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骆公
李骆公(1917年-1992年),中国著名书画篆刻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为天津美术学院创始人之一。李骆公原名英,后名立民,笔名黑沙骆,晚年名骆公。
李骆公 | |
---|---|
出生 |
1917年 福建福州 |
逝世 | 1992年(74-75歲)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画家。 |
知名于 | 书画篆刻艺术家、艺术教育家。 |
知名作品 |
《李骆公书法篆刻集》 《屋》 《花》 《初秋》 |
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桂林书画院院长、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副主席,广西书画院副院长等职。
1969年李骆公被下放到广西,坚持草篆书法和篆刻研究,热心培育画童。1969年后精研草篆,作品新颖奇绝,壮阔大气,别具一格。出版有《李骆公书法篆刻集》。
目录
人物简历
李骆公1917年生于福建福州。1936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40年曾在上海大新公司画廊举办黑沙骆画展。1941年考入日本大学艺术专科,1944年回归。
1947年以来先后任东北大学讲师、辽东学院教授、津沽大学教授 、天津河北师范学院(今天津美院)美术系主任,期间任哈尔滨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
1957年以后专攻书法篆刻,1969年后转攻草书。
1969年后历任桂林书画院院长、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副主席,广西书画院副院长等职。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书法研究会顾问,日本北陆篆刻协会名誉顾问。
1984年、1985年在日本、澳门举办个人书法篆刻展。
擅长书法篆刻。作品有《屋》、《花》、《初秋》。出版有《李骆公书法篆刻集》。
黑沙骆的由来
1940年,李骆公在上海大新公司举办的"黑沙骆个人作品展"是他第一次以"黑沙骆"的笔名举办个展,时年23岁。李骆公很喜欢骆驼,认为骆驼很有毅力,能在沙漠中负重致远而又吃苦耐劳,搞艺术就需要有这种骆驼似的精神。因为他长得黑,所以取名"黑沙骆",年纪大了,就改叫"骆公"[1]。
主要经历
李骆公自幼刻苦自学书画,1936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40年上海美专西画系毕业,1940年8月在上海举办黑沙骆油画展,1941年考入日本大学艺术专科攻研现代油画,师事野口弥太郎、里见胜藏、猪熊弦一郎等。留学期间作品入选第十三、十四回独立美展。1944年冬返回中国,历任哈尔滨美术协会会长、辽东学院(今鲁迅美院)美术系教授、东北师范大学讲师、天津津沽大学教授等。1948年9月起任河北女师图画副系、河北师院音艺系美术组教授,1951年夏始任河北师院美术系主任。在教学和艺术上曾进行油画与中国写意画结合的探索,为河北师院美术系的建设做出了贡献。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 1957年后全力研究现代书法篆刻,经钱寿铁、王个移指点并与邓散木、宁斧结为挚友,遂以现代中西绘画形式美渗入书法篆刻,艺风突变。1961年至1965年间发表首批诗文、书法、篆刻作品,并被介绍到港澳。1969年下放到广西,坚持草篆书法和篆刻研究,热心培育画童。1969年后精研草篆,作品新颖奇绝,壮阔大气,别具一格。
李骆公擅长篆刻及篆书,篆刻享誉较早,在天津工作时已从事此项创作,并得到了艺坛诸多前辈的好评和鼓励。1973年李骆公在桂林时写了一幅篆书《蝶恋花》,由广西选送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赴日的一个展出。但这件作品给李骆公带来的不是荣誉而是厄运,曾被"中央文革小组"大肆批判,罪名是"以象形文字歪曲丑化毛主席诗词"。当时被称为"《蝶恋花》书法事件"。经过这次事件后,李骆公并未放弃他的事业,而是继续他充满个人风格的亦书亦画、追求墨趣的"草篆"探索和实践。
1979年落实政策后李骆公任桂林画院院长、广西书画院副院长、广西艺术学院教授等。《光明日报》、《福建日报》、香港《大公报》、《良友》、《澳门日报》、美国《美洲华侨日报》等载文专栏介绍其人其艺,1983年和1985年应邀访问日本和澳门并举办个人展。出版《李骆公书法篆刻展》、《驼踪》(丁伯奎撰文)等。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日本北陆篆刻会名誉顾问和国际美术审议会海外评审委员,中国现代书法研究会顾问,桂林书画院名誉院长,河北师范大学名誉教授。其油画重表现,书法、篆刻自成一家。有作品集传世。
