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普洱茶 |
中文學名 普洱茶 拉丁學名 Camellia assamica (Mast.) Chang 拼音 puercha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藤黃目 科 茶科 屬 山茶屬 |
普洱茶 (山茶科植物)喬木,高達16米,胸徑1米。幼枝被微毛:頂芽被白柔毛。葉薄革質,橢圓形,長8-14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上面干後褐色,下面被柔毛,老葉無毛,側脈8-9對,具細齒;葉柄長5-7毫米,被柔毛。花白色,腋生,徑2.5-3厘米。花梗長6-8毫米,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圓形,長3-4毫米,無毛;花瓣6-7,倒卵形,長1-1.8厘米,無毛;雄蕊長0.8-1厘米,離生,無毛;子房被茸毛;花柱長8毫米,頂端3裂。蒴果扁三角狀球形,徑2厘米,3月裂,果爿厚1-1.5毫米,每室1種子。
目錄
形態特徵
株:喬木,高達16米,胸徑1米。
枝:幼枝被微毛:頂芽被白柔毛。
葉:葉薄革質,橢圓形,長8-14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上面干後褐色,下面被柔毛,老葉無毛,側脈8-9對,具細齒;葉柄長5-7毫米,被柔毛。
花:花白色,腋生,徑2.5-3厘米。花梗長6-8毫米,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圓形,長3-4毫米,無毛;花瓣6-7,倒卵形,長1-1.8厘米,無毛;雄蕊長0.8-1厘米,離生,無毛;子房被茸毛;花柱長8毫米,頂端3裂。
果:蒴果扁三角狀球形,徑2厘米,3月裂,果爿厚1-1.5毫米,每室1種子。種子近球形,徑1厘米。
名稱定義
以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並在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採用特定的加工工藝製成,具有獨特品質特徵的茶葉。按其加工工藝及品質特徵,普洱茶分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兩種類型。
據考證銀生城的茶是雲南大葉茶種,也就是普洱茶種。所以銀生城產的茶葉,應該是普洱茶的祖宗。所以 ,清朝阮福在《普洱茶記》中說:「普洱古屬銀生府。則西蕃之用普洱, 已自唐時。」 宋朝 李石在他的《續博物志》一書也記載了:「茶出銀生諸山,采無時,雜菽姜烹而飲之。」
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於後來寫成漢字,就成了「普耳」(當時「耳」無三點水)。普洱一詞首見於此,從此得以正名寫入歷史。沒有固定名稱的雲南茶葉, 也被叫做「普茶」逐漸成為西藏、新疆等地區市場買賣的必需商品。普茶一詞也從此名震國內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
普洱茶的功效和價值
深層排毒,恢復肌膚健康:
普洱茶生津止渴,消暑,解毒,通便。有便秘困擾的MM,大可藉助普洱茶,夠調節腸胃,恢復正常功能。徹底解決因便秘引起的痘痘以及「淑女殺手」的口臭問題。
擺脫膚色暗沉,肌膚紅潤有光澤:
普洱茶最大的一個功效就是可以降低血脂含量,使血管舒張,從而加速血液循環,解決因氣血不暢引起的膚色暗沉以及各種惱人的斑點,讓肌膚紅潤有光澤。
抗衰老,永葆青春:
普洱茶採用大葉茶製造,內含兒茶素和豐富的茶多酚,可幫助肌膚抵抗衰老,永葆青春。不要以為陳年的普洱茶,只是口感好罷了,存放時間越久的普洱茶的美容功效越好,並且減肥效果甚佳,但是購買的時候一定要到知名的茶葉店選購,以免被騙。
普洱茶中含有藥效成分,是茶葉成為人類重要飲料的決定因素。茶的藥效十分複雜,且茶葉的治病作用,往往是許多藥效成分和營養成分綜合作用的結果。
