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內容簡介

阿蘭•德波頓,英國暢銷書作家。擅長以小喻大,舉日常瑣事,說生活哲理。以簡御繁,隨意點染,引人舉一反三。其文委婉飄逸,簡練雅潔,深得英倫古典散文之趣旨。《無聊的魅力》為隨筆集,語言洗鍊、筆調沉蘊,於纖悉之事、顰笑之間,嘗試尋找幸福的主旨。憂傷何以成為快樂,機場何以成為風景,無聊何以變得充滿魅力,在一切意想不到的地方收穫幸福,是德波頓一貫的追求。德波頓以其豐沛的意象、橫溢的才情,將感性與理性、隨想與哲思熔於一爐。讀者或可 藉助英倫才子的生花妙筆,調整心態,轉換視野,舒緩生活的壓力,體悟人生的真諦。

作者簡介

誰是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

他通曉英、法、德、西班牙、拉丁數種語言,深得歐洲人文傳統之精髓

他喜歡普魯斯特、蒙田、蘇格拉底,同樣喜歡旅遊、購物和談情說愛

他左手小說,右手散文,在文學、藝術、哲學、評論中自由進退、恣意穿插

他的小說思想豐贍、才情縱橫;他的散文和評論又意象豐沛、妙筆生花

23歲以處女作小說《愛情筆記》初試啼聲即大放異彩;此後的《愛上浪漫》和《親吻與訴說》繼續激活我們的閱讀體驗,開掘傳統小說「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5歲就入圍法國費米娜獎

27歲完成驚世之作《擁抱逝水年華

31歲出版《哲學的慰藉》,拿古典的歐洲智慧為現代人療傷

33歲帶着滿腹詩書踏上大千世界的旅程,開講《旅行的藝術

35歲時從哲學、藝術、政治、宗教等各個角度探索舒緩和釋放《身份的焦慮》的途徑

37歲的他撰寫的《幸福的建築》成為英國熱播電視節目《完美之家》的創意源泉

41歲的他,繼續將睿智的眼光投向工作領域,……我們是誰?我們為什麼而工作?思考《工作頌歌》,成為在金融危機的今天,最適宜當前形勢的作品

41歲的夏天,阿蘭•德波頓獲邀擔任英國希斯羅國際機場的「首位駐站作家」。機場原本只是旅行中的過渡性空間,發生的不過是「出發」與「抵達」,但在阿蘭•德波頓的眼中,卻成為了一個綜合各種文化面貌的博物館,由此引發《機場裡的小旅行》

2012年,他43歲時,「哲學向左,宗教向右」,以他一貫的在哲學和宗教之間旁徵博引,自由進退的優雅筆觸,帶來一本具有最撫慰人心的,號召大家從宗教中偷點什麼東西為己所用的供廣大無神論者閱讀的作品——《寫給無神論者》。 2013年,上海譯文出版社最新推出《無聊的魅力》,於纖悉之事、顰笑之間,嘗試尋找幸福的主旨。

原文摘錄

與一個缺乏吸引力的人在一起時保持沉默,意味着對方是無聊之人。而與一個充滿魅力的人在一起時保持沉默,你肯定會認為自己才是那個無聊透頂的人。 沉默或笨嘴拙舌或許恰恰證明了願望的強烈,從而被人同情和原諒。誘惑一個你無所謂的人要容易得多,一個心胸寬闊的人會發現一個最笨嘴拙舌的求愛者往往是最真誠的求愛者。拙於言辭反而可以證明其真情實意(如果能用語言表達出來的話)。

