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明代理學即明代的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自北宋興起的理學,至南宋朱熹集其大成。明代理學,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①明初程朱理學被奉為統治思想;②明中葉王守仁心學的崛起及王學的廣泛傳播;③明末對理學的總結和反思。[1]

[]

目錄

總結和反思

明末社會動盪,天崩地解,王學衰微。劉宗周和黃道周是明末兩個理學大師。劉宗周持「慎獨」之說,講學於蕺山、明亡,不食而死。黃宗羲、張履祥、陳確皆其弟子。黃道周精於《易》學象數,其天文歷算之學,十分深邃。方以智及「易堂九子」,對理學有所譏評,進行反思,由此產生了對理學的重新認識。明末清初隨之興起了以顏元為代表的事功之學;王夫之為代表的總結諸子百家之學的哲學思想;出現了探討理學產生和發展的專門著作,黃宗羲的《明儒學案》、《宋元學案》堪稱為傑作,興起了以顧炎武所強調的「實事求是」的考據文學,對理學重視概念爭辯而脫離社會實際的空虛迂闊學風有所批評,於是理學衰微,實學興起。

早期

理學這種哲學化的儒學,對於維護封建制度的作用,自非漢唐時期的儒學所能比擬。明王朝的開創者非常懂得程朱理學的重要。早在明初開國伊始,即有劉基、宋濂等理學家,與明太祖朱元璋論道經邦,議論禮樂之制,以孔孟之書為經典,以程朱註解為規矩。其後,解縉等人對明成祖朱棣的講筵、入對,更是君臣唱和。遂於永樂年間,在朱棣的御臨下,以程朱為標準,彙輯經傳、集注,編為《五經大全》、《四書大全》、《性理大全》,詔頒天下,即所謂「合眾途於一軌,會萬理於一原」,作為治國齊家的統一法理和準則。程朱理學遂取得了獨尊的地位。

崛起

明代中期,王學崛起並得到廣泛傳播。朱學雖然也還是官方哲學,但逐漸退居次要地位。王守仁學凡「三變」(「泛濫於詞章」、「遍讀考亭遺書」、「出入佛志」為前三變;「以默坐澄心為學的」、「專提改良知三字」與「所操益熟,所得益化」是後三變),最後建立了心學體系。其學說集宋明理學史上心學一派之大成,達到了主觀唯心主義心學的高峰。王守仁心學的主要論題有三:一曰心即理;二曰知行合一;三曰致良知。這三個論題都圍繞發明本心的良知這一中心思想。可見,他的思想淵源上承陸九淵立大本,發明本心的統緒。由於王守仁事功赫奕,弟子眾多,於是王學得到廣泛傳播。浙中則有王畿、錢德洪,「擠陽明而為禪」,為浙中王學。此外還有江右王學、南中王學楚中王門粵閩王門、北方王門等,地域很廣。王學後來影響最大的是泰州學派。王艮、何心隱羅汝芳、李贄等,都是當時有名學者,對王學有所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