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公
朱文公 |
中文名稱:朱文公 |
朱文公即朱熹,閩南民間稱來熹公。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祖籍安徽黎源(今屬江西),定居建陽(今屬福建)。生於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農曆九月十五日,卒於宋寧宗慶元六年(公元1200年)三月九日,葬於建陽唐石理大林谷(今黃坑鄉後塘村)。在朱熹的一生中,為官9年,其餘都是鑽研學術、著書立說、講學論道的。就是在他為官期間,也是用相當大量的精力於講學傳道。一生著述70多部,凡460卷。這位偉大的人物長於閩,仕於閩,其門人亦多為閩人,其學稱閩學,在福建的影響是非常巨大而深刻的。
目錄
人物簡介
朱事家道貧困,父親早亡。5歲入學,受學於父親的好友胡憲、劉勉之、劉子暉。18歲貢於鄉,次年中進士。紹興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任泉州府同安縣主簿。後罷歸,從延平李侗學。李侗之師為羅從彥,羅從彥之師為楊時。而楊時則是二程的弟子。二程的理學,朱熹是經過李侗繼承下來的。[1]
學術成就
創辦書院27所,17生達幾千人。著名學者錢穆先生曾在他的《子新學案?朱子學提綱》中提到:"在中國歷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兩人,皆在中國學術思想史及中國文化史上發出莫大聲光,留下莫大影響。曠觀全史,恐無第三人堪與倫比。……朱子崛起南宋,不僅能集北宋以來理學之大成,並亦可謂其乃集孔子以下學術思想之大成。……自有朱子,而後孔子以下之儒學,乃重獲新生機,發揮新精神,直迄於今。"
他在同安"三年之績,有百年之思"。他為官清正,儉樸安貧,注重教育,興文盲賢,不但為同安百姓做了許多好事,培養了許多人才,而且身體力行,移風易俗,使同安成為"海濱鄒魯,文教昌明"之地。當他秩滿離去,百姓直送到南安同安交界的小盈嶺,扳轅不忍離,迄今仍有"扳轅石"志之。
後世流傳
因此,明清兩代,福建各地,特別是廈門,所建朱子祠相當多。有的在孔廟內另建一詞,有的則設於書院內。各地書院幾乎都記朱子。廈門舊時有玉屏書院、紫陽書院、衡文書院、鷺津書院,皆設朱子像,春秋二祀。歷史最久、影響最大的玉屏書院,院內先是建文昌殿、萃文亭,供奉朱文公。乾隆十六年,又蓋集德堂,供奉朱文公。所有生員學童,每月皆要把拜朱文正公。書院則每年春秋二祭。"每條用豬羊各一,祭席四筵。凡與條者,本籍皆分昨、"可見是相當隆重的祀典。[2]
廈門的紫陽書院,原在西門外朝天宮處,後來移到廈門港。規模雖然不及玉屏書院,也曾辦得轟轟烈烈,同樣設朱子像,每年春秋祭祀。在廈門市同安區,更有許多歷朝所建的朱子祠,及朱熹的文物遺蹟。元至正十年,知縣孔公俊在朱熹曾居住過的"畏壘庵"修建了文公書院。明嘉靖年間,理學名宦林希元又把書院遷至當年朱熹披襟行吟的大輪山梵大寺後。中堂立朱熹石刻神像,左右以其高徒許順之、呂大奎內先生配祀,"來學者常數十人,莫不遵行文公之教"。(洪朝選《隆慶二年五京築仰上亭記》)在梵天寺後,至今還可以看到明代學人所建的仰止亭、瞻亭,以及清代的"紫陽過化"、"鄒魯遺風"等摩崖石刻。
在同安梅山寺左,也有清代建的朱子祠。祠中有一副聯:"四十六日功名可知氣運,一千餘年著述未附斯文。"相當概括地綜述了朱熹一生。
正如所有的歷史人物都有其歷史局限性,朱熹也有其鼓吹封建禮教的一面。這是不應苛求於前人的。民間對朱文公的崇拜,對於重學尊師,提高民族文化水平,有其積極的意義,這是應該予以肯定的。近年閩學興起,對朱子的崇敬化作了對其思想遺產的深入研究。學術界對朱子的研究正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海峽兩岸有關的學術交流也開始了新的起步。這對反思傳統,弘揚中華文化,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促進改革開放,顯然有着十分積極的意義。朱熹公若上天有知,當會比舊時享春秋二祭的牲禮更為欣慰!