周昕編《藥茶》一書中載,茶葉中所含的藥效成分有咖啡鹼類物質、酚類衍生物、芳香類物質、維生素類物質和其他物質。茶葉中的咖啡鹼,能興奮神經中樞、消除疲勞、提高勞動效率,能抵抗酒精、煙、嗎啡的毒害作用,對心臟及中樞性未梢性血管系統,有興奮作用和強心作用,能增加腎臟的血流量,提高腎小球過濾率,有利尿作用,對平滑肌有馳緩作用,有調節體溫的作用。
普洱茶中含有維生素P、B1、B2、C、E等。這些維生素,用開水浸泡十分鐘後,平均有80%可以浸出,所以普洱茶是人體維生素的很好來源,尤其B2和C最為重要。B2又稱核黃素,是我國人民膳食最易缺乏的維生素。
缺乏B2會引起代謝紊亂和口舌病,在茶葉中維生素B2的含量為100克中含有1.2毫克。維生素C又稱抗壞血酸,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對於防治動脈硬化、抗感冒、抗出血、抗癌、抗肝炎的意義,已引起普遍重視。茶中的維生素C含量高,而且都溶於水,能充分利用。茶葉的酶,按它們在機體中的生理效應來說,有相似之處,而且有些維生素就是酶的組成部分。
茶葉中的蛋白質由氨基酸組成,嫩茶葉含氨基酸2-5%,有20多種,多數對人體是有益的,其中氨酸含量較高,是茶葉的特殊氨基酸,其他還有賴氨酸、精氨酸、組氨酸、胱氨酸等。上述幾種氨基酸,能促進人的生長和智力發展,對預防人體早衰和老年骨質疏鬆症以及盆血等都有積極作用。
茶葉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約為30%,能沖泡出來的大約5%左右。脂類在茶葉的含量為2-3%,其中有磷、硫脂、糖脂和甘油三酸脂。茶葉中的脂防酸,主要是亞油酸和亞麻酸,都是人體所必須的,是腦磷脂和卵磷脂的重要組成部分。
茶葉中含有4-7%的無機物,多數能溶於水而被人體吸收,其中,以鉀、磷最多;其次是鈣、鎂、錳、鋁等。再次是微量的銅、鋅、鈉、鎳、鈹、硼、硫氟等。醫學專家指出:無機物可維持人體液(滲透壓)平衡,對改善機體內部循環有重要意義,又是人體「硬組織」(娟骨骼、牙齒)的原料,與骨、牙等的生理關係十分密切。鉀為細胞內液的重要成分,茶葉不但含鉀高,而且容易泡出。
經湖南醫科大學實驗室證實,普洱茶中的氟化物對防齬齒有重要作用。茶中的錳可防止生殖機能紊亂和驚厥抽搐,鋅可以促進兒童生長發育,防止心肌梗塞與暴卒,並有抗癌作用。茶葉中的銅、鐵對造血功能有幫助。
普洱茶的功效和價值都是很高的,但是有一點要注意,即便普洱茶功效作用大,都只能適量的飲用,而不可大量的喝普洱茶,否則會影響到身體健康。[1]
周朝
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就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邦崴過渡型古茶樹是古代濮人栽培馴化茶樹遺留下來的活化石。
唐朝
歷史文獻中記載最早種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綽,在其所着《蠻書》卷七中雲「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薑桂和烹而飲之。」據考證銀生城的茶應該是雲南大葉茶種,也就是普洱茶種。歷史記載說明,早在1100多年前,屬南詔「銀生城界諸山」的思普區境內,已盛產茶葉。
宋元
宋朝李石在他的《續博物志》一書也記載了:「茶出銀生諸山,采無時,雜菽姜烹而飲之。」從茶文化歷史的認知,茶興於唐朝而盛於宋朝。
元朝時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於後來寫成漢字,就成了「普耳」(當時「耳」無三點水)。普洱一詞首見於此。
明清
明代萬曆年間謝肇淛在其着《滇略》中,提到「普茶」(即普洱茶)這個詞,該書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這是「普茶」一詞首次見諸文字。明代李時珍着《本草綱目》中亦有「普洱茶出雲南普洱」的記載。
清朝阮福《普洱茶記》:「普洱古屬銀生府。則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時。」清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遺器」載,在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普洱府境內就已種茶。
