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楊尚希(534年-590年),中國南北朝時期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出身弘農楊氏,歷仕北周隋朝,官至禮部尚書、蒲州刺史、高都公。東漢太尉楊震的15代孫《舊唐書》卷一八五楊元琰傳中說,楊元琰是楊震的18代孫,而楊尚希(原文誤作楊希)是楊元琰的曾祖父,故楊尚希為楊震的15代孫。[1]

目錄

生平

楊尚希幼年喪父,十一歲就告別母親到長安求學,受到涿郡盧辯的賞識,被送入太學為學生。他學業專精,同學都很推崇。十八歲時,周太祖宇文泰親臨太學舉行釋奠,楊尚希所講述的《孝經》得到宇文泰的認可,被賜姓普六茹氏,擢為國子博士。累遷至舍人。

北周立國後,楊尚希歷任太學博士、太子宮尹、計部中大夫,賜爵高都縣侯,東京司憲中大夫。北周宣帝時(大象二年,580年),令楊尚希撫慰山東、河北,到相州時宣帝駕崩,他與相州總管尉遲迥一同在驛館為皇帝發喪。出去後楊尚希認為尉遲迥哭喪時無心哀痛,神情不安,隱隱要發動大事的樣子。自己作為與丞相楊堅同族的人,如果還待在這裡,必將有禍事及身,遂連夜從捷徑逃走。次日天明後,尉遲迥方才察覺,立即派數十騎兵去追趕,但已來不及。回到長安後,楊堅讓他帶領楊氏族兵三千人鎮守潼關,不久授司會中大夫。

581年,楊堅即位為皇帝,楊尚希升任度支尚書,進爵位為高都縣公。一年後,外任為河南道行台兵部尚書,加銀青光祿大夫。他認為天下設置的州郡過多,上表請求合併裁減。皇帝接受了他的表章,將全國的改為州,不久任命他為瀛州刺史。還未上任,又派遣他巡視淮南。回京後,任兵部尚書,不久,改任禮部尚書,授勳上儀同。

楊尚希作為隋朝宗室族人,生性弘厚,甚有雅望,朝廷很看重他。楊堅作為開國皇帝,辛勤大小朝政,日夜不倦。楊尚希諫議皇帝捉大放小,將繁碎之務交給宰輔處理。楊堅很高興,認為他是愛戴自己的忠臣。楊尚希腿腳有病,不良於行,楊堅就對他說:「蒲州盛產美酒,你腳有病,就委屈到那裡養病,政務躺着處理就可以了。」於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領本州宗團驃騎。在蒲州時,楊尚希治理水利,開發稻田數千頃,百姓得到了實惠。開皇十年(590年),楊尚希卒於任上,時年五十七。諡號曰平。

後代

  • 夫人元保宜[2],戎州刺史、河陰公元烋祐第二女。卒於大業十二年(616年),年六十五。
  • 子:楊旻,襲封高都縣公,後改封丹水縣公,官至安定郡丞。
  • 子:楊濤運,隨宗衛司功、相州臨漳縣令。
    • 孫:楊暕[3],字懷方,延州金城、荊州長林二縣令。卒於唐顯慶元年(656年)。夫人隴西李氏,有子元珪、元琰。
      • 曾孫:楊元珪
      • 曾孫:楊元琰(640年—718年),參與神龍政變,官至刑部尚書,封魏國公。
        • 玄孫:楊仲嗣,密州刺史。
        • 玄孫:楊仲昌,吏部郎中。

參考資料

  1. 北史列傳第六十三,國學網
  2. 《大隋禮部尚書高都公夫人元氏殯志》:夫人諱保宜,姓元氏,戎州刺史河陰公烋祐第二女。為弘農華陰高都公楊君之夫人,春秋六十五,以大業十二年歲次丙子九月甲寅朔十一日庚午遘疾,薨於河南郡河南縣永豐鄉永豐里宅正寢。粵十月甲申朔二日乙酉權窆於雒陽縣之三川鄉原。
  3. 《大唐故荊州長林縣令楊府君墓志銘並序》:君諱暕,字懷方,弘農華陰人也。曾祖承賓,周冠軍將軍、商浙直三州刺史。祖尚希,隨禮部尚書、蒲州刺史、高都公。父濤運,隨宗衛司功、相州臨漳縣令。解褐益州新津縣丞,尋除魏州司倉秩滿,授延州金城縣令。又轉荊州長林縣令。以顯慶元年七月四日終於官舍。夫人隴西李氏,隨朔州總管武陽公(李充)之孫,皇朝大理卿狄道公之妹。以大唐垂拱元年歲次乙酉十月癸酉朔十三日乙酉合葬於虢州閿鄉縣全節里之平原,禮也。子元珪、元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