文學著作
朱熹詞意境稍覺理性有餘,感性不足,蓋因其注重理學的哲學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薩蠻》(一)、《水調歌頭》(一)、《南鄉子》、《憶秦娥》(二)等。其中以《菩薩蠻》(一)最有特色,該詞運用回文,每兩句互為顛倒,八句共四對,十分自然和諧,毫不牽強,而且頗有意境,構思之精巧極矣,足見晦庵對語言的駕馭能力。除詞外,還善作詩,《春日》和《觀書有感》是他最膾炙人口的詩作。其詞結有《晦庵詞》。
朱熹是劉子翬學生,他父親朱松文才也很好。也許由於父、師的影響,他在道學中對文學的評價是比較公正的,也寫出過一些富於生活氣息的好詩。如這兩首當然是說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不斷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想要不斷有所發展提高才能活躍,免得停滯和僵化。後一首寫人的修養往往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階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無拘無束,自由自 在。這兩首詩以鮮明的形象表達自己在學習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啟發性,也並不缺乏詩味,所以陳衍評為"寓物說理而不腐"。
朱熹也善書法,名重一時。明陶宗儀《書史會要》雲:"朱子繼續道統、優入聖域,而於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筆即沉着典雅,雖片縑寸楮,人爭珍秘。"
觀書有感二首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昨夜江頭春水生,
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釋】
①方塘: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後為南溪書院)內。朱熹
父松與鄭交好,故嘗有《蝶戀花·醉宿鄭氏別墅》詞雲:"清曉方塘開一境。
落絮如飛,肯向春風定。"鑒:鏡。古人以銅為境,包以鏡袱,用時打開。
②這句是說天的光和雲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變動,猶如人在徘徊。
③渠:他,指方塘。那得,怎麼會。如許:這樣。 ④艨艟:戰船。一毛輕:
輕如一根羽毛。
菩薩蠻
暮江寒碧縈長路,路長縈碧寒江暮。
花塢夕陽斜,斜陽夕塢花。
客愁無勝集,集勝無愁客。
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菩薩蠻
晚紅飛盡春寒淺,淺寒春盡飛紅晚。
尊酒綠陰繁,繁陰綠酒尊。
老仙詩句好,好句詩仙老。
長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長。
南鄉子
落日照樓船,穩過澄江一片天。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風月從今別一川。
離緒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氈。
明日回頭江樹遠,懷賢。
目斷晴空雁字連。
水調歌頭
富貴有餘樂,貧賤不堪憂。
誰知天路幽險,倚伏互相酬。
請看東門黃犬,更聽華亭清唳,千古恨難收。
何似鴟夷子,散發弄扁舟。
鴟夷子,成霸業,有餘謀。
致身千乘卿相,歸把釣漁鈎。
春晝五湖煙浪,秋夜一天雲月,此外盡悠悠。
永棄人間事,吾道付滄洲。
水調歌頭
雪月兩相映,水石互悲鳴。
不知岩上枯木,今夜若為情。
應見塵中膠擾,便道山間空曠,與麼了平生。
與麼平生了,◇水不流行。
起披衣,瞻碧漢,露華清。
寥寥千載,此事本分明。
若向乾坤識易,便信行藏無間,處處總圓成。
