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忠
李三忠 |
李三忠,男,1968年8月生,江西高安人。現任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海底科學與探測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2],中國海洋大學海洋高等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副院長。中國地質學會理事,歐洲地球科學聯合會會員,美國地球物理協會會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委員會國際評委。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2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群體學術帶頭人,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入選泰山學者攀登計劃,海洋國家實驗室鰲山卓越科學家,青島市拔尖人才。南京大學兼職教授。
入選ESI全球TOP 1%地球科學家名錄,2015、2016年度入選湯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錄(地球科學全國12位之一)。2021年,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科研獎;2018年,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第一獲獎人)。
目錄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民 族 ---- 漢族
出生地點----江西高安
出生日期----1968年8月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科研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3],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4]
畢業院校----吉林大學
學位/學歷----博士
學習經歷
吉林大學,地質學理學學士學位,中國長春,1990.07
吉林大學,構造地質碩士學位,中國長春,1993.07
吉林大學,理學博士學位,中國長春,1996.06
西北大學,地質學博士後流動站博士後,1998.10
工作簡歷
2001.11-至今,中國海洋大學,教授
2002.01-至今,中國海洋大學,博士生導師
2002.11-2003.01,香港大學,訪問學者,合作者G.C.Zhao院船艱擊士,M. Sun
2004.03-2004.06,香港大學,訪問學者,合作者G.C.Zhao院士,M. Sun
2006.04-2007.04,德國基爾大學和萊布尼茲海提榜熱洋研究所,訪問學者,合作者Heidrun Kopp
2009.09-2009.11,美國德州農工大學,IODP太平洋324航次構造專家,合作者 William W. Sager
2010.04-2010.05,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學院,訪問學者,合作者 Jian Lin
2012.09,台灣大學,訪問學者,合作者Bor-ming Jahn院士
2013.09-2013.11,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訪問學者,合作者Dietmar Mueller院士
2016.09-至今,中國海洋大學學術委員會,常委
2016.09-至今,海底科學與探測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2017.05-至今,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副院長
李三忠 |
2018.04-至今,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礦產資源評價與探測技術功能實驗室,副主任
2018.05-至今,中國海洋大學海洋高等研究院,副院長
2019.04-至今,中國海洋大學海底科學與工程計算國際中心,常務副主任
2020.06-至今,中國海洋大學深海圈層與地球系統前沿科學中心,副主任
學科方向
海洋地質學、構造地質學、大地構造學、地球系統科學
研究方向
前寒武紀地球動力學、大陸動力學、洋底動力學、地球系統動力學
現今學術兼職
2021-至今,《Geosystems and Geoenvironment》,共同主編/創刊人
2014-2018,《Science Bulletin》,副主編
2017-至今,《Geoscience Frontiers》,副主編
2013-2017,《Precambrian Research》擊灶循,編委
2014-至今,《Geological Journal》,編委
2019-至今,《Acta Geologica Sinica》,編委
2019-至今,《China Geology》,編委
2019-至今,《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常務副主編
2010-2014,《地學前緣》,編委
2014-至今,《地質論評》,編委
2015-至今,《地質學刊》,編委
2018-至今,《古地理學報》,編委
2018-至今,《大地構造與成礦學》,編委
2019-至今,《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編委
2019-至今,《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編委
2019-至今,《海洋地質前沿》,編委
《Earth-Science Reviews》遷章1部專輯客座編輯
《Gondwana Research》2部專拒嫌頁碑輯客座編輯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6部專輯客座編輯
《Geological Journal》5部專輯客座編輯
《地學前緣》2部專輯客座編輯
《地質科學》1部專輯客座編輯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部專輯客座編輯
《大地構造與成礦學》1部專輯客座編輯
李三忠 |
2010年9月IAGR"亞洲大陸及其大陸邊緣演化"國際會議,主席
2021年9月IAGR"亞洲大陸及其大陸邊緣演化"國際會議,主席
