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松花江上


《松花江上》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男高音抒情歌曲,张寒晖词曲。 作品创作于1936年11月。 作者以饱含热泪的如泣如诉的音调,愤恨哀伤的情绪,揭示出当时因遭日本侵略者蹂躏而背井离乡的东北同胞的悲惨生活,倾诉着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由于它唱出了全国人民抗日的心声,而迅速传遍全国各地,是我国抗战歌曲的代表作之一。[1]


《松花江上》初由省立二中唱起,后流传东北军,并迅速唱遍了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当时,这首歌曲并没有出版,而且谁也不知道作者是张寒晖,可是,那旋律中凝聚的血泪却强烈地感染着爱国的中华儿女们,人们争相传抄传唱,在祖国破碎山河的上空,到处飘荡着歌曲中的呼号。


毛泽东曾经这样说过,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松花江上》在日寇大举侵华的紧要关头,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 [2]


1936年11月,“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全城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遍全国,作品在当时起到了唤醒民众的作用。解放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也选用了这首歌曲。 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结果,《松花江上》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松花江上                 歌曲语言         汉语
                作词         张寒晖                 歌曲时长         4:15
                作曲         张寒晖


创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中国东三省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驱赶“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子,布满西安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从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 。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张寒晖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他把自己的这首歌教给学生、群众演唱,然后,他带领群众到西安的城墙上,街头中去演唱,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广大东北军官兵的心,竟有数万名官兵听后落泪。“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城里已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遍全国。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曾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而风靡中华大地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


西安事变前夕,西安爱国青年去临潼请愿时,行至十里铺,张学良将军驱车赶来,劝导学生勿去临潼,怕有危险。这时,有人唱起了“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悲壮的歌声令人断肠。张学良听了,沉痛地说:“请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内,用事实来答复你们。”


抗战开始后,周恩来曾代表中共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出席东北军军官会议。会议结束时,周指挥与会军官唱了这首歌。悲愤的歌声激起了大家思念故乡的情绪。当歌声进入“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时,全场军官有的热泪盈眶,有的低头哭泣,有的举起了拳头,“一定要打回老家去!”的决心,充溢着歌唱者的胸膛。


1938年7月7日晚,武汉举行了抗日周年的盛大活动,十多万群众分乘几百条木船,举着火把汇聚在长江之上。这时候,不知是谁领头唱起了《松花江上》,立即引起大家的呼应,十几万人的歌声掀起了巨大的声浪,汇成了人间罕见的、血泪凝聚的感情的交响。


一直埋头苦干的革命音乐家张寒晖,就是这样代表着人民倾吐呼号,为我们留下了这首不朽的战斗性的悲歌。


歌词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在一堂?!


歌曲鉴赏

 
坐落在陕师大附中的张寒晖雕像 图片来自百度知道

1936年11月,“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全城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遍全国,作品在当时起到了唤醒民众的作用。


这首歌曲的结构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具有倾诉性,叙述性兼抒情性的特点。歌词内容有很强的说服力,真切感人。


第一部分是由两个乐段组成,每一段又都由三个乐句构成。这一部分的音调富于叙事与抒情的特点,倾诉着自己的家乡东北,有丰富的物产,还有自己的爹娘。


第二部分的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得到了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这部分以呼喊似的音调,悲愤的情绪,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后的滔天罪行,表达了东北人民要求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最后的尾声,唱出了呼天唤地似的旋律,使歌曲达到了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反抗斗争的力量。


依据歌词的内容和感情的脉络,这首歌分为怀故、漂流、呼唤三个层次。词的开头部分: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梁。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诉说了家乡的美丽富饶和丰富资源。第二部分”九一八,九一八,在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整夜在关内流浪。”概括地描述了国土沦丧后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日本侵略军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尤其第三部分是歌曲的高潮。“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那撕心裂肺的旋律,无限感慨地向故乡的亲人发出呼唤,抒发着对早日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歌中的“我”那满含热泪、悲愤交加的音调,使每个中国人为之动容[3]


