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朱剑凡(1883—1932),中国近代著名革命教育家,曾名周家纯,长沙府宁乡人,王稼祥岳父。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于1905年毁家兴学,以私家园林“蜕园”改办周南女子学堂,即现在的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

朱剑凡

1919年投入五四运动,创立健学会,参加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资助毛泽东创办文化书社。1920年选为省议员,参加中国国民党一大,历任国民政府长沙市党部党委、湖南省政府委员、长沙市政筹备处主任等职。“马日事变”后被国民政府抄家和通缉。1930年随宋庆龄、鲁迅等发起组织自由运动大同盟。1932年病逝。

朱剑凡先生倡导民主革命,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用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培育学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他逐步接受马列主义,接受党的领导,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为革命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朱剑凡先生的革命品德和毅力,称他为“很有骨气的人”。[1]

目录

生平简介

朱剑凡,朱元璋的二十七世孙,明朝末年祖上因避难,改姓周,辛亥革命后,重修族谱,复姓朱,以不忘先祖。朱剑凡原名周家纯,民国后改名为朱剑帆,后又省写“帆”为“凡”。

1883年出生于湖南宁乡。

1900年与魏湘若结婚。

1902年东渡日本,入学弘文学院师范。留学期间,结识黄兴陈天华等,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

1904年回国,到湖南长沙,在宁乡速成师范担任教员。

1905年5月1日,捐私宅办女校,命名“周氏家塾”。

1907年将女校正式命名为周南女学堂。同年,带领学生参加反对满清所谓“铁路国有” 的斗争,举行罢课。

1908年毁家兴学,捐献总值达11万1千银元的私宅园林等资产,扩建周南校舍。

1910年将女校改名为周南女子师范学堂,任校长。

1911年带领学生参加革命活动,鼓动湖南新军响应武昌起义

1912--1913年先后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长沙师范校长和长沙市小学校董会会长,后因反对汤芗铭拥袁称帝被迫辞去一女师校长职务。女学改名为私立周南女子学校。

1916年周南改办普通中学,正式定名为湖南私立周南女子中学,仍任校长。

1918年与徐特立等组成“健学会”,又支持学生办杂志《女界钟》。

1919年团结教育界开展“驱张”(敬尧)斗争。支持学生成立“救国十人团”、“国货维持会”开展活动。同年还担任湖南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筹款组织负责人。朱剑凡、徐特立团结教育界人士配合学生的行动与军阀张敬尧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并带动湖南72所学校1,200名教职员工进行总罢教。曾被省当局以“过激党”罪名下令通缉。1920年邀请毛泽东同志住校,讨论社会问题,并资助他办文化书社。

1923年兼任长沙师范校长,后赴广东追随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北阀准备工作。在广州任中央政治训练班教务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顾问。

1926年返长沙,任国民政府长沙市党部常务委员,并担任长沙市市政筹备处处长兼长沙市公安局局长,市政府成立后任市长。“四一二”后,组织省城声讨蒋介石反革命罪行大会,担任大会主席。

1928年东渡日本。

1929年回上海,签名于鲁迅宋庆龄关于成立自由大同盟的倡议,作为发起人之一。参加地下工作,以寓所作为党组织秘密接头和会谈地点。

1932年夏,因胃癌逝世,葬于上海公墓(1953年迁葬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从朱剑凡家走出来的女性精英却足以让他名垂青史,让我们看看他的女弟子吧:向警予、蔡畅杨开慧、帅孟奇、劳君展、黄彝、曹孟君、丁玲、劳安(朱镕基夫人)……

朱剑凡的八个子女中有六个是共产党人,他的长儿媳也是共产党人,次女婿萧劲光(新中国第一任海军司令、大将)和三女婿王稼祥更是有名的共产党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朱剑凡的小女儿朱仲丽曾在上海东南医学院学习,后来辗转来到革命圣地延安,便从事医务工作。她给毛泽东、朱德等许多中央首长看过病。

有一次,毛泽东很叹息地对朱仲丽说:“唉!你爸爸死得太早,要不,就当上我们的教育部长了,可惜。”

