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楊廷樞(?-1647年),維斗復庵江蘇省吳縣人。明朝復社領袖之一。

南京兵部尚書楊成之孫、楊大瀅之子。早年為諸生,以氣節自任,曾參與五人事件,營救被魏忠賢迫害的周順昌

崇禎三年(1630年)應天鄉試第一名舉人,清兵攻破南京後,退隱吳江縣莘塔鄉深山內。清順治四年(1647年),因人告密,楊廷樞被巡邏清兵逮捕,巡撫土國寶數次勸降,不聽。大審於吳江泗州寺,備受酷刑拷打,堅持不洩露復社名單,罵不絕口。死前以鮮血寫下了十二首絕命詞,最後在蘆墟鎮泗洲寺永安橋畔被斬首,臨刑前大呼「生為大明人!」,其首落地時又說:「死為大明鬼!」監刑者為之咋舌[1]

著有《全吳紀略》。有子楊無咎

目錄

人物軼事

義風千古傳於世

 
明祟禎元年(1628年)韓馨書「五人之墓」原圖鏈接 來自新浪網圖片

天啟六年(1626),一場如火如荼的市民運動在蘇州城熊熊爆發。為首的是位名叫楊廷樞的年青諸生,此刻他正帶着一群諸生擁至巡撫衙門,他們身後則跟着數千名義憤填膺的老百姓。他們是來要求江蘇巡撫毛一鷺向天啟皇帝轉奏他們的請願書,請求釋放被魏忠賢矯旨捉拿的吏部員外郎周順昌。明朝末年,宦官當道,魏忠賢一手遮天,大肆排除異己、屠殺東林黨人。周順昌是蘇州人,作風清廉正直,素來受郡人愛戴,此番突然被捕,群情激憤。

而楊廷樞在兩年前,尚未而立之年就與張溥創辦了志在「尊經復古」的應社,並專門分工講授《尚書》。他招納弟子不分貴賤,一視同仁,所以市民中也有不少追隨者。他與文震亨、徐汧、王節、劉羽翰等諸生前去謁見毛一鷺,很多百姓聞風而跟,擁簇在後,將衙門口圍得水泄不通。楊廷樞等人將毛一鷺團團圍住,將請願書遞上,字字鏗鏘地說道:「中丞大人,請聽聽門外老百姓的呼聲,眾怒不可犯、民意不可違!萬請大人暫緩宣旨,將實情轉奏皇上,還周大人一個公道!」

這時魏忠賢派來的錦衣衛見場面僵持不下,色厲內荏地將鐵鐐銬扔在地上,大聲呵斥:「東廠抓人,你們這幫鼠輩也敢多嘴?」毛一鷺亦回過神來,板着一本正經的臉孔指責道:「你們這幫人一點不知君臣大義!聚眾鬧事,成何體統?」

眾人知道這是與虎謀皮,心中絕望。門口的百姓更是哭聲震天,站在最前面的市民顏佩偉等人大聲喊道:「抓周大人的旨意是出自東廠嗎?」錦衣衛氣勢洶洶地說:「東廠不出旨,還有誰出!」這一聽,大家更憤怒了,大罵道:「還以為是皇上的旨意,竟然又是閹狗在害人!」

百姓們頓時一擁而上,擠破門衛的攔截,往衙門內衝去。激動的人群看到錦衣衛就打,一個錦衣衛當場被踩死,還有幾個被抓到後扔進了河裡。毛一鷺也如惶惶喪家之犬,躲進茅廁內再不敢出來。事態一發不可收拾,余怒未消的人們又衝到驛站,將那裡正準備逮捕東林黨人黃尊素的錦衣衛也毆了一通,並焚燒了官船。

這次的暴動徹底驚動了朝廷。毛一鷺加油添醋告了一狀,說「蘇州一城皆反!」魏忠賢怒不可遏,要下令屠城。在朝中任光祿卿的蘇州人徐如珂聽說此事後心急如焚,在朝中反覆抗辯,並以全家百口具狀力保吳民不反,最後說動了宰相顧秉謙,由他向魏忠賢求情,稱蘇州為錢糧重地,如果把人都殺光了,國家賦稅也就沒來源了!這事的結局便是,全城百姓僥倖逃過一劫,但周順昌仍然被害,市民顏佩韋、馬傑、沈揚、楊念如、周文元則挺身自首英勇就戮。楊廷樞等人的生員資格也被剝奪,魏忠賢的黨羽並不想就此放過他們,聲稱要嚴辦「肇事魁首」。好在沒過多久,天啟皇帝便駕崩,魏忠賢的靠山倒了,崇禎帝一上台,便清洗其黨羽。此刻的楊廷樞,最最揚眉吐氣——魏忠賢罪有應得,周順昌沉冤昭雪,天啟六年的市民運動被重新定案,應社因在這次運動中起的作用而倍受天下人尊崇。

