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曲德寺 (吉隆縣)

歷史

曲德寺位於日喀則地區吉隆縣駐地以南,海拔4050米。

曲德寺,又稱「曲丹倫布習寺」、「沃日仲覺·甘丹培覺林寺」。該寺最初奉寧瑪派,17世紀五世達賴時期改宗格魯派,由拉薩色拉寺吉扎倉管轄,曲德寺堪布每屆任期三年,由色拉寺吉扎倉委任,該制度沿襲到1959年民主改革之前。

西藏民主改革前,該寺有僧人93人。1959年,該寺部分建築被破壞。文化大革命期間,該寺被全部毀棄。21世紀初,在該寺遺址重修了一座佛堂、3間僧舍,面積大約150平方米。佛堂內收集有原寺的銅佛像、銅鈸等文物,其中包括:木雕孔雀構件、木雕勝樂金剛像、2對大明宣德五年銅鈸、多吉申巴鍍金銅像、瑪爾巴鍍金銅像、醫藥王鍍金銅像(醫藥王,藏語稱「爵母丹門加」)、多吉強切鍍金銅像。

2014年度西藏自治區和諧模範寺廟暨愛國守法先進僧尼評選中,曲德寺9名僧人被評為愛國守法先進僧尼。[2]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強烈地震,曲德寺第三層主建築倒塌。[3]

建築

曲德寺原來平面布局呈東西方向的縱長方形,長60米,寬30米,建築面積達1800平方米。由前庭、門廊、主殿、塔殿及許多附屬建築組成。

  • 前庭:露天庭壩,坐西朝東,長29米,寬8米,面積232平方米。藏曆每年12月29日在此舉辦宗教活動時,可以容納90位喇嘛跳神。
  • 門廊:位於前庭西側。長12米,寬4米,面積6柱48平方米,其中有圓柱2根,柱徑20厘米;方柱4根,柱徑40厘米。門廊東側是寬2.4米的大門。門廊內西壁繪四大天王像,門楣上方繪宗喀巴師徒三尊像,門廊南、北兩壁分別有佛教八寶及福壽圖案等等。
  • 主殿:門朝東方,平面略微呈方形,面闊7間,進深7間,長24米,寬20米,面積480平方米,有八棱方柱22根(原來有36根),柱、梁、椽頭上均雕有如意雲頭、蓮瓣、卷草紋等圖案,木構件上則雕有鳥、獅、鹿等動物圖案。殿內南壁原來有木刻的千佛像;西壁北端有該寺創建者拉喇嘛·強曲沃及該寺堪布芒布·卡敦活佛的肉身像,據說在清朝乾隆年間廓爾喀入侵攻入該寺時遭毀壞;西壁南端有寺主的寶座以及釋迦牟尼班丹拉姆等鍍金像數尊;西壁上有木經櫥,內有《甘珠爾》、《丹珠爾》各一套。

殿內四壁原來都有壁畫,其中東壁南端左起為該寺護法神札西貢布;中部是三世佛像,主佛兩側繪有侍女像,其右側繪有寧瑪派祖師像,其下是釋迦牟尼弟子3人以及3位戴寶冠、佩大耳環的伎樂天,下方繪四臂觀音像;最末端繪主尊馬頭明王,其下是弟子禮佛、侍女儀仗圖等等。東壁北端左起為輪迴圖、二十一尊度母像;最右側是護法神班達墨松加母,四周為眾小神像。

西壁的主像是日松貢布像:釋迦牟尼居中、桑傑吾松居右、強巴佛居左;其上方左起繪米拉日巴、聖山岡仁波且宗喀巴次巴麥嘎曲卓瑪等像,下方繪桑傑吾松的兩位弟子以及卓瑪色布黃度母)等像。南、北壁繪有本尊、菩薩、度母以及歷世達賴像等。主殿二層有15間房,其中5間是扎巴住所,其餘是「聶章」(倉庫)。主殿三層有18間房,其中7間是寺主臥室,其餘是僧舍。如今,主殿的上層建築已坍毀,殘垣上殘留着小窗。

  • 塔殿(扎西果瑪):原是三層建築。底層是塔殿,門道寬1.2米,門樘5重,上面雕有蓮花、荷花、卷草、龍、獅頭等圖案。塔殿呈長方形,面闊3間,進深3間,長13.6米,寬9.8米,面積133.28平方米,有柱4根。殿中原有一覆缽式靈塔,高十多米,靈塔的南、北、東三面供奉鍍金佛像二百多尊,現已無存。

第二層是夏亞康,南壁原來有十六羅漢鍍金像,南壁和西壁交界之處有該寺第一到九代堪布的鍍金像,西壁正中央供奉觀音菩薩像3尊,其中1尊是鍍金像、2尊是檀香木像,高約2米,其旁邊是二十一尊度母像,是鍍金銅質與檀香木質;北壁西側供奉蓮花生恰那多傑護法神泥塑像。第三層主要是護法神殿,有3間房,其中西北角的一間房供奉拉堅·確巴桑布活佛的肉身;房內還有一尊牛頭金剛塑像,四壁懸掛着跳神用具。東北角的一間房內供奉護法神貢布、郎塞、拉瑪泥塑像;另一間名為「拉袞松」。塔殿扎西果瑪頂部原來有金頂。

  • 冬夏拉康;位於主殿西北角。原為三層,用石塊及土坯砌成。底層有4間房,均是倉庫;上層有拉稽康,是管家等人的議事場所,有鐵棒喇嘛住房以及小伙房,還有一間小佛堂,其內供奉泥塑像35尊。現已無存。
  • 拉讓;位於主殿西側。原為二層,是寺內有一定地位的喇嘛的住所。上、下兩層共有10間房,下層西南角是「神婆」住處,北面是堪布拉堅·確巴桑布的住所,其內原來供奉一百餘尊鍍金佛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