社会贡献

倾家济世创女学

1904年,朱剑凡学成归国。1905年,朱剑凡决定兴办女学,说:“女子沉沦黑暗,非教育无以拔高明。”当时,清政府禁办女学,湖南查封了几所女校,朱剑凡运用策略应付恶劣的环境。他捐出泰安里部分私宅园林,创办女子学堂,设师范班,附设小学与幼儿园,对外假称“周氏家塾”。

1908年,周南增设音乐、体育、缝纫等专科,扩建校舍增加到80多间,设备相当完善。周南声誉鹊起,远近求学者闻风而来,学生增至600多人。

朱剑凡将面积为440方丈的泰安里私宅花园全部捐献,作为周南永久校址,又将自家田产与长兄换得泰安里另一部分花园,再变卖自家田产,以所得价款购地皮628方丈,都用来扩建校舍。总计朱剑凡先后捐献资产价值达11万余银元。这件事震动了长沙各界。

学校收费有限,经济上很困难。民国以后,周南受到政府嘉奖,每年补助4800元。学校仍然入不敷出,每年亏损近2000元。朱剑凡继续典卖田产支持。夫人魏湘若也献出了赔嫁的首饰。朱剑凡又劝说老母捐资,诉说办学的艰难,声泪俱下,长跪不起。老夫人为儿子一片热忱所震动,也把钱一笔笔拿出来助学。

湖南著名的革命元勋黄兴敬重朱剑凡的义举,捐银千两助周南扩建。

朱剑凡专心办学,不仅尽倾家财,对功名权势也视若浮云。20年代他曾三次代表湖南教育界去北京参加全国性教育会议。范源廉任国务总理时打算任命他做教育总长,他也辞谢了。

改造社会办教育

朱剑凡主张教育救国,要培育济世之才。提出“教学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为社会改革和建设服务”的办学方针。

办学,首先力求良师。他学识渊博,知人善任。初创周南就邀请他的好友徐特立担任教导主任,兼教国文、史地,深受欢迎。他还资助徐特立远去上海、日本考察教育,汲取新知。经过多方罗致,周南群贤毕至,任教的有著名进步人士张唯一、陈章甫、周世钊等,有古典文学专家李肖聃、唐梅村等。湖南缺英文教师,他不惜重金从浙江聘来谢仲仁。期满,为挽留谢竟至下跪恳求。朱剑凡并非容易折腰的人。光复初期,谭延闿任湖南都督,请他出任教育司(厅)长。他恼恨谭氏杀害革命党人焦达峰、陈作新的恶行,断然拒绝,可是为挽留一位良师竟不惜下跪,在省内传为佳话。

朱剑凡办周南,力树严谨的校风。校训是:一、自治心(节制整洁);二、公共心(博爱仁恕);三、进取心(勤勉耐劳)。教和学都订有严格的规章,坚决执行。他严于责人更严于律己。身任校长还兼教四、五门课,自己编讲义、刻印免费发给学生。日本教师上课还去当翻译。三更灯火五更鸡,孜孜不倦。

朱剑凡倡导学生自学、自治,发扬民主。宽敞的图书室储备大量新书报,学生自由阅读。可以提问题与教师讨论。除规定课程外,还组织学生出游,了解农村,思考问题。学生自治会干部完全由学生选举产生,参加校务会议,与校长教师一道商讨校务。班级、寝室及各类活动园地都由学生管理,教师只加辅导。

朱剑凡长校20年,一直以爱国民主思想教育学生,鼓吹思想言论信仰自由,并发动学生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朱剑凡为振兴中国培育人材的愿望逐步实现。周南毕业的学生中,有中共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向警予,有新中国首任全国妇联主席蔡畅,有中外知名的老作家丁玲,等等……。蔡畅从封建家庭出走,朱剑凡让她进周南读书,免交学费和伙食费,夫人魏湘若待她亲如家人。毕业后留她任体育教员,之后资送她参加勤工俭学去法国,走上革命道路。

