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曾侯乙墓陪葬坑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

曾侯乙墓陪葬坑》,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等 著,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图书是以传播文化[1]为目的,用文字或其它信息符号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图书是人类思想的产物,是一种特定的不断发展着的知识传播工具[2]

目录

内容简介

1999年,曾侯乙墓西侧发现南北成列的5个陪葬坑,其中K2~K4等3个陪葬坑发现装满食物的瓮、罐等陶容器,K1出土467件构件、工具类青铜器。青铜构件用于连接木质杆件,通过构件之间的相互搭接,由此可组成一座可拆装的帷帐。出土时,帷帐的木质杆件、框架之外的有机质部分已经锈蚀,经多年努力,并结合多学科手段,本报告成功复原了帷帐。复原帷帐结构基本完整,其平面为长方形,为类似房屋的五开间四面坡式结构,面阔约10米,进深超过4米,顶高约3米,规模宏大。帷帐搭建部件结构复杂,但拆装简单,体现了极高的设计水平。曾侯乙墓陪葬坑及帷帐的发现是研究曾国及东周社会、生产的重要材料。

精彩书评

曾侯乙墓陪葬坑出土青铜器成功复原了一座帷帐,平面为长方形,为类似房屋的五开间四面坡式结构,面阔约10 米,进深超过4 米,顶高约3 米,规模宏大。帷帐搭建部件结构复杂,但拆装简单,体现了极高的设计水平。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001