書評

阿蘭•德波頓出了新書,是一本隨筆集——《無聊的魅力》。平心而論,該書並沒有超過他的代表作《哲學的慰藉》、《旅行的藝術》、《幸福的建築》的水準,但並不妨礙我們愉快地閱讀,因為,德波頓淵博的學識、豐沛的才情依然揮灑在這本隨筆集中,讓我們再次感受了他善於從日常生活的細節處入手,化腐朽為神奇、道凡常之妙處的智慧與魅力。 全書收錄了《憂傷的快樂》、《機場散心》、《為愛撒謊》、《工作與幸福》、《成人參觀動物園的啟迪》、《無聊地方的魅力》等9篇隨筆,涉及飛行、愛情、職業、寫作、繪畫等領域。他從美國著名畫家愛德華•霍普那些以現代工業社會的生活圖景為題材的繪畫作品中,揭示了繪畫與當代人生活的關係:「當我們憂傷之時,或許恰好是那些憂傷的書籍最能賦予慰藉;當我們孑然一身、孤獨無依時,我們懸掛在房間牆上的,應該是那些孤零零的服務站的圖片。」因為霍普的繪畫展示的多是一些轉瞬即逝、背井離鄉的場景,它們能觸動我們內心深處那塊最柔軟的地方,引起共鳴,「我們在圖片上所欣賞的,並非其表達的題材,而是其表現的格調,是通過顏色和形式所表達的情緒態度的記錄」。從追求曾經的戀人克洛艾時那欲說還休、言不由衷的語言中,德波頓總結了「為愛撒謊」的兩種模式:「我的謊言,儘管被逼無奈,但還是令我羞慚不已,讓我認清兩種謊言:為了逃避的謊言和為了獲得愛情的謊言。」他講到,熱戀中的人們都會設計「愛情魚鈎」,但假如人們在愛的誘惑中上了鈎,那也是巧合,而非計算,因為「愛情魚鈎具有一種極其獨特的品性,難以用任何邏輯的因果原則進行界定」。而在闡述寫作與生活的關係中,德波頓告訴我們,即使你擁有較高的拼寫水平,要寫出一部好的作品,也要經歷一個痛苦的組織語言的過程。寫作並不等於記錄,「呈現真實的生活,難於對感官體驗的忠實記錄。將看到的事物進行記錄,並不足以成為藝術;只有經過篩檢、選擇和思考的過程,筆下的事物才有可能顯得真實」。德波頓的這些論述,對於有志於寫作的人們,無疑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當代人整日疲於應付生計,都市的清晨步履匆匆的上班族就是最好的寫照。快節奏的工作、殘酷的職場競爭壓力,讓人們疲憊不堪,心智因而變得遲鈍、麻木甚至冷漠,無心感受或者視而不見生活中的風景。德波頓則啟發我們,可以換一種生活方式,在庸常的生活中發現哲理和美感,從而溫暖和點亮我們的心靈。乘坐飛機出差和旅行,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尋常之事,德波頓的慧眼卻能穿透常態,敏銳地發現「飛機的起飛為心靈帶來愉悅,因為飛機迅疾的上升是實現人生轉機的極佳象徵。飛機展呈的力量能激勵我們聯想到人生中類似的、決定性的轉機;它讓我們想象自己終有一天能奮力攀升,擺脫現實中赫然迫近的人生困厄」。德波頓還告訴我們,工作不僅是掙錢的手段,而且是實現自我的方式,這種觀念使需要和幸福相一致。但「工作中的幸福感現在如此難以獲得,是因為我們的期望遠遠超出了現實」。從參觀動物園的所見所思中,德波頓又詼諧地議論,動物園一邊使動物看起來像人,一邊使人看起來像動物,所以讓人內心不安;進而從人的動物本性的視角指出:「一個人的怪異行為從本質而言往往是簡單的動物性目的——食品、居住和後代的繁衍——的複雜化體現,如果能夠發現這點,人們將再次獲得一絲安慰。」在對自己的故鄉蘇黎世美麗寧靜、整潔有序卻可能乏味無聊的解讀中,德波頓結合荷蘭畫家德•胡赫的作品深入分析,揭示了平凡環境的價值在於控制人們虛妄的欲望,避免勢利地試圖脫離日常生活,從無所不在卻被人忽略的世界角落找到快樂。這讓我想起了今年5月在瑞士旅行時蘇黎世留給我的美好印象,它看起來的確沒有大都市的繁華喧囂,一切都那樣地井然有序,但它的魅力就在平常的細節之中,如老街商店上方懸掛的柔軟的金手雕塑,一戶戶民居門前擺放的美麗的鮮花,蘇黎世湖上矗立的計時器,無不散發出溫馨動人的氣息。 英國著名評論家馬修•阿諾德說過:「偉大的藝術作品是一種途徑,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隱藏在心靈深處的緊張和焦慮。」德波頓的作品是否稱得上偉大,尚難定論。但他的文字的確有撫慰和啟發我們心靈的魔力。《無聊的魅力》中涉及的話題,其實在德波頓的許多代表作中有更廣泛、深入的展開,因此,本書可以說是一本閱讀德波頓許多代表作前的導讀之作。德波頓所擁有的淵博的學識與思辨能力,又非常值得中國的作家學習。當下的中國尚未湧現德波頓那樣的百科全書似的作家。將哲學通俗化、學問文學化、思辯大眾化,引導讀者從點點滴滴的日常生活中發現詩意和美感,提高生活的質量和幸福指數,這,大概是德波頓作品給予我們的最好啟迪。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