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谟县打易中学
望谟县打易中学前身是望谟县打易镇毛坪附中,1978年9月份迁入打易镇毛坪村余家寨,1979年7月正式建立“打易中学”。1997年受浙江省宁波余姚捐资50万建新教学大楼,更名为打易余姚希望中学。2006年8月安迁至打易镇毛坪村(原粮站)。
目录
简介
该校对于发展山区教育,提高少数民族[1]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历年来,为培养了大批优秀初中毕业生,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人才,为山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该校地处望谟县西北边陲,紫望公路交通要道,是布、苗、汉等多民族杂居的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今已发展到校园面积56多亩,25个教学班,1236名学生,116名教职工。学校生源较广,遍及我县各乡镇、紫云县边邻的乡镇。学校结构合理,现设有正副校长一人,教导、总务、政教、办公室主任各2人,还设有党支部、工会、团委、学生会、护校队等组织。在打易镇党委政府、望谟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校发扬“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精神,以争创乡镇窗口示范学校的意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稳步提高,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荣誉
学校先后被评为“州级先进集体”、“县级文明校园”、“县级先进学校”、“镇先进党支部”、“县先进团委”、“州先进团委”。实施“三制一管理”的目标责任制以来,历年均分获“县级前三名”居乡镇中学榜首,校长及教师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校长[2]、优秀教师等称号。
师资力量
学校建有造型美观的新教学大楼,校园内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环境优静,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内设广播电视室、庭影院放影室、宽敞的会议室、标准的篮球场、体育器材保管室、图书室、教学实验器材基本能做演示实验、档案保管室,学校正筹备电教室。虽然教学条件及办学设备极其落后,但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共度难关,勤俭建设校园,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无私援助下,学校的办学条件将会有所改善。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一支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中教高级教师1人,中教一级教师10人,其余是中学二、三级教师,平均年龄在27岁,在职教师踊跃参加业务进修、学历提高培训,现有40位教师参加本科班学习,该校明确提出了事业型、育人型、综合型、科研型的教师培养目标,切实强化教师的业务素质,顺应时代发展,努力更新教育理念,以“德育工作为灵魂,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的发展战略,大力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解放教师思想,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开发教师的潜能,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近年来学校采取了制度化的民主管理、周教后感、论文发表、经常性开展相互听评观摩课、校级课题推进、子课题督查等形式加强培训,涌现了一批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
2006年该校被县委列为“寄宿制工程项目”学校,新学校教学楼一幢,男女学生宿舍楼各一幢,学生厕所及食堂齐全。教学楼有教室20间,生化实验室一间、物理实验室一间、综合实验室一间,远程教室和微机室各一间,各处室办公室7间,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
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近年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的指导,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和“全面育人、创新特色”的办学方针,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教育活动,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各种竞赛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该校坚持科学的教育管理,大胆改革探索教法,向45分钟教学质量,开创了“文明、勤奋、守纪、团结”的良好学习风气。
该校全体师生正以创“乡镇一流,全县知名”为目标,抢抓机遇,努力追求新的卓越成效,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的打易中学,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 ↑ 中国古籍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6-07-26
- ↑ 校长负责制的提出及内涵,豆瓣,2016-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