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是怎样诞生的?
曼哈顿 |
曼哈顿是怎样诞生的?曼哈顿被誉为“世界中心的岛”,但在数百年之前,这里还只是一个小岛丛立的海湾。就像美国作家萧拉瑟在这部著作《世界中心的岛:曼哈顿传奇》序言所描述的野岛风光,蛮荒冷寂,遍布着枫香树、椴树、豹蛙、鸬鹚、麻鸦、扇贝、牡蛎……一切是怎样开始的呢?[1]
这部作品获得了纽约荷兰学会优秀文学金奖。获得这个奖项可谓实至名归,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这是一项荷兰学研究;第二,这部作品很有文学性。
谈到这片土地的建设,我们自然而然会想起马克斯·韦伯深入人心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阐释。不过,是荷兰人而非英国人最先在曼哈顿播下了资本主义的种子,并且建立了基本的秩序和规则。因此,本书必须从拓荒者荷兰开始讲起。
17世纪初期的荷兰处于黄金时代,荷兰人对曼哈顿湾的开发脱胎于他们的亚洲政策,即希望主营“东西印度”之间以及与中国、日本的贸易。荷兰商人和政客梦想开辟一条直达亚洲的北部航线,取道北极,以避开好望角漫长危险的旅程。1609年,经验丰富的航海家亨利·哈德逊授命探险,揭开了荷兰对北美的殖民序幕。
荷兰统治曼哈顿的时间大约是40年,这段时期大致可以分成3个阶段:
第一,混乱自由阶段。荷兰船队与印第安人建立了联系,从后者手里购买毛皮、烟草和补给,尽管有压价和欺骗,交往总体还算顺利。争斗主要发生在商人集团之间,为了抢夺资源,武装冲突不断。为此,西印度公司于1621年成立。
第二,曼哈顿荷属时期。西印度公司拥有很大的特权,包括与南北美洲及非洲西部地区通商与通航的垄断经营权,军事、法律和行政特权,向占领地区移民及进行殖民统治的权利。西印度公司决定大批移民,在新尼德兰建立永久性的居住地,并且派遣工程人员建造新阿姆斯特丹要塞。
在1626年春进驻曼哈顿之前,荷兰以极便宜的价格向原住民购买了土地所有权,象征着曼哈顿荷属时期的开端。这项交易后来被批评为讹诈,萧拉瑟进行了辩护。从文化角度分析,印第安人向有买卖土地的习惯,即使土地卖出了,依然可以自由活动。因此,对于具有明确商业产权概念的荷兰人与毫无私有财产意识的印第安人来说,这项交易的意义完全不同。在政治、军事之外,萧拉瑟经常从文化层面诠释,这构成了本书有价值的特点之一。
第三,商贸开放阶段。西印度公司的高度垄断遭到了反对,围绕大业主展开的殖民地私有化尝试也失败了,新尼德兰回归自由道路。1638年~1639年,西印度公司宣布放弃航运和包括毛皮在内的商贸活动垄断经营权,业务主要转向殖民地的管理与行政事务。在随后的二三十年里,曼哈顿迅速扩张,混乱、冒险与发展、机遇并存。
新阿姆斯特丹成为北美的枢纽。对于同时期新大陆的另一个开发者英国而言,这是一块惹人垂涎的肥肉。英荷纠纷不断,战争打打停停,尽管远离欧洲,北美战争的局势必然与欧洲的政治格局紧密相连。
荷兰日薄西山,大不列颠冉冉升起。英王用独特的方式解决了争端:1664年3月,查理二世宣布将弗吉尼亚和新英格兰之间的所有土地赠予他的兄弟约克公爵。英国大兵压阵,荷方被迫签订“城下之盟”,把新阿姆斯特丹要塞拱手让人,几年之后,英国人将此地更名为“纽约”。英国承袭了荷兰开创的自由贸易机制,着力进行多元的经营活动,在重商主义的支持之下,纽约日渐成为自由大港,与之相随的观念浸入历史的血脉。
萧拉瑟采用了灵活的书写方式。历史活动的主体是什么呢?是人。从主要参与者的角度讲述历史事件的发生,仿佛聚光灯打在舞台上,抓住读者的视线,还可以把过程描述得跌宕起伏。诸多人物纷纷登场,包括航海家、军事指挥者、大商人、公司管理者、普通耕农、修造工……每个人牵连一段事实,层叠的事实构成经纬线,交织出这段历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