第一节 地理概况与历史沿革 002

第二节 发现与发掘 006

第三节 整理工作 008

第二章 一号陪葬坑 015

第一节 遗迹 016

第二节 遗物(青铜器) 019

一、套筒类构件 020

二、环钩搭扣类构件 050

三、铲类工具 065

四、其他 068

第三节 小结 069

第三章 二号到五号陪葬坑 071

第一节 遗迹 072

一、K2 072

二、K3 072

三、K4 074

四、K5 076

第二节 遗物(陶器) 077

一、瓮 077

二、罐 082

三、器盖 082

第三节 陶瓮出土动物骨骼鉴定 088

第四节 小结 089

第四章 帷帐的复原 091

第一节 复原依据 092

一、过去的考古发现 092

二、构件之间的搭接 094

三、构件与杆件的连接 095

四、构件出土的位置和数量关系 096

五、复原方法 098

第二节 复原 099

一、帷帐基本框架的建立 099

二、帷帐基本组成单元——组件的复原 107

三、帷帐结构复原 131

四、帷帐搭建过程复原 142

五、帷帐规模复原 146

六、其他可能的复原方案 152

第三节 设计理念 153

一、帷帐拆装的核心设计——组件 153

二、建筑力学的设计理念 158

三、设计的“不完美”与缺陷 162

第四节 小结 168

第五章 青铜构件的检测和制作技术 169

第一节 一号陪葬坑出土青铜构件的检测 170

一、样品与方法 171

二、化学成分与显微组织特征 175

三、相关问题讨论 198

四、小结 230

第二节 一号陪葬坑出土青铜构件制作技术观察 231

一、分范方式 232

二、铸造方式 235

三、同模 239

四、分批铸造 241

第三节 小结 246

第六章 结语 247

后记 250

插图目录

图一 擂鼓墩墓群区位示意图 003

图二 陪葬坑平、剖面图 007

图三 构件出土情境还原(由北向南) 009

图四 构件3D 扫描及动画模拟工作 010

图五 实物模拟拼接 012

图六 构件模拟拼接前后的情况 013

图七 专家交流 014

图八 一号陪葬坑(由东向西) 016

图九 一号陪葬坑出土青铜构件 018

图一〇 K1器物分布图 插页

图一一 构件结构描述示意图 020

图一二 构件上的销孔 021

图一三 四通形构件 022

图一四 三通形构件 024

图一五 鹤嘴形构件 025

图一六 A型象首形构件 027

图一七 B型象首形构件 029

图一八 A型卯式套筒 030

图一九 B型卯式套筒 031

图二〇 榫式套筒 032

图二一 “8”字形构件 034

图二二 柄形构件 035

图二三 直角构件 037

图二四 条形构件 038

图二五 斗形构件 040

图二六 镫形构件 042

图二七 铃形构件 046

图二八 盖弓帽 047

图二九 环形构件 049

图三〇 环形钮 051

图三一 扳指形构件 053

图三二 “J”形钩 054

图三三 “L”形钩 056

图三四 折钮钩 057

图三五 鸟首形钩 058

图三六 带钩 059

图三七 船形构件 060

图三八 牌形构件K1∶58 061

图三九 铆钉 064

图四〇 铲 065

图四一 镦 067

图四二 残构件K1∶382 068

图四三 K2平、剖面图 073

图四四 K3平、剖面图 074

图四五 K4平、剖面图 075

图四六 K5平、剖面图 076

图四七 陶敛口瓮和盘形盖 079

图四八 陶侈口瓮 081

图四九 陶双耳罐K2∶3 082

图五〇 陶盘形盖 084

图五一 陶钵形盖 086

图五二 陶盆形盖 087

图五三 战国和汉代帷帐的复原结构 093

图五四 三通形构件形成的搭接组合 094

图五五 构件与木质杆件连接的设置 095

图五六 三通形构件弯钩及其复原 097

图五七 三通形构件、四通形构件以及A型卯式套筒构成的顶部 100

图五八 A型卯式套筒与三通形构件、四通形构件的连接 102

图五九 三通形构件、四通形构件套接情况 103

图六〇 帷帐顶部与周边构件对位情况 105

图六一 立面构件组合 106

图六二 帷帐框架复原效果图 107

图六三 正脊构件的分布 110

图六四 正脊组件构成 111

图六五 斜梁组件构成 112

图六六 斜梁构件的分布 113

图六七 侧梁组件构成 114

图六八 侧梁构件的分布 115

图六九 立柱组件构成 116

图七〇 条形构件到南壁距离示意 117

图七一 平梁组件构成 118

图七二 榫式套筒的分布 119

图七三 斜椽组件构成 120

图七四 斜椽构件的分布 122

图七五 角梁组件构成 123

图七六 角梁组件与角椽构件的分布 125

图七七 角椽组件构成 126

图七八 角椽组件构成 128

图七九 帷帐组件类型 130

图八〇 正脊与斜梁 132

图八一 “8”字形构件与榫式套筒的卡接及其形成的平梁 134

图八二 角梁与正脊、斜梁的连接 135

图八三 斜椽与正脊复原依据及示意 138

图八四 角椽与角梁模拟复原 138

图八五 檐枋与立柱组件 139

图八六 角梁与檐枋的连接 139

