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曹縣柳編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山東曹縣古營集鎮的柳編工藝有着200多年的歷史。當地的柳條具有「皮薄、柔韌、潔白、實心、着色力強」等特點,編出的籃子、籮筐簸箕等農家用具漂亮、耐用,深受人們喜愛。但由於加工粗放,技術落後,柳編市場一直無法壯大起來,不少柳編藝人也紛紛改行。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曹縣柳編

材質:柳條

產地:山東曹縣

發展歷程

20世紀60年代以前,曹縣境內古營集馬莊一帶就有種植杞條習慣,但面積較小。

70年代,古營集、普連集、莘冢集、倪集等鄉鎮成為杞條種植主產區。主要種植在河旁、溝旁、路旁、渠旁。

1986年始,柳條編產業快速發展,杞條市場價格上漲,倪集、普連集、古營集等鄉鎮大面積發展條糧間作。

1995年,全縣條糧間作面積2000公頃。1996年,杞條實行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生產。倪集、普連集、古營集、王集等鄉鎮發展為杞條種植區。

1999年,杞條面積5300公頃。

2003年,杞條種植專業鄉鎮增加到5個,杞條面積發展到5333.3公頃。

2004年,曹縣被中國林學會命名為「中國柳編之鄉」。

2009年,杞條面積6500公頃,產量15628噸,產值7800萬元。

曹縣成為享譽中外的杞條生產、加工基地。

創新發展

近年來,該鎮依託資源優勢,結合市場需求,因勢利導,在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決心將該鎮打造成新時期的柳編之鄉,並從臨沂聘請條編技術人員到該鎮傳授技術,舉辦培訓班,通過購買技術資料和柳編樣品,改進當地的生產技術,鎮裡每年還拿出專項資金購買條母,無償支援群眾栽培,使柳條種植面積由原來的3000畝增加到2萬多畝。

隨着經濟生活的發展,當地的農民不僅能生產出提籃、盆套等常見的農用產品,而且能編出包括籠屜類、寵物用品類及首飾類在內的100多個花色品種。編織原料也從傳統的柳條為主向柳條、藤條、草繩、鐵柳、木片等多樣化原料轉變。編織技術實現了從傳統的立編、經編技藝向柳木混編、柳鐵混編、柳草混編等混編技術的轉變。

為了把柳編工藝品加工產業作為富民強鎮的產業來抓,該縣又投資76萬元在優質柳條生產中心——馬樓村建成了占地近100畝的曹古柳編交易大市場,吸引了河南、上海、內蒙古等地的客戶前來求購,日成交額達27萬元,培育出菏澤美佳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古營集條編廠等企業,以「公司+農戶」的模式進行產業化和集約化經營。與此同時,該縣還成立柳編協會、研究會,引導群眾更新觀念,打破傳統的守舊意識,把目標瞄向國際市場,走出創匯農業之路。

非遺保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曹縣民間傳統手工技藝研究會獲得「曹縣柳編」項目保護單位資格。[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