崇禎元年(1628),蘇州百姓為了紀念顏佩韋等五名義士,將他們合葬於城外虎丘山前山塘河堤上,稱為「五人之墓」。為建造墓園,大家紛紛解囊捐款,楊廷樞也在其中。待到墓園落成,張溥寫下名揚天下的《五人墓碑記》。楊廷樞則在墓前的漢白玉石坊上題寫了「義風千古」四個大字。

文章氣節重鄉里

崇禎二年(1629),在張溥、楊廷樞等應社骨幹倡導下,江南江北十幾個社團雲集東吳,成立了明末聲勢最浩大、影響最深遠的文學團體——復社。

復社以東林黨後繼自任,其宗旨是「興復古學,將使異日者務為有用」,主要任務在於切磋學問、砥礪品行,積極參與社會政治鬥爭,抒發愛國報國豪情。各方人士翕然宗之。

翌年楊廷樞參與鄉試,一舉獲得第一名解元,此後聲譽益盛,被四方學者奉為楷模,門下弟子着錄者就有二千多人。當時連地方官員都對他萬般敬重,每每造訪他在皋橋的住所,向他諮詢得失、聆聽教誨。遠到而來的負笈遊學者踏破他的家門,大家都尊他為「東南夫子」。遊學者從蘇州歸還故里,鄉人一定會迎上去詢問:「你見到楊先生了嗎?」如果說見到了,那麼他的家就會賓客盈門,被讀書人嘆羨不己。

楊廷樞日與陳子龍、夏允彝等志同道合的文友商榷今古、賦詩作文,是時,他們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豪情萬丈,對國家前程充滿了憧憬,並未料到今後的殊途同歸。

崇禎年間,以逆案被罷官的阮大鋮避居南京。阮大鋮曾依附魏忠賢,還造《百官圖》構陷東林黨人,因此一些復社名士對他憎惡萬分。崇禎十一年(1638),明朝內憂外患,國勢岌岌可危。阮大鋮卻整日裡歌舞昇平,以酒色錢財賄賂勾通官員,為自己復出鋪路。顧杲、吳應箕、陳貞慧等人十分憤恨,說若讓這樣的小人當道,後果不堪設想,便起草了一份聲討阮大鋮的檄文,將其視為奸佞,表達了復社人士為國除奸的決心。他們徵求各地復社成員的支持,要求聯名上書。楊廷樞曾在崇禎二年發動鄉民將被貶回鄉的閹黨顧秉謙驅逐出鄉,這一回,自然也在支持的行列。但他同時也認為:阮大鋮之流不可勝誅,應該參照驅逐顧秉謙之事,讓一鄉百姓群起攻之,而不必廣列五湖四海的復社成員,讓別有用心者找到攻擊他們結黨的藉口。

阮大鋮本正被各方人士攻擊得焦頭爛額,聽聞此說,還以為楊廷樞有意維護自己,居然叫人拿了重金找上門來籠絡他,希望他再為自己說點好話。誰知楊廷樞知其來意後勃然大怒,罵道:「阮賊要拖我下水!回去告訴你主子,我絕沒半點庇護他的心思!只不過現在國體未協,才暫時不與他理論!叫他休想用金錢來收買我,我的頭可斷,但利不可誘!」來人一五一十地將話搬給了阮大鋮聽,阮大鋮直恨得咬牙切齒,大罵楊廷樞不識抬舉,從此對他恨之入骨!

七月,一百四十餘名復社人士會集南京,公布《留都防亂公揭》,這篇檄文揭露了阮大鋮作為閹黨餘孽迫害東林黨的罪行,表達了復社志士為國除奸的決心。其中寫道:「日聚無賴,招納亡命,晝夜賭博,目今闖、獻作亂,萬一伏間於內,釀禍蕭牆,天下事將未可知,此不可不急為預防也」。楊廷樞的大名赫然排列在前。這場討伐運動聲勢浩大,嚇得阮大鋮偷偷跑到南京城外牛首山,在那裡閉門謝客隱居了五六年。

可是阮大鋮豈是甘心寂寞之人?弘光元年(1644),偏安南京的南明小朝廷建立。阮大鋮機會來了,經他的死黨馬士英推薦,居然官至兵部尚書。一旦掌握手中權力,他便開始對「夙敵」進行殘酷的報復,於是故伎重施,又羅列了一份黑名單,將署名於《留都防亂公揭》上的140名復社成員編進《蝗蝻錄》,誣衊東林、復社人士為蝗蟲,意欲一網打盡。在他的翻雲覆雨下,復社骨幹周鐘被殺,黃宗羲、顧杲、陳貞慧等人均被逮捕。