作者简介

张寒晖(1902——1946)作曲家、戏剧家。原名张兰璞,河北保定人。1902年5月5日出生在顺直省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西建阳村一个衰败的书香之家。祖父琴棋书画皆通,曾考取功名,却弃官不做,终生过着一种恬淡的田园生活。父亲以教书为生,酷爱音乐,是位进步的民主主义者。张寒晖《松花江上》原文阅读、作者简介及作品鉴赏


1925年考人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学习,曾参加演出《朱砂痣》。毕业留校后,又参加演出了《黄绸衫》、《终身大事》、《英雄与美人》、《一片爱国心》等剧。“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寒晖用古老民歌《三国战将勇》的曲谱填写了《可恨的小日本》;还以《满江红》的曲调填写了《告我青年》,号召青年“激奋进,齐赴国难”。从此,他开始了用民歌唤醒民众投身抗战的革命艺术生涯。


1932年,张寒晖来到西安,被任命为民教馆总务部部长。这期间,他创办了民众剧社,并亲自编导了《不识字的母亲》、《鸟国》等。在这里,他耳闻目睹了西安街头几十万东北军和人民流亡悲痛的声音与惨景,激起了他创作的念头。他以北方失去亲人的女人在坟头上的哭诉哀声为素材,写成《松花江上》的曲调。他的友人姚一征说:“当歌曲写完后,我们唱到‘爹娘啊,爹娘啊’时,竟呜咽地哭了。”


《松花江上》初由省立二中唱起,后流传东北军,并迅速唱遍了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当时,这首歌曲并没有出版,而且谁也不知道作者是张寒晖,可是,那旋律中凝聚的血泪却强烈地感染着爱国的中华儿女们,人们争相传抄传唱,在祖国破碎山河的上空,到处飘荡着歌曲中的呼号。


1938年7月7日晚,武汉举行了抗日周年的盛大活动,十多万群众分乘几百条木船,举着火把汇聚在长江之上。这时候,不知是谁领头唱起了《松花江上》,立即引起大家的呼应,十几万人的歌声掀起了巨大的声浪,汇成了人间罕见的、血泪凝聚的感情的交响。


张寒晖在西安,还参与省民教馆组织的救亡宣传,成立“西安实验剧团”、“西安铁血剧团”,自当导演和演员,演出了《不识字的母亲》《黑地狱》等话剧。并编辑出版《老百姓报》,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1941年8月,张寒晖因被国民党监视迫害,来到了陕甘宁根据地,历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戏剧委员会委员等职。1942年初,他来到延安。被任命为边区文协秘书长兼组织部长。他用陇东民歌曲调又创作了著名的《军民大生产》,这首久唱不衰歌曲后来也被收入到大型革命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业余时间进行音乐创作,写下了秧歌剧多种及歌曲五十余首。他的歌曲绝大部分是自己作词,其中流传最广的有《松花江上》、《游击乐》、《去当兵》、《为什么要悲伤》、《纸之歌》,以及根据陇东民歌改编的《军民大生产》等。[4]


1946年3月11日张寒晖在延安病逝,年仅45岁。他长眠于宝塔山麓,人们将他誉为与聂耳冼星海齐名的人民艺术家。


张寒晖的一生,除《松花江上》、《军民大生产》外,还创作了《游击乐》、《去当兵》等70多首抗战歌曲。为缅怀他的事迹,2002年,在纪念他百年诞辰之际,西安人民在他曾战斗过的地方——陕西师大附中校园里,为他树立了一座雕像。


音乐欣赏

歌曲《松花江上》 电影原声[5]

戴玉强《松花江上》纪念九一八:今天,让我们重温《松花江上》,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6]

廖昌永演唱《松花江上》,声音高亢有力!不愧是优秀的男中音![7]

《松花江上》(钢琴独奏)[8]

王传越演唱: 《松花江上》[9]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戴玉强殷秀梅合唱《松花江上》[10]


视频

王宏伟含泪演唱歌曲《松花江上》,把我们带入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