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虎行停公射麋曲
《殺虎行停公射麋曲》是一首明朝古詩,在中華古詩詞源遠流長中,明朝是一個重要的時期,理學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和傳播。理學,作為儒學的一種形式,對明朝的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體現在詩歌的內容上,也影響了詩歌的形式和風格[1]。
“ |
停公射麋曲,聽我殺虎行。 逐虎虎不去,殺虎心始平。 縣官桑侯仁且明,賢哉賢哉非寧誠。 高風不在宋均下,善政直與劉昆並。 如何此物不出境,傷人害畜來縱橫。 梅山之南梅山北,大小人家爭辟易。 青天白日不敢行,何況黃昏山月黑。 桑侯聞之怒且嘻,此物敢爾強梁為。 為民父母不除害,百里赤子將焉依。 遂令弓兵設陷阱,果見此物來投機。 長戈如雨點,短鍛如電揮。 戟尖不掉丈二尺,袍花已脫斑斕衣。 陰風一陣過牆去,但覺倀鬼嚶嚶啼。 桑侯亦好奇,觸眼見未有。 急呼青衫史,來喚釣鰲叟。 鰲叟走欲顛,驚看立良久。 雄姿猛勢尚依然,酷似天狼與天狗。 想當長嘯下南山,猿臂將軍亦驚走。 想當獨立向西風,東海黃公方掣肘。 重為告曰:「虎兮虎兮汝嘗跳我牆,傷我羊,刮吾六畜為餱糧。 又曾穿我壁,銜我鷁,驚動老夫眠不得。 爾來胡為落陷中,百步可再生威風。 桑侯爾嗔不汝容,汝惡貫盈殲汝躬」。 於戲猛虎不足言,桑侯良可數。 前番曾傳舒文虎,絕似白門擒呂布。 今番又殺錦於菟,何異山嵎出馮婦。 城隍廟前簫鼓鳴,紙灰飛雪梨花輕。 桑侯長得謝山靈,山人把酒來相迎。 酒酣拔劍餐虎肉,一方之民歌太平。 |
” |
— [明代]袁華 |
目錄
理學對明朝詩歌內容的影響
社會意識形態的反映
在明朝,理學被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來看待,它要求人們遵守封建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因此,許多明朝詩人在他們的作品中反映了這種社會意識形態,將詩歌作為某種社會意識的傳聲筒。例如,一些明朝詩人通過詩歌來宣揚理學思想,強調忠孝節義等傳統價值觀。
個人修養與道德實踐
理學強調個人的道德修養和實踐,認為只有通過內心的修煉,才能達到道德的最高境界。這種思想在明朝詩歌中得到了體現,許多詩人都在他們的作品中表達了對個人修養和道德實踐的關注。
明朝詩歌中的理學影響是多方面的,它不僅影響了詩歌的內容、形式和風格,也影響了詩人的創作思想和審美觀念。理學作為明朝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詩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