靜穆的矮桌,四處擺放着點燃的小燭,火光在低低的玻璃罩內閃爍不定。有人虔誠地走過去,雙手捧起,恭恭敬敬獻給心中的神;有人驚恐地睜大眼睛四處走,有人神情肅穆盯着面前一座座雕像;更多的人坐在教堂中間長凳上等待做彌散。
一中年男子在[[聖彼得雕像]前,長久跪着,雙手緊握,靠在胸前,高大的身子謙恭縮起,遠看就是一團黑影。身邊那麼多人走過,他嘴唇微啟,閉了眼兀自喃喃,在自己的世界裡和神靈對話。休閒服裹着健碩的身體和一張胡茬密布的臉,玻璃杯內的燭光隨着人流走過閃爍不定。突然,他深深彎腰,雙手攤開,匍匐在地上,親吻着面前地板,一行淚水順着琥珀色俊朗面頰流下。他是哪裡人?發生了什麼事?在懺悔還是在贖罪?是虔誠教徒的日常禱告還是不堪回首的內心獨白?
我從他身邊經過,盯着那蜷縮如嬰孩的背影,驀然想起地球另一端,遙遠的西海固我的親人鄉人們,在某些特殊時刻,在低矮的窯洞、黃泥土屋、不算高大的椽檁的瓦房裡,同樣跪倒在一些木刻雕像前,屏聲靜氣虔誠非常,希冀得到扶助和啟示。
二爹佝僂着身子,跪在黃土裡。面前是一座低矮的泥屋,泥屋裡不高的土台上,供奉着三肖娘娘(《劈山救母》中沉香之母)的木刻雕像。普通的小屋瀰漫着一種神秘氣息,黑壓壓跪倒在地的人們各懷心事,祈求未知的世界裡那個掌管生死命運的大手,寄予慰藉,撫平傷痛,恩賜希望。他一邊喃喃對話一邊不停摔絆着兩隻羊角。有時低頭閉眼,有時豎耳聆聽,仿佛真和空中對話。每摔一次,就眯眼偏頭,仔細觀察羊角落地的形狀,然後根據自己掌握的經驗掐指心算,用形狀構圖來占卜吉凶。幾次之後,才對身後人說一些似是而非的話。來人忙忙點燃黃色紙張燒紙奠祭,滿心歡喜或依舊憂戚,但明顯有了解脫後的輕鬆、頓悟中的歡快,虔誠地再次磕頭表達敬畏之心感恩之意。然後大家爬起來拍拍腿,幾縷黃塵跳躍飛騰,順着剛勁的風迅即散去。他弓腰塌背,人老了,山羊鬍子也白了,像包容一切的大地,安慰着前來問詢的人。瘦弱身影在夕陽中,被拉成長長的一條。此後,人們默然走出空蕩蕩的場院,詭秘地四下里看看,很快散開。
這樣的場景在少年時期,屬於長期定格的畫面,神秘氣息伴隨很多年,不斷在暗夜夢魘里出現,致使我對神仙靈異面貌一無所獲,但對鬼魅魍魎的想象甚至具體到某個物。至今也不知家鄉的廟裡為啥要供奉一個溫柔的女神,而不是捉鬼抓妖的力量型男神?是她法力無邊能普度眾生,還是慈悲為懷德行庇佑?只知道關於她的神話具體地點距離本地較遠,在華山的西峰頂上。
從小,在奶奶外婆的炕頭古今、秦腔《劈山救母》的循循善誘下,我們便知道三肖娘娘的故事,其實是個美麗的愛情傳說。書生劉彥昌路過華山,見廟神華岳三娘美貌,便寫詩一首留在牆面,表達愛慕之情。和中國大多數神話傳說一樣,儘管一仙一人,二人還是兩情依依,結為伉儷。生子沉香,恩愛無比,但觸犯了天條,自然就有人來管束。哥哥二郎神大義滅親,將妹妹壓在華山下黑雲洞中。直到兒子長大後學成武藝,一斧頭劈開華山,救母出洞。現在華山頂上還有塊十餘丈的巨石,齊茬茬被截成三節,旁插把七尺高三百多斤重的月牙鐵斧,相傳就是沉香劈山救母之地。故事以喜劇開端,以悲劇串連,又在皆大歡喜中結束,完全符合中國人借大團圓表達對神靈的尊重,對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人們魚貫而入,排隊往前走,插着耳機,邊走邊聽導遊壓低了聲音的講解。巍峨雄偉到不可思議的教堂里,人如螻蟻草芥,被絕對的高大上震懾到兩股戰戰,緩步慢行。