丹心铁骨尽瘁心

后一段,朱剑凡直接投身革命斗争。1923年他南下广州,追随孙中山成为国民党左派一员。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顾问和中央政治训练班教务主任。1926年,随北伐军进入湖南,筹组国民党长沙市党部任常委,又担任长沙市长、公安局长,协助省总工会委员长郭亮组织工人纠察队和农民,镇压国民党右派组织“左社”和土豪劣绅的反扑。斗争中他与李维汉、王震、夏曦等共产党人结成亲密战友。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发生,省城举行声讨蒋介石反革命罪行大会,朱剑凡担任大会主席。马日事变发生,反动军警进周南搜捕朱剑凡。他秘密去武汉会见毛泽东,对武装斗争的思想非常信服。随即带儿子伯深奔赴南昌参加“八一”起义,在鄱阳湖遇大风阻隔折回。1928年迁居上海,改名吕还庵,再次东渡日本。

1929年,他回上海,宋庆龄、鲁迅倡议成立“自由大同盟”,他签名成为发起人之一,留在上海参加地下斗争。他把自己寓所作为党的秘密通讯开会和休息的据点。1932年又在法租界赖菲尔德路和提篮桥开设小酒店,掩护党的活动。经常出入的有李富春何叔衡徐特立柳直荀谢觉哉李维汉肖劲光张唯一等许多同志。他每天挎着菜蓝外出,侦察四周,保护同志们的安全。

在严重白色恐怖下,他要求入党。党组织告诉他:“暂在党外工作,对党的工作更有利。”他服从组织决定,支持三儿叔平入党去苏区。他的四子二女先后都成为共产党员。女儿朱仲丽(王稼祥夫人)在上海考入医学院,他在万分拮据的情况下筹措昂贵的学费,每期交90余元。仲丽毕业后奔赴延安,是当时陕甘宁边区少有的医生之一,担任过毛泽东与中央领导同志的保健医生。建国后任北京中苏友谊医院院长等职。

教育思想

爱国教育思想

在爱国教育方面,朱剑凡不是一个坐而论道而是积极行动的人。1919年5月,他和徐特立一起,团结教育界人士,配合学生行动,与反动军阀张劲光进行面对面的斗争,除游行示威和焚烧日货外,还带动湖南72所学校1200多名职员工进行总罢教。朱剑凡在教育界还带头在周南施行彻底的改革,引导学生自治,鼓励学生参加革命斗争和社会活动,阅读进步书籍,支持学生创办“女界钟”半月刊,成立“救国十八团”、“国货维持会”等,周南师生中十多人加入了新民学会。周南学子向警予、蔡畅、丁玲、陶毅、劳启荣以及朱剑凡子女朱伯深、朱觉、朱仲止、朱仲丽等先后走上革命的道路。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朱剑凡又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1924年至1927年,在广东参加北伐前的准备工作,在长沙参加反帝反封建群众运动的组织工作,是一位极有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宣传鼓动家。这期间朱剑凡与李维汉、王震郭亮、夏曦等建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1927年,“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叛变后,长沙举行声势浩大的声讨蒋介石反革命罪行大会,朱剑凡担任大会执行主席,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并因此遭通缉被迫远走日本。1929年回上海之后,又签名于宋庆龄、鲁迅、蔡元培等倡议成立的自由运动大同盟,并把自己寓所作为党组织秘密接头和会谈休息的处所。朱剑凡不但自己向多次党表示入党的愿望,他献身革命事业的意志很坚决,准备病愈后奔赴苏区。他扶病学习马列主义,阅读党内刊物,请李维汉同志向党组织转达他的入党要求。他把全家老小组成为一个战斗小集体从事革命工作。

