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鸕鷀
普通鸕鷀 |
---|
圖片來自flickr |
基本資料 |
學名 Phalacrocorax carbo 目/科/屬 鰹鳥/鸕鷀/鸕鷀 遷徏狀態 冬候鳥 普遍性 普遍 體長/體重 80-100cm/1810-2810g |
別名:鸕鷀、大鸕鷀,雌雄同型。虹膜碧綠色。上嘴黑、下嘴灰白色。腳黑色、趾間具全蹼。
- 繁殖期
- 全身大致金屬光黑色。背、肩及翼羽深銅色,有明顯黑色羽緣。
- 喉囊黃色,臉頰白色,嘴裂處之黃色裸皮區呈圓弧狀。
- 頭側至上頸呈現大片白色纖羽,年齡越大越多。
- 後脇有大塊白斑。
- 非繁殖期頭無白色纖羽,後脇無大塊白斑。
- 亞成鳥體上及脇暗褐色,喉胸及腹污白隨年齡越大越變深色。
目錄
棲地&習性
從北極到熱帶。經常開放水域,水庫、湖泊、河口或沿海。夜棲地固定,多鄰近水域且無人為干擾樹林。白天多停棲沙洲岩石樹上休息或在岸邊晾翅。
群棲性,飛行時成縱列或人字形群飛。貼水面飛行,陸地活動則多飛於高空。
飛行靈活,擅潛水,平時會在海面上滑翔,用俯衝方式捕食。在近岸海域覓食,偶而會進入內陸水域。
繁殖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最不關注)。
鳴聲
在海上通常無聲。偶爾會發出低咽的 「karrk」 聲。
外觀相似性
丹氏鸕鷀背、肩羽及翼墨綠色,較多金屬綠色,黑色羽緣不明顯。臉頰白色範圍較大,嘴角黃色裸皮呈銳角狀。
分佈
亞種和分佈
- P. c. carbo (Linnaeus, 1758) – 北美東北部(聖勞倫斯灣S到緬因州),通過西南格陵蘭和冰島到達挪威,西北俄羅斯(科拉半島)和英國。在美國東南部,歐洲南部和非洲北部也有冬季。
- P. c. sinensis (Staunton, 1796) – 歐洲,並通過整個亞洲的大部分地區到達俄羅斯遠東地區,印度和中國;非洲和東南亞也有冬季。
- P. c. hanedae Nagamichi Kuroda, 1925 – 日本。
- P. c. maroccanus E. J. O. Hartert, 1906 – Moroccan Cormorant – 從摩洛哥S到毛里塔尼亞的非洲西北部。
- P. c. lucidus (M. H. C. Lichtenstein, 1823) – White-breasted Cormorant – 沿海W&S非洲,內陸E非洲。
- P. c. novaehollandiae Stephens, 1826 –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新西蘭,查塔姆群島,最近在新喀裡多尼亞(大特雷)記錄了繁殖情況 和所羅門(Rennell)。[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參考文獻
- ↑ great cormorant,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