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净
景净(8世纪),外文名:Adam,基督教聂斯托利派来中国的传教士。波斯人。来中国后,称景教传教士。任中国教父、乡主教、长老,曾参加佛经翻译工作,与僧侣亦有往来。唐建中二年(781年)撰《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计1780字,概述景教于贞观九年(635)从波斯传入中国后的活动和基督教教义。该碑现藏西安碑林。
传教士(亦译宣教士)一般指西方国家的宗教组织向海外派出的,传播天主教[1]、基督教的人员。1622年,罗马教廷设立了负责向新大陆传教区的教廷传信部[2](今万民福音部)。
目录
人物简介
景净,叙利亚人或波斯人,其名意为“景教之净”,叙利亚文献称他为亚当(Adam)。其父伊斯是唐代著名景教领袖之一,在唐肃宗、代宗和德宗三朝效力朝廷,亦为景教之柱石。他曾担任名将郭子仪的副使,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战功卓著;而且他在社会慈善和宗教文化事业方面,亦有相当的贡献。因此景净可能自幼生长在中国,接受过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
关于景净在唐代景教中之身份,已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朱谦之根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的叙利亚文,认为景净是“真正中国景教的最高领袖,……他是司铎兼省主教并中国总监督。”
景净居于唐朝都城长安(今西安),长期从事传教和翻译工作。他学识渊博,翻译了叙利亚经书32卷,包括《敬礼常明皇乐经》、《宣元至本经》、《志玄安乐经》、《天宝藏经》、《多惠圣王经》、《阿思瞿利容经》、《浑元经》、《通真经》、《宝明经》、《传化经》、《述略经》、《三际经》、《宁思经》、《宣义经》、《师利海经》、《宝路法王经》、《三威赞经》、《牟世法王经》、《伊利耶法王经》等,以及祈祷书等有关礼拜的书籍,其中有几卷后来在敦煌石室中被发现。景净对佛教和道教也有深入的研究,曾参加佛经的翻译工作。据《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记载,有大秦寺波斯僧景净和北天竺迦毕试国法师般若三藏,合译出佛经《六波罗密经》共七卷。
最为重要的是,景净是“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并序”的撰写者。现藏于西安碑林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简称景教碑)建立于唐德宗建中二年正月初七日(781年2月4日),是朝廷对景教、伊斯等景教徒效忠朝廷的一种褒奖。此碑由伊斯出资,由景净撰文,吕秀岩镌刻,最后竖立于大秦寺的院中。中国基督教学者江文汉在其专著中提到景教碑的建立和伊斯之子问题,如此写道:“伊斯——叙利亚文Yazedbouzid”,“是景教徒僧米利斯(Milis)的儿子,景教碑文作者景净的父亲”;由父亲出钱,儿子撰文,“建立起《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来纪念伊斯,并歌颂基督教聂派传教士在唐朝传教近一百五十年的经过。”
景教碑文中“清节达娑,未闻斯美,白衣景士,今见其人”一句,证明伊斯是景教的“白衣”教士,当景教碑建立时,他还活在世上。
景教碑碑文计1780个汉字。第一部分是“序”,第二部分是“颂”。序言开宗明义仅用450个字就扼要概述了景教的基本教义,其内容包涵了三位一体、创造世界、原罪、救恩、道成肉身、福音使命、新约圣经、教会和宗教生活等。然后解明“景教”名称之义及由来:“真常之道,妙而难名,功用昭彰,强称景教。”接着叙述了景教自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到德宗建中二年(781年)140多年的历史;再后面则记述了伊斯辅佐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的战功及其个人的善行。最后的颂词是对上述景教历史的总结。整个内容文字简练,充分显示出景净的中国文学功底和深厚修养。
碑底叙利亚刻文中有关部分是左边的十三行,据穆尔《一五五○年前的中国基督教史》中译本第48页抄录如下︰“希腊纪元1092年(公元781年),吐火罗(Tahuristan)巴尔赫城(Balkh)长老米利斯之子克姆丹(即长安)京都区主教耶质蒲吉(Yazdbozid)长老立此石碑。碑上所录是教主之法和诸长老向秦尼(即中国)诸帝所讲之道。乡主教耶质蒲吉之子亚当牧师僧灵宝。”(按“僧灵宝”三字为汉文)这段叙利亚刻文明言建立此碑的是Yazdbozid,而伊斯即Yazdbozid的汉语音译。汉文说他来自王舍之城,叙利亚文说他是吐火罗巴尔赫城(Balkh,又译缚喝罗)人,与唐代人的记述亦合,因为唐时就视缚喝罗城为小王舍城。碑文又指伊斯是“白衣景士”,可知他是一个白衣教士,属于世俗圣职人员,过世俗生活,或可称为“在俗司铎”(Secular Priest)。他本人是司铎米利斯之子;而他自己亦有子,可见当日在中国之景教的在俗司铎,可有家室。
景教碑碑文末后,在“大秦寺僧景净”下面亦有叙利亚文一行,译文为“秦尼斯坦(Chinestan,即中国)教父(Papas或Papash)、区主教(或译省主教、乡主教)兼司铎亚当(Adam)”,从而可明确知道景净之身份。
参考文献
- ↑ 如何正确区分天主教和新教?看完这个终于搞清楚了,搜狐,2019-01-05
- ↑ 浅谈传信部历史职能,新浪博客,201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