記取淵水冰語,莫錯定盤星。
水調歌頭
不見嚴夫子,寂寞富春山。
空餘千丈危石,高插暮雲端。
想象羊裘披了,一笑兩忘身世,來把釣魚竿。
不似林間翮,飛倦始知還。
中興主,功業就,鬢毛斑。
馳驅一世豪傑,相與濟時艱。
獨委狂奴心事,不羨痴兒鼎足,放去任疏頑。
爽氣動心斗,千古照林巒。
水調歌頭
長記與君別,丹鳳九重城。
歸來故里,愁思悵望渺難平。
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煙艇,一笑俯空明。
有酒徑須醉,無事莫關情。
尋梅去,疏竹外,一枝橫。
與君吟弄風月,端不負平生。
何處車塵不到,有個江天如許,爭肯換浮名。
只恐買山隱,卻要鏈丹成。
水調歌頭
江水浸雲影,鴻雁欲南飛。
攜壺結客,何處空翠渺煙霏。
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
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節,須酩酊,莫相違。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
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
與問牛山客,何必獨沾衣。
好事近
春色慾來時,先散滿天風雪。
坐使七閩松竹,變珠幢玉節。
中原佳氣鬱蔥蔥,河山壯宮闕。
丞相功成千載,映黃流清澈。
西江月
睡處林風瑟瑟,覺來山月團團。
身心無累久輕安,況有清池涼館。
句穩翻嫌白俗,情高卻笑郊寒。
蘭膏元自少陵殘,好處金章不換。
念奴嬌
臨風一笑,問群芳誰是,真香純白。
獨立無朋,算只有、姑射山頭仙客。
絕艷誰憐,真心自保,邈與塵緣隔。
天然殊勝,不關風露冰雪。
應笑俗李麤桃,無言翻引得,狂蜂輕蝶。
爭似黃昏閒弄影,清淺一溪霜月。
畫角吹殘,瑤台夢斷,直下成休歇。
綠陰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青玉案
雪消春水東風猛。簾半卷、猶嫌冷。
怪是春來常不醒。楊柳堤邊,杏花村里,醉了重相請。
而今白髮羞垂領。靜里時將舊遊省。
記得孤山山畔景。一灣流水,半痕新月,畫作梅花影。
滿江紅
秀野詩翁,念故山、十年乖隔。
聊命駕、朱門舊隱,綠槐新陌。
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開瑤席。
更流傳、麗藻借江天,留春色。
過里社,將兒侄。談往事,悲陳跡。
喜尊前現在,鏡中如昔。
兩鬢全期煙樹綠,方瞳好映寒潭碧。
但一年、一度一歸來,歡何極。
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憶秦娥
雲垂幕,陰風慘澹天花落。
天花落,千林瓊玖,一空鸞鶴。
徵車渺渺穿華薄,路迷迷路增離索。
增離索,剡溪山水,碧湘樓閣。
憶秦娥
梅花發,寒梢掛著瑤台月。
瑤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時節。
野橋流水聲嗚咽,行人立馬空愁絕。
空愁絕,為誰凝佇,為誰攀折。
鷓鴣天
暮雨朝雲不自憐,放教春漲綠浮天。
只令畫閣臨無地,宿昔新詩滿繫船。
青鳥外,白鷗前,幾生香火舊因緣。
酒闌山月移雕檻,歌罷江風拂玳筵。
鷓鴣天
已分江湖寄此生,長蓑短笠任陰晴。
鳴橈細雨滄洲遠,系舸斜陽畫閣明。
奇絕處,未忘情,幾時還得去尋盟。
江妃定許捐雙佩,漁父何勞笑獨醒。
鷓鴣天
脫卻儒冠著羽衣,青山綠水浩然歸。
看成鼎內真龍虎,管甚人間閒是非。
生羽翼,上煙霏,回頭祗見冢累累。
未尋跨鳳吹簫侶,且伴孤雲獨鶴飛。
浣溪沙
壓架年來雪作堆,珍叢也是近移栽。肯令容易放春回。
卻恐陰晴無定度,從教紅白一時開。多情蜂蝶早飛來。
秋月
清流溪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
隔斷紅塵三十里,白雲黃葉兩悠悠。
萬紫千紅總是春。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