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果榕
枕果榕 |
中文名:枕果榕 学 名:Ficus drupacea Thunb. 别 称:美丽枕果榕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荨麻目 科:桑科 亚 科:波罗蜜亚科 属:榕属 亚 属:榕亚属 组:环纹榕组 亚 组:环纹榕亚组 种:枕果榕 命名者及年代:Thunb.,1786 |
枕果榕(学名:Ficus drupacea Thunb.)是桑科、榕属乔木,高10-15米,无气生根。树皮灰白色;嫩枝密被黄褐色短丛卷毛。叶革质,长椭圆形至倒卵椭圆形,先端骤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两侧微耳状,全缘或微波状,表面绿色,无毛或疏生短柔毛,背面被黄褐色短丛卷毛,后脱落,托叶披针形,榕果成对腋生,长椭圆状枕形,成熟时橙红至鲜红色,疏生白斑,顶部微呈脐状突起,雄花、瘿花、雌花同生于一榕果内。 分布于亚热带地区或热带地区。枕果榕常见栽培或野生。枕果榕通常喜生于沟边。 枕果榕十分粗生易长,故很适合自繁自育的单位和部门,作快速绿化和抗性树种栽植。 [1]
目录
枕果榕形态特征
枕果榕 乔木,高10-15米,无气生根。树皮灰白色;嫩枝密被黄褐色短丛卷毛。叶革质,长椭圆形至倒卵椭圆形,长15-18厘米,宽5-9厘米,先端骤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两侧微耳状,全缘或微波状,表面绿色,无毛或疏生短柔毛,背面被黄褐色短丛卷毛,后脱落,基出脉3-5条,侧脉8-11对;叶柄长2.5-3厘米,粗壮;托叶披针形,长2-3厘米,膜质,黄褐色,外面被粗毛。
榕果成对腋生,长椭圆状枕形,长1.5-2.5厘米,直径11-1.5厘米,无毛,成熟时橙红至鲜红色,疏生白斑,顶部微呈脐状突起,基生苞片3,圆形,边缘有睫毛;雄花、瘿花、雌花同生于一榕果内;雄花具长柄,花被片3,广卵形,雄蕊1枚,花药长椭圆形,花丝粗短;瘿花具柄,花被片合生,顶部3-4裂,子房近球形;雌花花被片与雄花同数,宽披针形,白色;瘦果近球形,表面有小瘤体。
花期初夏。榕果在中国广州地区虽不能自然授粉,但并不马上脱落,仍可在树上生长40天以上,颜色由绿色变为黄红色,至紫红色时才从枝头脱落。这种榕果发育的树内非同步性为树内异花受精创造了条件。在雌花期,隐头花序内的雌花具有授粉活性。此时,雄花尚没有发育完全。
美丽枕果榕是典型的雌雄花异熟,在中国广州地区,其雄花迟熟可达30天以上。花序发育35天左右,雄花才发育成熟,雄花在花序内散生,每枚雄花具有两个花药,开裂的花药中可见花粉,此时雌花已经萎缩而失去授粉活性了。榕树的雌雄花异熟是避免自花受精的主要机制。
枕果榕主要变种
毛果枕果榕:毛果枕果榕的榕果圆锥状椭圆形,密被褐黄色长柔毛,基生苞片卵状披针形;叶初期密被黄褐色长柔毛,成长后渐脱落,倒卵状椭圆形。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缅甸、越南、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南部(盈江、思茅、西双版纳、河口等地),常生于海拔160-880(-1500)米山地林中。
枕果榕生长环境
枕果榕常见栽培或野生。枕果榕通常喜生于沟边。枕果榕是亚热带的阔叶树种,要求有充足的阳光及旷地,土质较湿润。在瓦砾的瘦瘠土,均能生长。枕果榕适宜在有污染环境栽植,如化工厂、农药厂、冶炼厂、氮肥厂等。 枕果榕果实
枕果榕分布范围
枕果榕繁殖方法
枕果榕采用插枝干繁殖,效果良好。枕果榕也可采用人工授粉繁殖。花粉采集时取紫红色近成熟花序或已脱落的花序,检查花药开裂情况,从开裂完好的花药中取花粉装入医用小瓶中(规格为10毫升)。授粉时选取生长良好处于雌花期的隐头花序,切开一部分花序口,用医用注射器(8号)吸取花粉,将花粉喷射入花序空腔,以80目塑料网袋罩住已授粉的花序果,防止其他昆虫等破坏,完成人工授粉过程。其平均发芽率可达76.34%说明通过枕果榕异株之间的人工授粉进行繁育的方法完全可行。之后将发芽的种子移入土盆中继续培养。
枕果榕栽培技术
枕果榕耐强修剪,故中国华南地区应在台风季来临前进行修剪,增强枕果榕的抗风性及观赏性。枕果榕的移植不分季节。枕果榕同其它榕属植物一样是较粗生的树种,除日常修剪外无需过多管理也能生长良好。不过需注意做行道树时,树池需以带状出现,否则其根系易影响人行道铺装。
枕果榕主要价值
枕果榕十分粗生易长,故很适合自繁自育的单位和部门,作快速绿化和抗性树种栽植,中国广州中山二路,东山戏院马路两旁,农林下路马路两旁,均作条带状行道树栽植,并且生势良好。中国广州农林下路,原化工厂门口两侧,其他树都很难种活,但枕果榕在栽植数年后已浓绿遮荫,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