2014年4月全國構造地質與地球動力學學術研討會,大會秘書長 2015年3月"西太平洋洋鞏嫌潤多陸過渡帶殼幔-海洋系統、過程與動力學"高端論壇,大會秘書長
2016年1月"中國大洋鑽探船建設"研討會,組委會主席
2016年4月"中國大洋鑽探船船載實驗室規劃"研討會,組委會主席
2017年5月""夢想號"鑽前科學任務-印太科學計劃"鰲山論壇,大會秘書長
201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委員會,國際評委
2017年-2020年,國際岡瓦納協會,學術顧問
2018年,捷克科學基金委員會,國際評委
2017年,智利科學技術委員會,國際評委
2010年-2014年,山東省地質學會,理事
2017年-至今,中國地質學會,理事
2017年-至今,中國海洋與湖沼學會,理事
2013年-至今,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2015年-至今,中國地質學會前寒武紀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
2018年-2021,中國地元婆戒質學會地殼與地幔研究分會專業委員會,委員
2010年-至今,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變質岩專業委員會,委員
2016年-至今,中國科學院邊緣海地質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2018年-至今,自然資源部古地磁與古構造重建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2019年-至今,自然資源部構造成礦成藏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2016年11月被聘為吉林大學兼職教授
2016年9月被聘為南京大學兼職教授
2017年5月被聘為長安大學兼職教授
美國地球物理協會,會員
歐洲地球科學聯合會,會員
美國石油地質學家協會,會員
國家和省部級榮譽
2006年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資助計劃
2007年獲中國地質學會第十一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
2009年獲山東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一獲獎人)
2011年被授予青島市拔尖人才稱號
2013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14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三獲獎人)
李三忠 |
2015年獲聘泰山學者特聘教授
2015年獲聘海洋國家實驗室鰲山卓越科學家
2016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
2017年獲青島市工人先鋒
2017年獲山東省先進科技工作者
2017年獲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和國家突出貢獻專家
2018年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第一獲獎人)
2018年山東省先進工作者
2020年山東省泰山學者攀登計劃入選者
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群體學術帶頭人
2021年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科研獎[5]
授權國家專利
[1]李三忠, 金寵, 黃銘. 數字式地質羅盤. 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0710188556.8, 授權公告日: 2010.06.09.
[2]金寵, 李三忠, 黃銘. 一體式數字式地質羅盤. 國家發明專利,授權號:ZL 200810232006.6, 授權公告日:2010.10.17.
[3]殷學博, 曾志剛, 李三忠,王曉媛,防腐型高壓反應釜. 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專利號:ZL 2012 2 0043719.X,授權公告日:2012.09.19.
[4]殷學博, 曾志剛, 李三忠, 王曉媛. 一種防腐型高壓反應釜. 國家發明專利,申請號:ZL201210029648.2,授權公告日:2015.05.13.
[5]殷學博, 曾志剛, 李三忠,王曉媛,卡口快速扣合防腐高效消解罐. 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1220612911.6,授權公告日:2013.08.14.
[6]殷學博, 曾志剛, 李三忠, 王曉媛. 一種卡口快速扣合防腐高效消解罐. 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201210469949.7,申請日:2012.11.20. (尚未授權)
[7]郭玲莉,李三忠,索艷慧,惠格格,戴黎明. 天然氣水合物分解引起的海底滑坡模擬及觀測系統, 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 專利號:ZL201420167305.7,授權公告日:2014.08.13.
[8]郭玲莉,李三忠,索艷慧,惠格格,戴黎明. 天然氣水合物分解引起的海底滑坡模擬及觀測系統. 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1410139109.3,授權公告日:2016.01.13.
[9]於勝堯,李三忠,彭銀彪,姚勇. 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一種適用不同直徑岩芯的岩芯箱",專利號:ZL201921078180.X,授權公告日:2020.03.10
[10]於勝堯,李三忠,彭銀彪,姚勇. 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防進沙土的地質體線理產狀測量模塊地質羅盤"專利號:ZL201921078366.5,授權公告日:2019.12.24
[11]王珊珊,黃銘, 金寵, 李三忠. 數字式液浮磁羅盤及其測量姿態角的方法,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13101237274, 授權公告日:2016.03.30.