新中國
新中國誕生後,雲南茶葉獲得了新生。1951年就建立了全省茶葉科研機構,到1958年止,全省茶園面積達到了46.6萬畝,產茶18萬擔,但大躍進時期茶樹大受摧殘。
1966年,雲南茶仍只有19萬擔。十年動亂期間,茶葉發展緩慢。
1984年,現代普洱創始人吳啟英通過普洱茶接種技術科學的方式,在保證普洱茶質量的情況下22天就完成了普洱熟茶的發酵轉化。這是現代普洱熟茶的開端,為普洱熟茶批量生產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
1998年產量達155萬擔,出口20多萬擔,創匯2250萬美元,創造了雲南茶史的最大輝煌,茶類由1950年的單一曬青發展到炒青綠茶、工夫紅茶、ctc紅碎茶、普洱茶、花茶、速溶茶、名特優茶、藝術品茶等。
發展階段
普洱茶的歷史發展分成好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唐宋時期)
中原已經進入團餅茶階段,雲南普洱茶則處於散收、無采造法的自由發展期。
第二階段(元明清時期)
中原茶文化在明太祖的旨意下形成團改散的巨大變革,而普洱茶的生產卻因主要銷費群為邊疆少數民族和長距離運輸(入西藏)的需要而得到更快的的發展。隨着普洱茶因入貢受到清朝廷寵愛而進入發展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為真正的地理意義上的普洱茶階段。
第三階段(清末以來)
即現代普洱茶階段。現代普洱茶加工技術萌芽,出現了多茶類生產的社會格局。清末以來傳統歷史地理意義上的普洱茶退出歷史舞台,其原因,一是清末以來普洱逐漸失去茶葉精加工和集散地的地位,行政區劃的變更使得原普洱茶區分解為思茅、勐臘、勐海、景洪茶區,茶葉不再以普洱標註;二是原普洱茶區的茶葉隨着加工技術的進步,出現了紅茶、烘青、曬青、炒青等多樣化;三是古老普洱茶山漸次衰落,為新興茶區所取代。[2]
產地分布
普洱茶的「茶氣」與「茶性」有何不同?
茶氣是一種能滲透疏通身體經絡的能量,是一種能加速人體微循環的茶之魔力;而茶性則是一種「通達」五臟六腑的勁道感受,是茶區別於水的本質差異。
茶氣與茶性重的普洱茶向來被看做具有高收藏價值以及品飲價值的好茶,但如何尋覓這樣的產品靠的可不是緣分,有經驗的茶人看一眼喝一口,心裡就有個大致的評價了。它們擁有怎樣的特點呢?
首先,它們大多來自百年樹齡以上的古樹茶,看外觀,則條索緊,身骨重,沖泡以後葉片寬大肥厚,茶湯明亮通透,水路細膩清爽。
如若是古樹新茶,捧杯欲飲時能聞到高揚的香氣,青味與茶味隨熱氣蒸騰,它如晴天烈日般讓人無法鄙視,只能慢慢一口一口吞咽它的霸道口感。而茶氣重的老茶又略有不同,它的香氣是下沉的,更多的滋味是溶於茶湯之中,韻致展開在口腔,又停留在喉頭處,一點一點化開,它的霸道是讓你呼吸都帶着若有似無的茶香。
其次,還有一種判斷方法是體會喝茶後的身體反應。茶氣重的普洱茶,它的茶多酚以及咖啡鹼含量也比一般的茶葉要高上不少,所以會讓人身體更興奮,頭腦更清醒,體表溫度會有讓人不易察覺的上升,以至於微微發熱冒汗,喝得較快有時還讓人打「茶嗝」。種種跡象都表明,體內的微循環開始高速運轉起來,體虛之人非常容易有微微發顫的感覺,甚至出現醉茶體驗。
茶氣和茶性重的古樹茶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它十分耐泡,從一開始的大苦大甜到十泡左右的清斂柔和,它的茶味褪去得更慢也更有層次感,給人從一而終的優雅體驗。
人說書有厚薄,茶有深淺。內質豐富的好茶,總是給人帶來綿延不絕的感動,你聆聽它的聲音就像閱讀一本好書,在潤物細無聲的滋養中,達到一種人與天地的和諧。[3]
參考來源
- ↑ 普洱茶的功效和價值, 普洱茶網,2018-04-28
- ↑ 普洱茶的歷史發展階段, 普洱茶網,2011-07-22
- ↑ 普洱茶的「茶氣」與「茶性」有何不同?, 普洱茶網,2020-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