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才
李士才(1906年-1994年3月8日),江西省兴国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之一,并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4年3月8日,李士才李士才同志因病在广州逝世。
目录
人物简介
李士才(1906-1994),江西省兴国县均福山高寨村人。一九三零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四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五师十五团团部政治指导员,十三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营政治教导员,晋西独立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二团政治处主任,教导第三旅八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二十旅副政治委员,第一纵队十九旅政治委员,鄂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江西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江西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广州军区工程兵政治委员,广西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
人物经历
1906年,李士才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均福山林场高寨村一个贫苦的山民家里。他的家庭坐落在逶迤连绵、云遮雾裹的覆笥山区。房子是用杉皮盖顶、毛竹立桩的茅棚。山高水冷,田中稻子不长谷,即使长了也常常被野猪损害。山民们吃不饱肚子,便采蘑菇竹笋充饥。天然恩赐的食物受季节的影响,难以维生度日,只好上山打猎。
1929年春天,有一支举着红旗的队伍在他村里借宿,这些人头上都扎着一盏松光灯。他感到非常奇怪。他们对百姓们态度和蔼,有说有笑,常常白天睡觉,晚上出去,隔几天就挑回许多大米、布匹、油盐等物资,挨家挨户给老百姓家里免费送去。不明事理的人说他们是“打生松棍(即打抢)的”,但他们对老百姓解释说,这些东西原本就是老百姓的劳动果实、血汗结晶,被地主土豪抢去,现在我们把它要回来,归还你们,天公地道。这些东西来得干干净净,你们大胆吃用。他们走后,从大人口里知道这是红军独立二、四团的部队。后来因为生活窘迫,李士才不得不又外出去赚“活钱”,到兴国佛子岭庵前卖凉粉。原本指望赚点钱回家,殊不知遇上国民党张友仁的部队“进剿”兴国,这些喽啰狼吞虎咽吃了他的凉粉一文不给。他开口向他们客客气气地讨钱,却遭到他们讥讽、嘲笑、咒骂和毒打,险些把命也送了。两种军人两副模样,谁好谁坏一目了然。1930年春,他的家乡成立了苏维埃政权[2],他头一个报名参加革命,担任过少先队指导员。村苏维埃选拔他到省苏维埃政府工作。1934年2月,他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当过连、营、团的干部。在家里时,同村有位苦大仇深的妹子很爱他,做了一双很结实的七层鞋子。他穿上这双鞋子,像穿着一双靴子,高高的鞋底,雪白雪白的,走起来很精神。但他舍不得穿。第五次反“围剿”时,他把这双鞋绑在背包上,草鞋烂了,宁愿打赤脚走路也舍不得换上。事有巧合,一次战斗中,遭到敌人袭击,子弹从后面打来,他居然没有负伤。到了宿营时,解下背包一看,大吃一惊,子弹穿过鞋底扎进了背包,却没有伤着他的身子。战友们挪愉说:“士才,好得你那个心爱的妹子给了你这套护身符(指鞋子),不然的话,‘洋花生米’就进了你的胸膛罗!你怎么还不跟她结婚呢?”李士才红着脸说:“我不是不想和她结婚,我就怕在战场上光荣了,连累她当寡妇受凄苦,反正我们都年轻,等革命胜利再拜花堂也不迟。”团长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想不到你小子还懂得怎么爱一个人,好一个有情郎,等着吧,我们来喝你的喜酒。”可是,战争的局势变化很快,他来不及告别未婚妻就随部队出发长征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村苏维埃主席,省苏维埃政府国民经济部科员,红军第二补充师干部队支部书记,红三军团第5师15团团部政治指导员,13团连政治指导员。1936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红军第2师政治部组织科干事。
抗日战争时期,李士才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营政治指导员,晋西独立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2团政治处主任,晋冀鲁豫军区教导3旅8团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7纵队20旅副政委,第一纵队19旅政治委员,鄂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江西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江西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广州军区工程兵政委,广西军区第二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4年3月8日,李士才在广州逝世。
视频
李士才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开国少将李士才,360个人图书馆,2018-09-27
- ↑ 列宁:什么是苏维埃政权 ?,简书,2017-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