[12]董昊,戴黎明,李三忠,馬芳芳,陶建麗,胡夢穎. 基於並行計算機的地球動力數模算法. 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201711407088.9,申請日:2017.12.22.
主持的重要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 海底古地貌動態重建(42121005,2022.01-2027.12),項目主持人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計劃重點項目, 台灣島弧及鄰區新生代古地形地貌數值模擬與動態重塑(91958214,2020.01-2023.12),項目主持人
3)山東省泰山學者攀登計劃, 微板塊-微循環動力過程及資環效應(tspd20210305,2021.01-2026.12),項目主持人
4)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計劃, 洋底動力過程及資源災害效應(tstp20150305,2015.01-2020.12),項目主持人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項目, 構造地質學人才項目(41325009,2014.01-2017.12),項目主持人
6)科學技術部863計劃海洋技術領域重點項目,海陸聯合深部地球物理探測關鍵技術研究(S863:2009AA093401,2010.01-2013.12),首席科學家
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原特提斯洋-陸格局與微地塊早古生代拼合(41190072,2012.01-2016.12),課題負責人
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膠東半島古元古代高壓麻粒岩展布、變形及其構造演化(41072152,2011.01-2013.12),項目主持人
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古元古代遼河群原岩與變質年齡的高精度確定與解釋(40472098,2005.01-2007.12),項目負責人
1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遼東古元古代前造山期巨量花崗岩的侵位與熱演化(40002015,2001.01-2003.12),項目負責人
11)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重點項目, 陽江-一統暗沙隱伏斷裂帶構造特徵及其控盆控藏作用研究(CCL2020SZPS0130,2020.01-2021.12),項目主持人
12)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科學研究項目,華北地塊中部活動構造帶構造特徵及構造地貌過程研究(1212011120103,2011.01-2015.12),項目負責人
13)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質調查中心項目,中國東南大陸邊緣中-新生代地質構造解析(寧地調合同[2011]060號-D42),項目負責人
14)中央財政專項基金(中國海洋大學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典型地質時期"南海"環流及海洋沉積過程的重構與模擬,項目負責人
15)國際綜合大洋鑽探計劃(IODP)項目, Normal Faulting, Timing and Numerical Modeling of Ocean Plateau Formation at Shatsky Rise(2009.09-2013.09),任IODP324航次構造組組長
16)中國石化總公司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雪峰陸內複合構造系統與油氣保存研究(YPH08004,2006.08-2011.07),技術首席
17)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公司,歧口凹陷構造演化與控藏作用研究(DGYT-2010-JS-461,2010.08 -2011.03),項目主持人
18)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重點項目,西湖凹陷中北部反轉構造特徵及其對大中型油氣田的控制(CCL2014SHPS0032EXP, 2014.07-2015.12),項目主持人
19)國家海洋局重大專項,亞洲大陸邊緣的深部過程及動力學機制(GASI-GEOGE-01, 2015.01-2019.12),子課題負責人
20)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鰲山卓越科學家計劃"項目,西太平洋構造過程及多種能源與災害效應(2015ASTP-0S10, 2015.01-2017.01),項目主持人
論文收錄情況
已發表論文近600篇,其中被SCI收錄總數340多篇,EI收錄100多篇,出版1:5萬地質圖件2幅及專著11部,其中國內核心雜誌或國際刊物論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200餘篇。
引用情況
所發表論文他引總次數約為16000多次, 2021年個人ESI的H指數為61。
國際排名情況
入選ESI全球TOP 1%地球科學家名錄,2015、2016年度入選湯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錄(地球科學全國12位之一)。
參考來源
- ↑ 李三忠 ,吉林大學, 2016-04-13
- ↑ 李三忠:劃分地球板塊新格局 ,中國科技網, 2022-01-07
- ↑ 香港大學趙國春教授、孫敏教授與中國海洋大學李三忠教授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地球科學部, 2015-03-04
- ↑ 李三忠個人簡介 ,中國海洋大學
- ↑ 中國海洋大學李三忠教授榮獲第十七次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中國海洋大學, 202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