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有一副對聯(喬正芳)

​​ 有一副對聯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有一副對聯》中國當代作家喬正芳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有一副對聯

此日去莊襄二千餘年,潭影波光,夜夜照秦時明月;

其水溉益州一十六縣,豚蹄杯酒,家家祝太守祠堂。

它沒有被收入幾乎所有的名勝楹聯集,卻似乎比集中登錄的許多聯語還寫得好些,掛在寶瓶口上尤為合適。

李冰在秦國任蜀郡守,時為公元前二五六年至前二五一年。作者從秦莊襄王算起,至今已歷兩千兩百多年。在這二千餘年中,在蜀郡(益州)即今之成都地區,做過太守和相當太守一級地方官的,少說總有千人左右。而老百姓為之建立祠廟,家家具豚蹄杯酒替他祝福的,不知能有幾人?舊話說,「一世為官,十世為娼」,足證舊時地方官為民所恨,身後所得的只有詛咒(雖然在位時頌德政的決不會少)。如李冰者,真正難得。

李冰只留下一座都江堰,還有「深淘灘,低作堰」六個字(如今許多地方卻是「不淘灘,高作堰」),自己並沒有作什麼宣傳。可見為老百姓做好事,必須實實在在,使一個地方的居民世世代代看得見摸得着,而不在乎搞什麼「形象工程」,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在成都地區從古至今的千把位太守中,當時吹噓更起勁,聲勢更煊赫,上頭的路子走得更伸,後來的官做得更大的,恐怕不會很少,卻都未能留下千秋萬世的美名,只能被歸為「十世為娼」一類。而離堆兩千餘年前的潭影波光,卻仍舊在為富庶的成都平原生色,這就是李冰的太守祠堂香火至今不絕,共產黨政府也為它掛上紀念堂銅牌的原因吧。

伏龍觀正殿沒有二王廟中的彩塑金身,卻有一尊高兩點九米重四點五噸的李冰石像。這並不是當代藝術家的創作,而是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古物,是一九七四年從四米多深的河床中挖出來的。石像刻工古拙,衣冠執笏(?),前襟刻有題識三行:

故蜀郡李府君諱冰

建寧元年閏月戊申朔月廿五日都水掾

尹龍長陳壹造三神石人珍水萬世焉

建寧為東漢年號,元年即公元一六八年,去李冰時已三百多年,都江堰自須整修。都水掾是地方政府中管水利的官員,整修工作當然由他負責。《水經注》記載,李冰建堰時,曾「作三石人立水中」,以為觀測水位的標誌(「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此時三石人恐亦已殘損,故須重造。李冰不可能為自己造像,尹龍長等人於建寧元年為故太守立像,卻表達了後世的民意與人心。

石像出土時,還挖出了另一個石人,頭部已失,短衣持臿,乃是築堰役夫的形象。究竟這是李冰時所作,還是尹龍長重造的呢?也難考究了。我真希望以後還能作更深入的發掘,把埋沒在江底的「三石人」都挖出來。幾噸重一個的石人,總不會化為烏有。聽說在尼羅河入海處,考古發掘出來的獅身人面像,大大小小達幾百尊,成為一大景觀。埃及能做到的事,我們亦應能做到。我更希望不久的將來,在寶瓶口前,在飛沙堰上,能夠立起造型更美也更偉大的三石人,以李冰為主,配以役夫的代表和傳說中李冰的兒子。這樣來恢復秦漢當時的景觀,體現景仰先賢的用意,豈不比為古今帝王將相樹立「光輝形象」更有意義?

[1]

作者簡介

喬正芳,品詩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