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讀無想山(謝宏模)
作品欣賞
春讀無想山
「千里鶯啼綠映紅」。在這個多情的季節,春風送暖,艷陽普照,品讀無想山正當時。
無想山景區位於南京市溧水區城南5公里,屬於寧鎮丘陵余脈,總面積2071.71公頃,林地總面積1879.73公頃。2015年1月,南京無想山景區經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信步徜徉無想山景觀驛道,與春花來個浪漫之約,既強身健體,又風光怡情。各種花樹競相潑墨,用迷人的色香兌現春的承諾:沒有一個春天會被逾越,錯過了苦寒的梅花綻放,還有「百般紅紫斗芳菲」。
無想山水庫畔的桃花開了,粉的像霞,紅的似火。桃花召喚着拂堤的煙柳歇歇腳,而柳絲置桃紅於不顧,依舊追隨多情的春風跳着「卷珠簾」。一株株梨花次第萌發,猶如片片雪花,白里透香,蜜蜂勤勞地耕耘其間。即使被蜇得帶雨疼痛,梨樹也要心花怒放。
櫻花改不了邂逅浪漫的個性,在春光中搖曳着誘惑的笑臉。經歷一陣春雨的洗禮,海棠依舊迷人眼球,因為紫荊花、迎春花伴隨在左右。白娟梅姿態端莊,給層林點上一朵朵雪花,顯得清麗動人。小片的油菜花田,像一塊塊黃綠拼接的毯子點綴其間,破繭蛻變的彩蝶兒飛來飛去。有些野花雖不知名,但默默地浸染季節深處,春到無想山,可以領略花季溧水別樣的芬芳。
伴春而行,品讀無想山國家森林公園打卡地「天池景區」。小天池位於無想山頂地區,水域面積18畝,海拔80米,為古火山口遺存。經年的松針簌簌落下,綿綿細細,柔軟了通幽的環天池曲折幽徑。一棵倒伏的松樹放下挺立的身段,擁抱陽春三月投入自己的懷抱。溫碧如玉的水面,被一隻調皮的野鴨打破了平靜,就像純潔的少女心頭漾起了漣漪般的春思。山巔乳白色的觀測球塔建築物,在水中氤氳着無想風景區的一草一木。石縫裡、裸露的岸邊,一抹抹翠綠探出頭來打量着遊人,滿眼角的脈脈含情。醜陋的巨石炸裂開劍劈的骨骼縫隙,似乎正述說着天池的不老傳說,我們不由得沉醉在這一片山光水色。
沿着百步天梯和林間石徑,我們也來「摩崖尋碑」,打卡品讀那三足鼎立的古人墨跡。萬年的火山岩的罅隙里,天池的水涓涓流淌。苔蘚鋪綠了斑駁的巨石,葳蕤生光,亮工岩邊的山風兒自由清爽。百步雲梯上,我仿佛看見兩個小和尚擔水踏石而來,腦門上的汗珠清晰透亮。飛瀑磐石似白雲席捲着山澗,龍鳴深潭,松柏鬱鬱蒼蒼。摩崖的石刻靜靜陪伴着觀音石像,左側為明代知縣王從善橫書「鳳泉」二字。在西南方向,有一巨石巍然而立,石上豎刻「丹鼎」字樣。汩汩流淌的「鳳泉」溪瀑東南側有塊約大半人高的的石頭。上面鐫刻有「污樽銘」並正文二十九字。雙手合十,頂禮膜拜,新修的蓮池映照着太陽。
五代十國時期,韓熙載政治失意,就寄情山水。一次去溧水遊歷,在洪藍埠見一山景色綺麗,便在山中置地築台,過起隱居讀書的生活。他又想到佛家的「無我思想」,就給山改名「無想山」,讀書台對面的古禪寂禪寺也易名「無想寺」。
竹樹掩映下的讀書台早已不在,遺址處徒留六個樁孔盛放着碎葉、雨水和苔癬,打卡於此,有一股莫名的感傷襲入心頭。書台上,一隻蝴蝶翩然而至,停留在那熟悉的樁孔,好似聆聽琅琅書聲穿越時空迴蕩。野溪潺潺,築台吟讀的韓熙載,如閒雲野鶴,邀清風明月,與藥農、山僧品茗賦詩,好不快活愜意。我想這真是他的聰慧所在,過了一段隔絕避世的「無想」時光。眼前的讀書台斑駁了時光,聽蟲鳥鳴唱,凝眸陽光下的我投射的影子,腦海里浮現出夜宴的車馬,騰起漫天的塵埃,淹沒在歷史的畫卷。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近在咫尺的古無想禪寺就是這「四百八十寺」之一。無想寺又名「禪寂禪寺」,據《溧水縣誌》記載:「唐武德年間,重建無想禪院,歷五代廢。宋成淳中,僧道甄復興大剎,邑人趙參政請於朝,改賜名禪寂禪寺。」古禪寺的晨鐘暮鼓,裊裊餘音環繞着無想山樑。看雲煙繚繞,口中念着「南無阿彌陀佛」,一顆心漸漸沉靜下來。
驅車竹海大道,打卡洞壁琴音,再次領略盎然的綠意撲面而來。竹之蒼翠欲滴,樹枝萌動,汲取自然的雨露充溢山林,藤蔓垂下石壁,像牽動無想大地的琴弦。青苔把山石鋪滿,木棧道把音符抬高,那古採石場的水潭,和着我們踩踏的節拍,在春風中,彈奏出石頭滾落的雷鳴。
那石頭焚燒散發的氣息,讓我有了多次品讀造訪的衝動,看到先人如此偉大,我只能用腳丈量那斑駁冰冷的石臂石脊。時間的魚從潭底叮咚躍出,天籟之音,緊緊包裹了秋湖的身體,懸掛在洞壁之上。洞中看天,枝影橫斜,雲開霧散,恍若「輕攏慢捻抹復挑」,無想的琴音在山際間悠然流淌。
「歸去來兮,重又生活」,北宋著名詞人周邦彥任溧水縣令時,曾多次打卡無想山,並寫下了《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一詞。散步辛莊濕地,落日的餘暉灑向水面,一行白鷺從青天飛過,沉醉在 「人靜烏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的詩篇。遠望無想山群峰疊翠,猶如「臥佛」,慈眉善目,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
無想是個好地方,溧水來了才知好。請在牧心谷放牧你的心靈,與春風穀雨相約,天生無想的山水畫卷,品讀更知好![1]
作者簡介
謝宏模,南京市溧水區人,南京市作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