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静萍
此条目没有前往其他条目的内部链接,未能构筑百科全书的链接网络。 (2019年8月18日) |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9年8月18日) |
曾静萍,女,1963年8月出生,汉族,民盟盟员。梨园戏旦角。为国家一级演员,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曾两度荣获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项梅花奖。 [1]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理事;中国文化部优秀专家;福建省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5年度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福建省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福建省第四届“十大杰出女性”。曾荣获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是文化部优秀专家和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目录
个人生平
1977年,曾静萍考进福建省艺术学校梨园班,开始了她的梨园戏艺术道路。
1987年,曾静萍在福建省首届水仙花青年演员比赛中,凭借在梨园戏传统剧目《朱文》中饰演“一粒金”,以评委会全票通过的骄人成绩勇夺“最佳女演员奖”。同年,在福建省第十七届戏剧会演的舞台上,她又成功塑造了新编梨园戏《节妇吟》中的主角——寡妇颜氏。从此曾静萍在福建剧坛上脱颖而出,闪现出独特的艺术光彩。
1988年,《节妇吟》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戏剧节上,一炮打响,以深刻的思想性和精美的艺术性征服了观众,也受到了戏剧届专家的广泛赞誉。
25岁的曾静萍荣获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的奖项——梅花奖,成为福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戏剧演员;《节妇吟》参加上海艺术节演出,一时轰动上海,荣获第二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这也是福建戏剧演员第一次染指此奖项。之后,她又连续四届荣获福建省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优秀演员奖。
1999年,曾静萍被任命为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挑起了领导剧团的重担。在戏曲日渐式微的年代,在剧团生存极为艰难的时候,她经受住了种种挑战和诱惑,坚守梨园戏阵地,把抢救、薪传、发展、传播梨园戏艺术为己任,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几年来,她组织剧团演职员抢救、整理、上演梨园戏《陈三刀》、《刘智远》等优秀传统剧目十余台,对戏曲史、泉州文化史做出了具有特殊意义的贡献。对于新创剧目,她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新编梨园戏《皂隶与女贼》荣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新编梨园戏《蔡文姬》囊括福建省第22届戏剧会演所有奖项等。曾静萍还十分重视新一代演职员的培养工作。剧团委托省艺术学校招收梨园戏表演、器乐演奏专业学生,考虑到学校师资缺乏的情况,曾静萍积极配合艺校教学工作,在安排剧团艺术人员进行传帮带的同时,聘请退休的名老艺人辅导业务教学;她还积极选送艺术人员到全国知名重点高等艺术院校深造,使剧团形成较全面的艺术人才梯队;同时,尽可能提供实践机会,选送剧团演职员参与各类比赛。她担任团长期间,在全国姓及福建省会演和比赛中,剧团共有40多人次获得较高奖项,如先后获得“白玉兰主角奖”,首届“红梅奖”中国戏曲演员大赛金奖,首届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导演奖、编剧奖、演员奖等。
2004年,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又以编剧王仁杰和导演卢昂编创的新编梨园戏《董生与李氏》作为福建省唯一入选2003-2004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经过半年多的精心打造,《董生与李氏》在全国30台初选剧目中脱颖而出,拔得戏曲剧目头筹,荣膺“十大精品剧目”称号 。
代表作品
《陈三五娘》、《高文举》、《朱文》、《朱买臣》、《节妇吟》、《董生与李氏》、《蔡文姬》等。
领衔主演的《董生与李氏》荣膺2003-2004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
领衔主演的《节妇吟》入选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
参考文献
- ↑ 曾静萍:误入梨园,一夜成名,二度摘梅 中华戏曲,2017-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