平权教育思想

朱剑凡生母姚氏原是贫农家的女儿,被周达武掳为三姨太。姚氏到周家后,一直受大老婆的鞭挞虐待,朱剑凡也在家里受到歧视,因此从小就憎恨封建家庭制度,十分同情妇女受压迫命运。为了解放妇女,开发民智,才最先决定创办女学,认为“女子沉沦黑暗,非教育无以拨明智,要自立于社会,有学识技能,才能拨于黑暗”。当时周南的校歌就体现了朱剑凡解放妇女琢育英才的教育思想:伤矣哉,昔日我。幸矣哉,今日我。数千年,深深锁,周南生也斯有天。洞庭南,湘水隅,山郁郁,水滔滔,酝美璞,育珠胎,周南生,水媚山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没才智。事竟成,需有志:我青年,毋自弃。譬如登山,莫蹉跎,一举云霄,爱周南,即爱自己,我青年共勉励。在此思想鼓励下,周南师范第一班,就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并继承朱剑凡男女平权的教育思想,掀起创办女学的高潮。如王珏创办培德女校,李宗莲回湘潭创办自得女校,陈舜琴回麻阳,向警予回淑浦创办女校等等,朱剑凡还支持学生创办革命周刊《女界钟》,担负向妇女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任务。1919年11月,长沙一名叫赵玉贞的年轻姑娘因反对包办婚姻,在出嫁那天在花轿内自杀了,《女界钟》就为此出了一期特刊。毛泽东创建新民学会之初,会员70多人,女会员占四分之一,其中向警予、蔡畅、魏湘壁、劳君展周祥、陶毅、李思安、贺延福等13人就是周南已毕业或在籍的学生,学会还经常在周南举办活动。

民主教育思想

朱剑凡在教育界带头对周南女校实行革命性的改革:主张学生自治,鼓励师生同等;强调科学和新文化教学;主张学生思想、言论、信仰自由,提倡思想民主、学术自由;鼓励学生参加革命斗争和旨在改造社会的各种活动。除支持学生自撰自编的“女界钟”半月刊,自由发表言论外,当时社会上群众性的革命运动风涌,朱剑凡常对学生们说:“你们冲上前去,我们老师作后盾”,鼓励学生走出家门和校门。朱剑凡留学日本带回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教育方法,但是他没有墨守那一方法,而是针对中国社会情况,在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的同时,强调要启发学生的政治觉悟,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鼓励学生立志求解放,争民主。在学生管理方面,朱剑凡大力提倡学生自治,实行民主管理。学校设校学生自治会,各班设班学生自治会,自治会的干部全部由学生选举产生,学校食堂、图书馆、校园都由学生自己管理。学生自治会的干部,对内参加学校校务会议,与校长围桌而坐,共商学校大议,对外代表学校与各校的联系。朱剑凡还注重学校向普通劳动人民开门,他和徐特立一道,在长沙最早创办平民夜校,招收的学生全是丫头、婢女和贫苦孩子,孩子们一面学识字、算术和记帐,一面学绣花和手工技术。这个办民校的传统,一直继承下来,即使在抗日锋火中,学校搬迁蓝田,民校也没有办。周南女校的改革对湖南的教育革新特别是妇女解放影响很大。周南女校在五四运动和以后的大革命时期中,发挥了先锋作用,成为大批革命者成长的启蒙园地,向警予、蔡畅等革命家都是从周南女校出来的。朱剑凡对自己的子女教育也十分民主,他支持大儿子朱伯深、儿媳陶锡琪、三女朱仲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亲自把六儿子朱叔平送住鄂豫皖苏区参加红军,安排七儿子朱竟之中学毕业后到沪东铁工厂当学徒工,朱竟之和八女朱仲丽后来还被送往延安参加抗日爱国斗争。

