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吉嶼
東吉嶼,舊名東吉島,台灣澎湖群島的一個島嶼,為台澎航道上的重要據點,行政區屬於澎湖縣望安鄉東吉村。東吉嶼位於望安鄉的東南方,面積1.7712平方公里,海拔高度最高點約47公尺,且是南方四島中面積最大的方山島嶼,屬於南北兩端地勢較高、中間較低的馬鞍地形,南北兩端最高點約有50公尺,中間較低處為主要聚落集中區,現在村落的位置是早年的海底,因陸地逐漸抬升,村民逐漸往現在的港邊居住,坡度較陡處集中於島嶼南北兩側。因島嶼位置靠近臺灣(臺南),航程僅約2小時30分,早年島上漁獲多送往臺南販售,島上日常生活用品亦購自臺南。
目录
歷史沿革
澎湖東、西吉嶼的繁華是從清朝後開始,船隻從閩浙沿岸來往航行於臺灣海峽及臺灣府城(臺南)之間,當時的船速無法於一天內抵達臺灣,因此離臺灣府城最近的東吉嶼便成為往返與臺灣的海上中繼站。過去澎湖流傳著一句俗諺「東吉查某,西吉菜脯」,是稱頌東吉女人的妖嬌美麗,因為東吉船隻來往臺灣頻繁,帶回的時髦用品多,使得東吉女人裝扮的更引人注目,也是東吉繁華面貌的實景寫照;而西吉菜脯,是因為西吉嶼以玄武岩為主要地形,栽種作物的土質貧瘠,只有蘿蔔能夠安定栽種,因此造就了西吉菜脯的美妙招牌。[1] 東吉嶼戰略位置相當重要,日治時代為確保台澎佔領權,分別在島上南北兩端興建軍營及燈塔,並派兵駐守,控制鄰近海域。當地居民放牧羊群,從北方的山頭俯眺,紅瓦白牆的古厝襯托著青草及黑白相間的羊群,景色頗為怡人[2]。
東吉嶼雖屬澎湖縣,但距本島之臺南市僅約40公里、與縣治馬公市距離相差不遠,昔日即已往來密切,島民亦多遷居臺南安平定居。2002年東吉嶼居民曾一度爭取改歸臺南市管轄,但當時遭澎湖縣府反對,全案無下文。
自然環境
東吉嶼海岸幾乎為陡峭玄武岩所圍繞,僅在東、西、南岸有沙灘分布。其中東南岸沙灘能保有較為原生的棲地狀態,優勢植物為海埔姜及馬尼拉芝。北端海崖因飽受季風吹襲,地表裸露程度較嚴重,植被為低矮草本,南端海崖及島嶼南半部的方山平臺因居避風處,遂能發育成銀合歡灌叢林地。在東岸的海崖斜坡,絹毛馬唐是最為優勢的物種,白茅族群為次優勢,絹毛馬唐優勢的伴生植物有小葉括根、卵形飄拂草、煉莢豆、光高梁、島薊、臺灣灰毛豆、舖地蝙蝠草。 - 若以東吉嶼中央部位的低平鞍部作為分野,可將東吉嶼的方山平臺頂區分成南、北兩小方山,北方山再依東高西低之地勢,劃出東、西兩臺地。至於南方山則是有由西向東微傾的趨勢。南、北兩方山的植被構成明顯有異,北方山以狗尾草、光高梁及馬尼拉芝為最優勢,岐穗臭根子草、臺灣虎尾草、卵形飄拂草、臺灣灰毛豆、合萌等族群亦常見。南方山的絹毛馬唐是最強勢的物種,其次為白花牽牛、紅花黃細心、澎湖決明、海埔姜、四生臂形草、狗尾草。此外,島嶼中央有一河谷地型,走向為北向南再轉東南,其下游開闊地,是較為濕潤的環境,羽狀穗磚子苗以幾近純林的方式在此蓬勃的生長。 [3]
景點
- 啟明宮
- 東吉嶼聚落
- 東吉之眼
- 東吉燈塔
- 菜宅
- 海蝕平台
- 石巨人岩柱
交通
參考文獻
- ↑ 環境教育/環教專欄/2231-海角之鄉-澎湖南方四島人文歷史紀實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20180712
- ↑ 《認識望安 東吉村》,澎湖縣望安鄉公所網站
- ↑ 東吉嶼,澎湖知識服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