师承渊源
李骆公1936年考入中国第一个美术学府--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生时代,他的习作就受到刘海粟、关良、倪贻德、谢海燕等名师的好评。1939年冬,李骆公在上海美专毕业,留校读研究生,1940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一次个人画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校长刘海粟的鼓励下,于次年勇敢地踏上了新的求学旅途-留学日本。
留学的经历,使得李骆公大开眼界。他如饥似渴地研究马蒂斯、毕加索、佛拉芒克这些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并且有意识地探索中西艺术融汇结合的道路,开始了新的艺术探索和实践。在日本留学时,李骆公并不满足于课堂画室里的西画研修,在朋友的推荐下,他结识了校外老师野口弥太郎、猪熊弦一郎、里见胜藏等几位当时著名的现代洋画家。
虽是师从却不是刻意模仿,他时时不忘注入着中国人的气质,在作品中融入了中国传统写意画的技法和理念。恩师们的支持、肯定、明确了他的治学方向,从而使他有资格参加了当时极有影响力的"独立美展"。那时"独立美展"在日本,有如野兽派、印象派在法国,聚集了一大批最具现代思潮的画家群。入选"独立美展"是许多青年人追逐的梦想。李骆公连续入选十二、十三回"独立美展",不仅震动了日本学子,还引起了新闻媒体的追逐。他关起门来,拒绝新闻采访,只做自己的研究和探索,短短的3年多时间,他的画风大变,比"黑沙骆"时期更上层楼,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带有中国笔意的油画。
自学生时代,李骆公就对篆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日本学习现代西洋画又颇得形式美的要领。以西方形式美加上中国传统艺术的理念来探索书法篆刻,这是李骆公对金石篆刻艺术的创新与革命。1957年后,李骆公不能再担任天津美院的教学工作了,便被分配到了资料室。因为无法再从事油画的研究和创作,他又拣起了学生时代十分酷爱的书法和篆刻。谁曾想到,这个向"方寸之地"的转变,竟成了他一生的艺术追求[2]。
李骆公从油画创作转到不大相关的书法篆刻,可想而知,这样的决定是需要很大勇气的。然而所有的工具、资料都需要从新购置,对于这个上有老母下有儿女的七口之家,以不足百元的收入,生活是十分艰难的。李骆公变卖了他珍藏的诸多艺术品,用换来的钱购买了金石字典、钟鼎和秦砖汉瓦拓本印本,以及齐白石、吴昌硕印谱等大量的资料、工具和印材。
艺术特色
骆公独树一帜,自成流派,创作出一批与前人决然不同的,而又极具民族文化传统的作品。 李骆公先生的半生心血,都付与了从野兽派到东方现实性意的油画道路。他早年崇尚西方现代艺术诸流派,偏重于画面色彩与构成的视觉力量;留日期间除深入研究以野兽派为主的西方现代艺术外,也开始研究中国传统艺术,流露出东西事例的迹象;回国后,则将中国文人写意画与西方现代艺术相融合,创造出调和中西的"写意油画"。对此进行深入剖析,对中国油画方向的选择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李骆公追求"形式美"和"民族化"的艺术思想和绘画教学思想,李骆公的"写意油画"应初步形成于上海时期,完善成熟于从日本归国以后。其抒情写意的作风,虽然与建国以后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的美术主流模式格格不入,但却显示了对油画"民族化"的一种可贵尝试。与此相对应的,则是站在统观中西艺术传统的高视点上,主张"中西调和"的观点。他把野兽派为主的西方现代绘画中的形式美和中国文人写意画中写意成分恰当融合,开"写意油画"的先河,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填补了一块空白。在中年后的书法篆刻也是这一思想的延续和转换。对"形式美"的追求贯穿了他一生艺术实践的轨迹。
參考文獻
- ↑ 李鹏翥. 濠江文谭新编.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 ISBN 978-7-5059-3503-7.
- ↑ 窗外的小孩. 單純之人的複雜之處. Hyweb Technology Co. Ltd. 8 December 2006: 120–. GGKEY:CY3Y04HS5Z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