科学教育思想

五四运动前后,教育界受各种思潮影响出现了分化。朱剑凡能紧跟时代前进,与徐特立、何叔衡、方维夏、董维健等一起热心追求真理,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1918年,在新民学会影响下,朱剑凡、徐特立为首的教育界人士组成了“健学会”,毛泽东曾称赞这个组织是“东方的曙光”、“空谷的足音”,朱剑凡在学会发表了题为《排除已见,团结一致,服从真理》的演讲。朱剑凡还是一位朴素的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为了响应辛亥革命,他带头剪掉了辫子,砸了家里的神龛和“万代祖宗考妣”的牌位。他反对迷信,反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态度是十分坚定的,曾发表《论中国人“生的观念”与“死的观念”的谬误》这篇著名的演说词,演说词被毛泽东转载在湘江评论》上。朱剑凡在演说中指出生死观是人一生的根本觉悟问题,中国人民的生死观根本谬误有4点:1、凡是先人做过的无论是非却不忍改;2、于人形体上有妨害(实在并无妨害)的事即令有利都不敢去做:3、凡可以尊敬死人的事,就是不由良心也要去做;4、凡是恭维死人的话什么谎话都可以说。讲演结尾:我们在世界上生活一日应该努力去改造生命与幸福,预备着享受,预备着快乐,就是死了,形体是当然要的,但精神还是永远存在于未来充实的社会。1920年夏朱剑凡邀请毛泽东在周南校园住过一阵,两人倾诚相见,讨论各种社会问题,毛泽东发起成立了文化书社,朱剑凡解囊相助;毛泽东创建新民学会,朱剑凡鼓励周南学生与校友参加。在艰苦的年代里,朱剑凡还和李维汉、王震、曾三、郭亮等革命同志建立深厚的感情,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他一生追求真理,公而无私,紧跟时代潮流前进,以至毛泽东在他死后对朱仲丽说:“你爸爸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正大光明,可惜死得太早了”。

人品教育思想

朱剑凡办学,重视培养周南优良学风。他教育学生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同时注重对学生品德教育,要求学校有严肃风无浮嚣气,小学生尤其要寓活泼于秩序之中。当时为周南制定的校训有三条:一、自治心(节制整洁);二、公共心(博爱忠恕);三、进取心(勤勉耐劳)。后浓缩为“诚、朴、勇”三个字。每天由值日员公布格言、诗歌、图画和学生成绩,要求整个学校纪律严明、气氛和谐、语言文雅、态度谦和。他经常带领学生在校园里种植花草,借以美化环境,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劳动习惯。春秋假日,他亲自组织学生郊游,他认为纵览农圃山水、公共建筑及古贤祠葛可以使学生开拓眼界,增长见识,赏心悦目,增进健康。在办学之初,封建顽固势力对朱剑凡办女学冷嘲热讽,说“周家花园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周家纯是大观园里的贾宝玉,不然他为什么要办女学呢”,朱剑凡言行庄重,作风正派,洁身自好,使流言蜚语不攻自破。他一生只娶魏湘若一个夫人,结婚时岳母董夫人送来四个丫头陪嫁,他都妥当地遣嫁了。1914年,董夫人特地从邵阳送来一个叫春燕的绝色女子,劝他纳为妾侍。他说:“我兴办女学,就是为妇女解放而斗争,怎能做这种事”,很快就将春燕托给一位亲戚老太太收养了。

教育管理思想

在教学管理方面,朱剑凡要求启发与练习并重,教员备有预备录(即教案本),或编概要,或列简表,或录参考。并备有教授时录,每小时授课完毕,由教员填注教授要点,学校可以从中了解教学情况,也可供以后的教学参考;学校在公共场所设置揭示板(即黑板报),揭示格言、图表、诗歌、成绩等。学校图书室学生可以自由入内阅读,有疑难时还有值日教员解答。基础较差或缺课的学生,可进“特别教室”,由教师补课。在学校园地,开辟了学级园、公共园、美育园、饲育园、纪念树园,各园都由学生自己管理,只有一个教员作指导。湖南学校之有“校园”就是从周南女校开始的。学校每年还举办成绩展览会,展出学生图画、刺绣、习作等作业。

教育杂志》1913年第12期曾评述周南女学生的习字“男校中如此程度中亦不多得”。学生管理方面,朱剑凡大力提倡学生自治,学校设学生自治会,各班设班学生自治会, 自治会的干部由学生选举产生,分管学术、体育、文娱、卫生等各项活动。各班设级长,寝室设室长,其他如图书室,校园,食堂都由学生自己管理。自治会干部对内参加学校校务大会,共商学校大计,对外代表学校与各校联系以上种种,都形成了规章制度,在周南创办的刊物《周南教育》 (湖南省最早教育类刊物)、《周南教导》、《周南学生》上面都可以看到,每条每节都细致入微,每款每项都清晰了然。如朱剑凡为学校制订的校规:学生不得无故旷课,或不假外宿,否则开除学籍,考试要求国文、教学、英文三科中,二科不及格或一科连续两期不及格者留级,决不通融。