在歐洲任何鄉村市鎮,中心位置一定是歷史悠久的教堂。這些天,不知和多少個教堂擦肩而過,也不知聽過多少次鐘聲迴蕩。每個村莊都在尖塔紅頂庇佑下,每個城市都有獨特風格的宗教景觀。第一次參觀教堂是在捷克。一場大雨突兀而至,雨水在半空直接串成雨線砸下來,人們吵鬧驚呼,嘻嘻哈哈跑進肅穆威嚴的建築時,頓時啞然無聲,目瞪口呆。接着便是參觀各種風格的教堂,簡易實用的、真金描摹的、金碧輝煌的、古樸典雅的;拜占庭風格有既高又大的圓穹頂;羅馬式外形像城堡,以堅固、沉重、敦厚、牢不可破形象顯示教會權威;哥特式用外部結構急劇上升象徵向天國無限升騰的意象,製造出靈魂騰越的升華感應,同時配高大明朗彩色玻璃鑲嵌的花窗,給人觸及天國的神秘幻覺。
如果說教堂留給我最深的印象,還是那些高達十餘米或數十米花窗。透光的花窗,仿佛來自天國的眼睛,總會令人頭暈目眩驚喜異常。其幾何圖案繁雜多變,讓人眼花繚亂;宗教故事場景活靈活現,人物栩栩如生。據說電燈發明前,自然光是教堂里唯一的視覺來源。而哥特式大教堂由於挑梁高,須有大量充足的光照來滿足照明,巨大且相對薄的窗戶成為不二之選。各種風格的花窗被發明出來,營造着一種信仰的神秘氛圍,在陽光照耀下亦真亦幻,「大美」盡顯,完美地傳遞着上帝對信眾的偏愛和指引,以及模糊而美麗的信仰本質。
沒有人能抵抗聖彼得大教堂——這世界上最大圓頂教堂的魅力。一縷陽光從穹頂處鑽進來,被切割成不同形狀;幾縷沿着窗戶縫隙灑過來,照在馬賽克地板上,像束散淡的聚光燈,折射出錯雜光團,絢爛斑駁;繽紛的色彩映襯着冷硬的石材,交織着絕美的光影彩繪;加上燭光閃動在主祭壇和各神殿,薰香氣味瀰漫着整座教堂,管風琴的樂音在每個角落柔和的蕩漾;它如一道聖潔之光,令所有人沐浴在宗教氛圍中。
教堂,本為供奉上天的神祇、勸化教導之所,但人類這龐大又渺小、自私貪婪的群體,
從來都伴隨着眼淚鮮血、戰爭掠奪,在殘酷殺戮的路上越走越遠。千百年來,人類對宗教的依賴膜拜亘古未變,因為它真正關懷的對象不是神,而是活生生的人。所有宗教,既是一種意識形態也是一種文化現象,都以勸善抑惡、追求真善美為本質境界,根本宗旨在於對生命的整體關懷,指導人真實面對生死存有的價值抉擇,克服本能的求生欲望與死亡恐懼。無論追求精神逍遙還是尋求靈魂救贖,人們各有版本,按照約定俗的習慣在信奉。不同的是,在西方教堂里有一個基督耶穌;在東方,還有佛教、道教和伊斯蘭教等。
站在一扇扇彩色玻璃下,浮想聯翩。你會發現,周遭的一切都在不停變換,雕塑、壁畫、廊柱、墓地、穹頂;祭壇上的祭壇畫,無處不在的光;光中似乎有人,是聖約翰、聖喬治、瑪利亞、天使們,還是基督耶穌?仿佛真有一雙上帝之眼來引領芸芸眾生。
鐘聲響起,彌散開始,所有人靜靜跪着,我們急忙走出。教堂是歐洲人一切生活的開始和盡頭。虔誠的宗教信仰,文化傳承加上規律的日常生活,人為教堂和宗教所做的一切事都心甘情願順理成章。金錢權力、文化藝術匯聚一堂,也因此人類藝術的巔峰,大多在此創造與完成。竊以為教堂的最大功績,就是替我們較完整地保存了前輩們創造出的文明、智慧和精華。
「一個家族中,不過是那麼幾個鬼在蹦躂」,小時每聽到這樣的話,不得其解。長大了,更是嗤之以鼻。年齡越大,被信疑來回折騰無數次,反覆比較中,漸漸有了自己的看法。人生來被宿命在地球上,只是線性的一個長度,肉體和精神,何滅何存,誰人得知?
但「舉頭三尺有神明」,至少還讓我們有所敬畏,有所不為,有所不敢不願為。
作者簡介
高麗君,寧夏作協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