图八七 椽木与檐枋的模拟连接 140

图八八 帷帐顶部俯视 141

图八九 帷帐结构复原效果 142

图九〇 帷帐地栿与立柱孔设想 143

图九一 搭建立面的立柱及檐枋 143

图九二 搭建斜梁与平梁组成的三角梁架 144

图九三 形成帷帐框架 144

图九四 安置角梁与角椽 145

图九五 铺设斜椽 145

图九六 完成帷帐搭建后拉上角绳 145

图九七 正脊一开间尺寸构成 146

图九八 侧开间尺寸构成 147

图九九 帷帐进深剖面图 148

图一〇〇 虚拟复原的帷帐及其组件名称 154

图一〇一 脊顶构件连接及模拟复原 156

图一〇二 斜梁和枋间立柱构件的连接及其虚拟效果 156

图一〇三 A型卯式套筒使用效果 157

图一〇四 象首形构件使用效果 158

图一〇五 虚拟的组件和相关青铜构件 160

图一〇六 正脊与角梁结构 162

图一〇七 构件拼接组合 163

图一〇八 平梁构件的搭接示意 164

图一〇九 三通形构件的缺陷设计 166

图一一〇 直角构件弯钩情况 166

图一一一 曾侯乙编钟挂钩 167

图一一二 便携式XRF与EDS测试数据相关性 175

图一一三 表面疑似钎料(Sn+Pb)含量和Cu含量箱形图 190

图一一四 部分样品铸造组织 195

图一一五 部分样品铸造组织中的铅颗粒 196

图一一六 部分样品受热均匀化组织 197

图一一七 部分样品表面残留的钎料组织 198

图一一八 构件主量元素成分数据碎石图 201

图一一九 构件主量元素成分数据三元图 201

图一二〇 三类功能构件Cu、Sn和Pb含量箱形图 202

图一二一 套筒类16种构件Sn含量箱形图 203

图一二二 环钩搭扣类10种构件Sn含量箱形图 204

图一二三 铲类2种工具Sn含量箱形图 205

图一二四 象首形构件Cu-Sn-Pb三元图 206

图一二五 卯式套筒Cu-Sn-Pb三元图 206

图一二六 镫形构件Cu-Sn-Pb三元图 207

图一二七 铆钉Cu-Sn-Pb三元图 207

图一二八 B型象首形构件主量元素成分聚类谱系图 209

图一二九 B型象首形构件主量元素成分聚类系数随分类数变化情况 210

图一三〇 B型象首形构件Cu-Sn-Pb三元图 210

图一三一 A型镫形构件主量元素成分聚类谱系图 211

图一三二 A型镫形构件主量元素成分聚类系数随分类数变化情况 212

图一三三 A型镫形构件Cu-Sn-Pb三元图 212

图一三四 B型镫形构件主量元素成分聚类谱系图 213

图一三五 B型镫形构件主量元素成分聚类系数随分类数变化情况 214

图一三六 B型镫形构件Cu-Sn-Pb三元图 214

图一三七 铃形构件(铃部)主量元素成分聚类谱系图 215

图一三八 铃形构件(铃部)主量元素成分聚类系数随分类数变化情况 216

图一三九 铃形构件(铃部)Cu-Sn-Pb三元图 216

图一四〇 铃形构件(钮部)主量元素成分聚类谱系图 217

图一四一 铃形构件(钮部)主量元素成分聚类系数随分类数变化情况 218

图一四二 铃形构件(钮部)Cu-Sn-Pb三元图 218

图一四三 盖弓帽主量元素成分聚类谱系图 219

图一四四 盖弓帽主量元素成分聚类系数随分类数变化情况 220

图一四五 盖弓帽Cu-Sn-Pb三元图 220

图一四六 环形钮主量元素成分聚类谱系图 221

图一四七 环形钮主量元素成分聚类系数随分类数变化情况 222

图一四八 环形钮Cu-Sn-Pb三元图 222

图一四九 折钮钩主量元素成分聚类谱系图 223

图一五〇 折钮钩主量元素成分聚类系数随分类数变化情况 224

图一五一 折钮钩Cu-Sn-Pb三元图 224

图一五二 铃形构件铃部与钮部主量元素成分对应性研究双标图 226

图一五三 青铜构件套筒部分与木质杆件连接示意图 227

图一五四 青铜构件榫部与木质杆件连接示意图 227

图一五五 青铜构件之间连接示意图 228

图一五六 青铜构件各部分连接示意图 229

图一五七 帷帐复原效果图 231

图一五八 两分范构件 233

图一五九 两分范构件 233

图一六〇 三分范构件 234

图一六一 条形构件 235

图一六二 双开范构件 236

图一六三 先铸痕迹 237

图一六四 泥芯撑痕迹 238

图一六五 铸造缺陷 238

图一六六 柄形构件同模铸造工艺 240

图一六七 船形构件同模铸造工艺 240

图一六八 象首形构件分批铸造工艺 241

图一六九 环形钮分批铸造工艺 243

图一七〇 “J”形钩两种分范方式 244

图一七一 扳指形构件两种分范方式 244

图一七二 铆钉两种分范方式 245

插表目录

表一 四通形构件基本数据 021

表二 三通形构件基本数据 023

表三 鹤嘴形构件基本数据 026

表四 象首形构件基本数据 026

表五 A型卯式套筒基本数据 028

表六 B型卯式套筒基本数据 031

表七 榫式套筒基本数据 033

表八 “8”字形构件基本数据 033

表九 柄形构件基本

参考文献

  1. 文化的作用是什么,光明网,2015-10-14
  2. 知识传播工具的变化,观察者网,202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