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朱和平,男,1952年10月出生,四川儀隴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空軍少將軍銜,中國預警與電子戰專家,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解放軍原總司令朱德元帥的孫子。

曾獲多項軍隊科技進步獎、三次榮立三等功[1],撰寫多部軍事學術專論。在他的參與下,中國軍用電子技術,特別是雷達裝備、預警機技術趕上世界先進水準。

目錄

人物經歷

參軍,是朱和平小時候的夢想。他中學畢業時正處在「十年動亂」的年代,朱德元帥被林彪、江青集團誣陷為一貫反對毛主席的「老軍閥」、「黑司令」。受爺爺〃問題〃的牽連,朱和平與軍營無緣,進一家工廠當了工人。

1969年,朱和平初中畢業。當時的畢業生除了下鄉就是當兵,而當兵一直是朱和平的理想。於是,他跟陳方等人一起去報名。陳方因為眼睛近視,體檢不合格。但通過體檢的朱和平也沒有被錄取,原因是「你家老爺子是黑司令,部隊哪敢要啊」。

沒有當上兵,就做好了下鄉的準備。中央卻臨時出台了相關政策,由於年齡小,68屆畢業生不安排下鄉。「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大部分是領導子女中年齡最小的。」朱和平分析這可能是該政策出台的一方面原因。

朱和平被安排到了首鋼集團的北京帶鋼廠當學徒工,那是一個專門生產發條之類帶鋼產品的工廠。在文革期間,整個工廠基本處於停工狀態,已有5、6年沒有招過工人了。

1969年4月,中共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實踐合法化,加強了林彪、江青等人在中央的地位。不過,中央政治局還是保留了朱德、董必武劉伯承陳毅等幾位老一輩革命家。九大後,隨着該打倒的都已被打倒,文革的浪潮漸趨平靜,有的地方已經開始復工、複課。

但是,1970年8月的廬山會議中,林彪、江青集團因分贓不均起了紛爭。這被毛澤東看在了眼裡,想到制衡這兩種力量必須依靠那些遭受攻擊的老革命家。

一天,朱和平突然收到了奶奶康克清的來信,稱他們已回京。此前,朱老總和夫人被安排到廣東從化,並被限制了行動範圍。這次回京後,他們被安排到了萬壽路的「新六所」,離開了中南海

隨着家庭政治境遇的好轉,朱和平又想去當兵了,因為這時的家裡就差自己不是軍人。哥哥和妹妹都已經參軍去了部隊,而自己是個鋼廠工人,當兵的強烈願望促使朱和平去央求爺爺幫忙。

但朱德不同意。他認為,在和平年代需要的是知識文化,朱和平還應該去上學,在「冶金鋼鐵這方面發展,將來上鋼鐵學院之類的高等院校」。朱德很重視國家的重工業,「首鋼他就去了好幾十次。」朱和平說。

「爺爺不同意,我只有靠自己了。」朱和平說,當兵是自己報名的,跟其他普通戰士一樣,是被選拔出來的。

1970年12月的一天,朱和平終於收到了北京市宣武區武裝部的「同意入伍」通知書,這讓他興奮不已。回到家後,他興高采烈地拿出通知書給爺爺看,卻發現這位曾經的三軍總司令臉上竟流露出一絲失落。

朱和平很納悶,爺爺為什麼三番五次地否定我入伍的想法?況且,這次我是自己報的名,又沒有利用任何關係。

自1953年6月起,8個月大的朱和平被抱進中南海後,就一直與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相伴二老生活了近40年。這其中,他不時會碰到納悶兒的事兒,但正是這些「納悶兒」的事讓他從爺爺、奶奶那裡學到了不少東西,甚至包括自己的人生規劃。

爺爺遠見

1973年,朱和平在部隊提干。按照原來的老路子,他可以先去初級指揮學院學習兩年,回來再鍛煉,再去中級指揮學院學習兩年,再回到部隊升職鍛煉,如此反覆。

「當時就想先到宣化炮院學習兩年。」沒想到爺爺表示反對,認為他應該到地方院校學習自然科學,然後再到部隊學指揮,原因是將來的戰爭肯定是高科技戰爭,而當時的部隊院校還不能培養這樣的人才。「他在當時就有這樣的遠見啊!」朱和平感嘆道。

1976年,爺爺去世後,朱和平參加了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招收最後一批工農兵大學生的考試。「主要是部隊推薦和文化考試。」朱和平在部隊期間,已經學完了三年的高中課程,他很容易就考上了。

雖然上學時年齡已經有些偏大,不過,大學校園裡的見聞讓他看到了中國與國外的差距。很幸運,粉碎「四人幫」後,教育被提上了重要的議程。最後一屆工農兵大學生棄用了文革工農兵大學生的學校自編小冊子。開始恢復文革前教材的使用,如高等數學、普通物理等自然學科。

那個年代的朱和平崇拜的是朱可夫、古德里安等機械化指揮官,結果被分到了無線電工程系。畢業後,到部隊當了技師,接着任參謀、處長等職[2]

視頻

朱和平 相關視頻

朱德嫡孫朱和平專訪
朱德之孫朱和平談「人民軍隊的創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