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謨縣打易中學
望謨縣打易中學前身是望謨縣打易鎮毛坪附中,1978年9月份遷入打易鎮毛坪村余家寨,1979年7月正式建立「打易中學」。1997年受浙江省寧波餘姚捐資50萬建新教學大樓,更名為打易餘姚希望中學。2006年8月安遷至打易鎮毛坪村(原糧站)。
目錄
簡介
該校對於發展山區教育,提高少數民族[1]素質,有着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歷年來,為培養了大批優秀初中畢業生,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的人才,為山區的經濟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該校地處望謨縣西北邊陲,紫望公路交通要道,是布、苗、漢等多民族雜居的地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今已發展到校園面積56多畝,25個教學班,1236名學生,116名教職工。學校生源較廣,遍及我縣各鄉鎮、紫雲縣邊鄰的鄉鎮。學校結構合理,現設有正副校長一人,教導、總務、政教、辦公室主任各2人,還設有黨支部、工會、團委、學生會、護校隊等組織。在打易鎮黨委政府、望謨縣教育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學校發揚「團結進取、求實創新」的精神,以爭創鄉鎮窗口示範學校的意識,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穩步提高,深受社會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
榮譽
學校先後被評為「州級先進集體」、「縣級文明校園」、「縣級先進學校」、「鎮先進黨支部」、「縣先進團委」、「州先進團委」。實施「三制一管理」的目標責任制以來,歷年均分獲「縣級前三名」居鄉鎮中學榜首,校長及教師曾多次被評為優秀校長[2]、優秀教師等稱號。
師資力量
學校建有造型美觀的新教學大樓,校園內綠樹成蔭,花團錦簇,環境優靜,是一個讀書的好地方。內設廣播電視室、庭影院放影室、寬敞的會議室、標準的籃球場、體育器材保管室、圖書室、教學實驗器材基本能做演示實驗、檔案保管室,學校正籌備電教室。雖然教學條件及辦學設備極其落後,但全體教職工齊心協力,共度難關,勤儉建設校園,在社會各界人士的無私援助下,學校的辦學條件將會有所改善。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有一支高素質的骨幹教師隊伍,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100%,其中中教高級教師1人,中教一級教師10人,其餘是中學二、三級教師,平均年齡在27歲,在職教師踴躍參加業務進修、學歷提高培訓,現有40位教師參加本科班學習,該校明確提出了事業型、育人型、綜合型、科研型的教師培養目標,切實強化教師的業務素質,順應時代發展,努力更新教育理念,以「德育工作為靈魂,以教育科研為先導」的發展戰略,大力提高全體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解放教師思想,改變傳統管理模式,開發教師的潛能,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的教育創新能力。近年來學校採取了制度化的民主管理、周教後感、論文發表、經常性開展相互聽評觀摩課、校級課題推進、子課題督查等形式加強培訓,湧現了一批學科帶頭人,青年骨幹教師和教壇新秀。
2006年該校被縣委列為「寄宿制工程項目」學校,新學校教學樓一幢,男女學生宿舍樓各一幢,學生廁所及食堂齊全。教學樓有教室20間,生化實驗室一間、物理實驗室一間、綜合實驗室一間,遠程教室和微機室各一間,各處室辦公室7間,建築面積8000多平方米。
學校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近年來,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的指導,堅持「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的辦學宗旨和「全面育人、創新特色」的辦學方針,積極開展各種文體教育活動,使學生的特長得到充分的發展,在各種競賽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該校堅持科學的教育管理,大膽改革探索教法,向45分鐘教學質量,開創了「文明、勤奮、守紀、團結」的良好學習風氣。
該校全體師生正以創「鄉鎮一流,全縣知名」為目標,搶抓機遇,努力追求新的卓越成效,構建一個充滿活力、充滿生機的打易中學,再創輝煌。
參考文獻
- ↑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 ↑ 校長負責制的提出及內涵,豆瓣,2016-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