楊廷樞時任翰林院檢討兼兵科給事,因在江南德高望重根基深厚,阮大鋮一時動搖不了,但仍指示御史王實鼎向弘光帝上《復社渠魁疏》,直指楊廷樞,欲構陷大獄。他的陰謀尚未得逞,清軍就一路殺來,南京被攻破。阮大鋮先是一路逃竄,到順治三年(1646)6月乾脆剃髮降清,隨後親自給清軍帶路攻打明朝餘部。折騰了幾個月,這個奸佞小人終於在征途中活活累死。楊廷樞則輾轉隱匿于山中,不復出入。

一縷英魂在此間

崇禎十七年(1644),崇禎帝在北京煤山自盡,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權,是為南明王朝。不過一年時間,弘光政權便被長驅直入的清軍瓦解,「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南明士民的殊死抵抗換來清軍的殺戮,江南福地,生靈塗炭。清廷入主後,下令漢人「剃髮歸順」,強迫漢人剃滿族的髮型。然而漢人的習俗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認為剃髮便是不孝。清朝統治者哪管這些,認為不順從便是有反叛之心,於是「留髮不留頭」的命令一出,神州大地掀起一片腥風血雨。

雖然光復明朝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但反清的義士依然伺機反擊。在復社、幾社的大本營,深受傳統文化洗禮的江南人民反抗尤其激烈,從蘇州開始,抗爭的怒潮波延而起,常熟、太倉、嘉定、崑山、江陰、嘉興、松江,處處義旗。

順治四年(1647),陳子龍的學生夏完淳接受明宗室魯王的任命,暗中進行反清運動。夏完淳將數十名抗清復明志士的名冊交與聯絡員謝堯文,讓他趕赴舟山交與魯王。不料謝在路上被清兵拿獲,解送至松江提督吳勝兆處。吳勝兆原是遼東降將,但他的幕僚都是吳人。當時他的部下、長洲縣諸生戴之俊積極策動吳勝兆起兵,並微服私訪陳子龍,請陳子龍聯絡魯王監國的舟山守將作為外應。但是吳勝兆尚未舉兵,事情就被泄露。滿清的江寧將軍巴山、江寧巡撫土國寶等人商議,要藉此事件「盡除三吳知名之士」,於是展開了一場天羅地網的大搜捕,一連半個月,每日捕殺百餘人。很多隱于山林的前朝支持者一夜間被抓,楊廷樞也在其中。

之前,土國寶看重楊廷樞在江南士民中的影響力,一度想要拉攏他,卻被楊廷樞閉門拒絕,後來又寫了封信勸誘,也被堅決拒收。楊廷樞坦然面對自己的命運,他想到好友徐汧在南都淪陷後便毅然縱身投入虎丘新塘橋下,夏完淳之父夏允彝也在松江沉塘殺身取義……如果明朝註定要滅亡,那麼他也無謂做一個苟且偷生的遺民,不如儘早追隨那些英魂而去。

自被捕之日,他就開始絕食。他的妻女也都視死如歸、毫無懼色,這使他既痛心又感欣慰。到了第五天,清兵將他押解到囚船上,帶去蘆墟鎮泗洲寺。土國寶在那裡等着他,做了一番最後的勸降,說只要他肯剃去頭髮就可以保他高官厚祿。

楊廷樞憤然變色:「我是讀書之人,書上教我做人要知禮儀廉恥!為人臣者,國亡則與之俱亡,國存則與之俱存,我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你要我剃髮,無非想讓我背叛自己的列祖列宗,給天下人做惡劣的示範,我是不會上你們當的!我還要留着這頭髮去見先帝!」

五月二日,楊廷樞再次被帶到土國寶面前,他的面容更見憔悴,卻神情泰然。土國寶舊話重提,這回楊廷樞乾脆一言不發,全不理會,只管面向南方挺立。土國寶示意邊上的人讓他坐下。一個叫張大有的幕僚便把椅子搬到他面前,想要拉他坐下。楊廷樞突然怒火爆發,將椅子一把舉起,重重砸向地面。眾人大吃一驚。土國寶知道他志不可奪,便揮揮手,下令將他帶出去處死。

楊廷樞被帶到泗州寺前的永安橋畔,一路上,他口中朗朗念道深深所愛的文天祥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的門人迮紹原率領當地人將他收殮,幾日之後他的顏色仍然栩栩如生,遠近趕來哀悼者竟有幾千人之多,人們都痛哭流涕,再三叩拜而去。

這世上,有的人甘心平庸一生,有的人卻願意轟轟烈烈,正如他在絕命詩中寫道:「祗今浩氣還天地,方信平生不苟然!」[2]

參考來源

  1. 《南疆逸史》記楊廷樞遇害時「大聲曰:『生為大明人』,刑者急揮刃,首墮於地,復曰:『死為大明鬼。』監刑者為咋舌。」
  2. 祗今浩氣還天地——記明末義士楊廷樞, 360圖書館這個設計了不起, 2019-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