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智慧+勤奮:寫就一部(應用新聞學)(李津軍)

智慧+勤奮:寫就一部(應用新聞學)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智慧+勤奮:寫就一部(應用新聞學)》中國當代作家李津軍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智慧+勤奮:寫就一部(應用新聞學)

2021年8月1日,光榮退休整整一年的當口,本人40萬字的回憶錄圓滿完成。

人生雖然短暫,但職業生涯42年,對個人來說也算是歷史長河了!一個人的人生,能有幾個42年啊!

粗略地把自己公開發表的文章做了統計,竟然激揚文字4000多篇448萬言。說實在的,我的回憶錄就是從這洋洋灑灑的文字中,擇取那些最最精彩閃光的情節片段組成的人生華章。在考慮命名時,我思來想去最終確定為《新聞人生》。

恰在此時,接到《天津教育報》記者曲彤小姐姐的電話:「李老師,我們報紙創辦25年了,請您給我們寫篇紀念文章好嘛!」

我痛快地應下了!就沖這25年的交情,從蹣跚學步到步履鏗鏘;就沖他們主任滕仁傑對筆者的惦記和關照,我就一定要寫。

42年的職業生涯,見證了中國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全部歷程。儘管處於一個個小小的局部,但發展的大趨勢勢不可擋,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愈加強壯起來,愈加特色凸顯,成為新時代技能人才培養和經濟社會進步的強有力支撐。

42年的職業生涯,緊張忙碌又十分充實,大概念是職業教育範疇,小概念嘛,上過講台——在天津機械廠技工學校教書育人做了9年園丁;做過教研員——在天津市機械局教育教學研究室研究職業教育應用理論整整13載,還辦過一份報紙——天津市機械局教育工作研究會會報《機械教育》;主持黨委宣傳部——在天津市機電工藝學院進行品牌建設整整20年。

這樣說來,或許也可以叫《教師人生》了,或許還可以叫《職教人生》,因為我的身份一直是教師,我從事的一直是職業教育。然而,在下認為,《新聞人生》,無疑是我的人生最恰如其分的寫照。這不單單源於我辦過13年報紙,而是我貫穿人生的職責、嗜好、追求與事業的高度統一,最終成就了我的人生精彩,不是別的,正是新聞。

我非常崇拜毛潤之先生,一個最最要緊的因素是他非凡的新聞修養和無可比擬的成就。他應該沒有正式學過新聞,只是在北大圖書館做館員時,聆聽過新聞大家邵飄萍的講座而已。可他能做《湘江評論》《新湖南》的主編,能為新華社寫消息、通訊和社論,挑燈夜戰的一篇篇作品,往往都是驚世之作大手筆,為後世留下了教科書式的範文。

一個人就是一則新聞,一個人每天都有每天的新聞,一個人每天的新聞都有每天的精彩!

一個人,與新聞息息相關,每天都要捕捉新聞,分析、研究,形成知識、學養!

我的人生底色是職業教育,這就註定了與包括《天津教育報》在內眾多報紙的邂逅與交融。

還是在天津機械廠技工學校當教師時,便有了新聞寫作的衝動。此時,《今晚報》的創辦,為我提供了一個天賜的展示平台!我把《今晚報》視做真愛,開始研究報紙,每期報每一版每一篇文章都不放過,先是無師自通地模仿一通,進而加入自己的想法,漸漸地開始籌劃做新聞了。

還記得那天到《天津教育報》訂報,結識了辦公室的王暘;此後到報社送稿,又結識了編輯部的程永迪老師;後來與梁容、吳淑媛、劉東嶽、柳艷芳、曲彤5位記者編輯接續密切合作,都成為一段段難忘的美好回憶。

天津市機械局,就是原來的第一機械工業局,簡稱「一機局」,我在教研室做教研員時,把擁有「老大哥局」美譽的風采展示得淋漓盡致,17萬員工的大局,職工教育紅紅火火,1家職工大學、1家中專學校、17家技工學校的學歷教育如火如荼,企業和學校的辦學成果即時在《天津教育報》得到傳揚。

回歸學校來到機電技工學校做宣傳,這一改革先鋒校在世紀之交,有利促進了天津市技工教育上水平,成為全國迄今為止獨一無二工藝學院建制的改革示範校。2011年又以「天津中職第一校」的資格首批入駐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標誌區——海河教育園區,原天津市機械局18所中職學校全部濃縮於此,成為名揚全國的改革示範校。

25年來,在《天津教育報》發表了頗有分量的172篇文章,與梁容老師合作的通訊《「野馬」也能變「良駒」》,深度解析了中職問題生教育的真諦;與吳淑媛、劉東嶽2位合作有關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12屆賽事的報道與綜述;與曲彤合作撰寫了有關學生評價、國際合作、職教改革的文稿;經柳艷芳老師斧正發表了包括工匠精神、職業品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內的銳評,他們都成了我的良師益友,助我實現人生的精彩

漸漸地,筆者已然習慣觀察思考,熱衷於議論風生;傾情於筆耕不輟,致力於以文載道。我的視野更加開闊,不再局限於天津,而是面向全國、全球的思想一個個課題、思考一件件成果、思辨一條條機理,成為名副其實的智者。於是乎,字字珠璣,凝聚心血;篇篇佳作,妙筆生花;文化積澱,內涵豐富;塑造品牌,使命神聖。如果說,能夠在《天津教育報》乃至天津的主流媒體發表消息、通訊和評論,實屬不易的話;那麼,能夠在《中國教育報》乃至全國的主流媒體陳述動態、觀察與理念,就更是獨樹一幟、獨領風騷了。

我選擇了職業教育,職業教育成就了我!能夠小有成就,必定要感謝這個時代。然而說到底,還是要感謝天津教育報》,感謝你的栽培和不離不棄,願你不斷奮進,越來越紅火!

當然,還要感謝《今晚報》《中國機械報》《天津青年報》《天津工人報》《天津日報》《城市快報》《渤海早報》《每日新報》《天津老年時報》《中國教育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工人日報》《科技日報》《人民政協報》《深圳特區報》《解放日報》《浙江日報》《廈門日報》《海南日報》《江西日報》《貴州日報》《大眾日報》《石家莊日報》《蚌埠日報》《北京晨報》《南方周末》《學習時報》《羊城晚報》《海口晚報》《廈門晚報》《山西晚報》《鄭州晚報》《燕趙都市報》《北京科技報》《江蘇科技報》《福建經濟報》《青海經濟報》《技工教育報》《世界職業技術教育》《中國職業技術教育》《教育與職業》《職業教育論壇》《職業教育研究》《中華職業教育》《百科知識》《知識與生活》《知識就是力量》《知識窗》《龍門陣》《科學與生活》《科學大眾》《科學之友》《科技潮》《同學少年》《智力》《青少年科技博覽》等全國百多家報刊,是你們從不嫌棄鄙人,無私提供成長沃土,培養了我這名「編外記者」。

綜觀我的《新聞人生》,既是本人人生成長的見證,又是天津市機械工業局教育發展、中職教育發展,以及天津市機電工藝學院創新發展的見證,更是中國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成果的縮影。最重要的是,它完全可以作為我們學院新聞眼社團的教材,不失為一位名不見經傳小人物基於實踐探索的《應用新聞學》啦![1]

作者簡介

李津軍,男,1960年7月生,山東臨邑人,大學專科畢業,中共黨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