师资建设思想

朱剑凡在选择师资上十分严格而又不拘一格,他认为这是办学成败的关键。他要求教员既要有渊博的常识,又要有高尚的品格,他任人唯贤,招聘新教员必须有饱学之士推荐,合格者才能发给聘书,既聘以后,发现不能胜任教学或不为人师表者,即行辞退,决不循情。教学成绩优良,身传言教俱佳者,他就礼遇有加。为办好幼稚园和师范班,朱剑凡聘来两位日本教员佐藤操子和松山雪子,到周南上游戏课和体育课,他亲自担任翻译。当时英文教员缺乏,他又不惜重金从浙江聘宋谢仁仲先生,一学期后谢仁仲要求辞聘回顾乡,朱剑凡苦留不应,后竟不惜下跪请求得应。朱剑凡聘请教员还能不拘一格,能者为师。如缝纫班教员就选择了在他家附近开成衣店的皮师傅,皮师傅年近六旬,戴着老花镜,但裁剪非常到位;学校工友袁顺生原是摇铃人,因会刻钢板,印讲义,朱剑凡聘他教小学生做手工,糊的彩色风筝十分出色:吃斋念佛的道婆李淑仪,长于刺绣,朱剑凡聘她教刺绣,她自己也在校读师范班。周南学生蔡畅毕业后一时无职业也被留校教体操。朱剑凡还不忘培训教师,曾资送教师徐特立、鲁景森、陈芬等去日本考察小学教育和师范教育。朱剑凡教学也是身体力行,他兼教育学、心理学等四五门课程和全校的音乐课,从来不辞苦劳。因此,周南女校声誉倍增,名师云集,教师中有知名学者,留日同学等,如徐特立、李士元、周震鳞、熊瑾玲,共产党人周以粟、张唯一、陈章甫,全国名诗人吴芳吉,古典专家李肖聃、杨树达、周世钊、唐梅村等都先后在周南任教。

课程建设思想

朱剑凡提出“教学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要为社会改造和建设服务”的办学方针,因此周南的学科都是适应社会需要而设置的。朱剑凡认为师范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故首先在周南开办了师范科和简易师范科,并附设小学和幼儿园。认为妇女要在社会上自立,还必须有谋生技能,又开办缝纫、烹饪、刺绣、挑花等科目,周南自开办到1916年,共毕业了5个班的师范学生,她们将教育的种子遍撒三湘大地,先后创办了长沙幼幼小学、培德女校、湘潭自得小学,向警予在溆浦创办女校等。除此之外,朱剑凡在日本留学期间,深感“东亚病夫”的奇耻大辱,认为振兴中华,国民非有健壮的体魄不可。他看到女生虽勤奋好学,但体格不强,于是抓紧文化学习同时大力提倡体育,从外校请教练培训篮球、排球、网球等球队。学校春秋两季各举办一次校运会,到1912年已先后办了7次,这次团体参观的有26个学校,其他参观的达3000余人。周南篮、排球队和田径队参加省、市运动会经常夺冠,连续三年夺得华中运动会总锦标,素有“泰安球王”之誉。在周南,文艺活动也开展得很好,每年五一校庆和元旦都要举行游艺会,节日丰富多彩,朱剑凡还经常发动学生到社会上去演出。周南开设的课程科目还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如朱剑凡亲自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等新课程,并编写了《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讲义。

身后评价

张唯一为朱剑凡题写墓志铭曰:树植女权,肇公之业。拥护革命,竟公之节。全公业者有夫人之懿德;成公志者公己寄期望于嗣哲。物化歇墟,魂萦新国。公之精神其不灭。

朱剑凡由一位旧社会的叛逆者、进步教育的倡导者,成长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者,党的事业的忠诚拥护者,无愧于中国革命先行者的光荣称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