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

《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於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年)春天所作的一首雜言古詩。全詩以"萬里思春尚有情"一句為界分為兩部分,前部分寫西湖景色及朋友相念之情,實際上是含蓄地表達了對友人寄詩安慰詩人情意的感激;後部分通過對夷陵春天景物的描繪,抒寫自己異鄉逢春的新鮮見聞和落寞情懷。這首詩着重表現朋友間的思念之情,也抒發了詩人遭受貶謫、覽物傷春的苦悶心情。詩中春景寫得明媚可喜,感情寫得真摯動人。

《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
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詞

這首詩作於景佑四年(1037年)。景佑三年(1036年)十月,詩人因為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和范仲淹對保守派的鬥爭,寫信痛斥保守派諫官高若訥,被貶謫為峽州夷陵令。友人謝伯初從許州寄詩安慰他,他便寫了這首詩作答。

詩人在《六一詩話》中特意提到這首詩,並說明詩中有些抒情句子的來頭:"余謫夷陵時,景山方為許州法曹,以長韻見寄,頗多佳句。有雲:'長官衫色江波綠,學士文華蜀錦張。'余答雲:'參軍春思亂入雲,白髮題詩愁送春。'蓋景山詩有'多情未老已白髮,野思到春如亂雲'之句,故余以此戲之也。"

目錄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1]

創作年代;北宋

作品體裁;雜言古詩

作者;歐陽修

作品出處;《全宋詩》

作品原文

《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

西湖春色歸, 春水綠於染

群芳爛不收 , 東風落如糝。

參軍春思亂如雲, 白髮題詩愁送春。

遙知湖上一樽酒, 能憶天涯萬里人。

萬里思春尚有情, 忽逢春至客心驚。

雪消門外千山綠, 花發江邊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 今日逢春頭已白。

異鄉物態與人殊, 惟有東風舊相識。

詞句注釋

西湖:指許州(今河南許昌市)西湖。

謝法曹:即謝伯初,字景山,晉江(今屬福建)人。當時在許州任司法參軍。宋代州府置錄事參軍、司理參軍、司法參軍等屬官,統稱曹官,司法參軍即稱法曹。

歸:回去,指春光將逝。

綠於染:比染過的絲綢還綠。

爛不收:指落花委地,難於收拾。

落如糝(sǎn):碎米粒,引申指散粒狀的東西,詩中形容飄落的花瓣。

參軍:指謝伯初。

天涯萬里人:詩人自指。

殊:不同,引申為"陌生"的意思。

原文解釋

春天使者姍姍前來訪問,西湖水面換上綠色衣裙。

漫山遍野捧出七彩熱情,花風落地一樣喚人興奮。

春來了,參軍思緒亂如雲,白髮人,最怕題詩送青春。

我知道你擺好了湖中酒席,等待着老朋友來開懷暢飲。

遙遙萬里你捎來一片春情,每到春來我暗暗感到心驚。

冰雪消融,門外千山碧綠,繁花爭妍,江邊二月多晴。

還記得,少年時,迎春暢飲,到如今,春草綠,兩鬢如絲。

他鄉作客,物態人情各異,東風情意,年年難捨難離。

作品鑑賞

詩的前四句"西湖春色歸, 春水綠於染。群芳爛不收, 東風落如糝。"寫許州西湖春景:春來波綠,群芳爛漫,明媚旖旎,景致醉人。接下由景及人,轉寫詩友殷勤多情,特從這美麗的地方寄來美好情意,點明這首詩是回贈之作。"參軍7春思亂如雲, 白髮題詩愁送春。"寫詩友雖已自發蒼蒼,但仍多愁善感,春思如雲。謝伯初贈詩中有"多情未老已白髮,野思到春亂如雲"之句,詩人特別欣賞,故化用其意,描摹詩人白髮多情,寥寥數筆,卻十分生動傳神。"遙知湖上一樽酒, 能憶天涯萬里人。"想象詩友獨酌湖上,默默思念遠方被貶的自己。讀詩至此,方知前面寫景用意並不僅僅在於詠嘆西湖的自然風光,更是以美景烘托詩友的美好情誼。句中"天涯萬里人"是詩人的自稱,暗寓自己被貶夷陵的遭遇,同時將內容巧妙引向自己胸臆的抒發。

"萬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驚。"許州、夷陵兩地相距遙遠,又有山川阻隔,故詩人對詩友"萬里"寄詩,傳遞春的消息和真摯友情激動不已,但同時因身遭斥逐,心情悽惶,忽睹春景,不禁心頭震顫。門外綿綿遠山殘雪融盡,綠裝重換。二月晴朗的陽光下,江邊紅花正爭相吐艷,如此來去匆匆的春天,讓人感嘆如梭的光陰和稍縱即逝的美好年華。詩人觸景傷懷,驀然回首:昔日把酒對春、風流倜儻的少年,如今而立剛過,卻已是鬢髮蒼蒼。顯然,一個事業、生活正在蓬勃向上的得意之士,是不太可能如斯身心俱老的,只有歷經磨難者才每每會回味過去的大好時光。"異鄉物態與人殊,惟有東風舊相識",在這貶謫之地,詩人眼甲的一切都是那麼陌生、冷淡,唯有歲歲年年按時相伴的春風仍是那麼熟悉、親切,似在安慰一顆孤寂的心。詩到此戛然而止,但意猶未盡,令讀者回味無窮。

全詩以春為線索,既有對景物的描繪,又有詩友形象的勾勒和對原詩的化用l既有感於詩友的真摯睛懷,又低徊於自身的遭際,詩情沿這一線索逐層展開,前後承轉不着痕跡,使詩篇情韻幽折,是一首酬唱詩的佳作。另外,詩人多處描摹明麗春景,雖有以明朗之景反襯其憂苦之心,今昔之感的用意,但那種或虛或實的反覆詠嘆,更多的是使詩篇交錯洋溢着令人沉醉的氣氛,一折一揚的處理,使詩之色彩也顯得多變而迷人,詩之內涵也更加豐富,絕沒有停留在一般的詠春主題上。全詩結構上由景及人,由景及情,層次分明,而接轉自然,語言明白曉暢,體現了歐詩的基本特色。

名家點評

現代作家錢鍾書《宋詩選注》:歐陽修在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年)三月到許州去續娶,這首詩是二月里做的,所以開首寫的西湖春色都是設想或傳聞之詞。

現代教育家程千帆《古詩今選》:此詩宛轉流麗與李白相近,而遜其豪邁。

古詩文鑑賞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 漢族,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籍貫江西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2]

歐陽修於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以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死後累贈太師、楚國公,諡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

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3]其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4]

歐陽修一生宦海浮沉,曾三遭貶謫,仕途不像晏殊那麼順利,對人生命運的變幻和官場的艱險有較深的體驗。表現這類情感的詞作雖然不太多,但畢竟顯示出一種新的創作方向,即詞既可以寫傳統的類型化的相思恨別,也能夠用以抒發作者自我獨特的人生體驗和心態。他有名的《朝中普·平山堂》(平山欄檻倚晴空)更展現出他瀟灑曠達的風神個性。這種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用詞來表現自我情懷的創作方式對後來的蘇軾有着直接的影響。[5]

視頻

歐陽修(紀錄片)

宋詞十家歐陽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