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姓名 林宝镛
别名 克弘,号笙斋
出生年  1858
死亡年  1925
官宦经历 光绪十四年(1888)获赏戴蓝翎,以知县补用。
编著作品 不详

林宝镛(1858~1925),字克弘,号笙斋。彰化人。

目录

生平

光绪十一年(1885)曾从栋军统领林朝栋击败侵台法军;光绪十四年(1888)复从栋军平定彰化施九缎之变,获赏戴蓝翎,以知县补用。日治时期因任职南投办务署、公学校而定居当地。其诗、书、画兼擅,所画的白菜猫最为著名,为南投重要的艺术家,惜其诗文画作多散佚。[1]以下作品据《鸟松阁唱和集》、《莱园第三周年诗会稿》、《咏李烈姬诗集》、《鹿江诗会课题》、《寿星集》、《诗报》、《东宁击钵吟前后集》、《瀛海诗集》、《小东山诗存》、《台湾诗海》辑录编校。 [2]


七言绝句

庚子春间诸友游南投分县衙感赋三首
胜日寻芳挈伴来,此间畴昔胜蓬莱。寒松古柳青青在,寥落空堂半绿苔。(其一)

江山易主迹空存,废廨残檐燕雀喧。傥使重逢屠二尹[3],也应咄咄暗销魂。(其二)

荆棘铜驼[4]感慨长,旧衙壁垒叹荒凉。屠公[5]琴鹤今何在?空剩寒鸦噪夕阳。(其三)

【题解】
本组诗为七言绝句,收入《南投县学艺志稿‧ 文学篇》,写于明治33年(1900)春天,系作者在旧南投县衙署邀集文友唱和之作。乾隆24年(1759年),县丞衙门设置于今日南投国小。光绪元年(1875)南投县丞移驻鹿港。光绪10年(1884)南投县丞移回南投。明治30年(1897)改设置为台中县南投办务署南投区。

日人治台后的第六年,当时的南投分县衙虽在,但经过战争的洗礼,已显得憔悴不堪,林宝镛凭吊旧迹迹,诗中无不在细诉“江山易主”、“荆棘铜驼”,国土沦丧后残破的景象,诗中两度提到“屠公”,林文龙据林宝镛子林承郁先生转述,“屠公”是指清代最后一任的南投县丞屠兰谷,为其父林宝镛旧识。

【延伸阅读】
1.   施梅樵〈秋日病中得笙斋诗〉四首,《卷涛阁诗草》。

2. 施梅樵〈林笙斋惠和四章赋此道谢〉,《卷涛阁诗草》。

七言律诗

影戏
笳鼓[6]新声[7]奏不停,重重黑幕演诸伶[8]。凭空射电成楼阁[9],妙景临机映镜屏[10]。弄假成真皆幻相[11],以虚为实亦精灵[12]。叮咛海外观奇客,莫讶逢场[13]事渺冥[14]

【题解】
本诗为七言律诗,收入曾笑云《东宁击钵吟后集》。“影戏”可分为“皮影”、“纸影”、“手影”三种,其中以皮影戏最为民众所喜爱。台湾皮影戏的起源是明代郑成功殖垦台湾时,由潮州皮影戏艺人阿万师传入,因此,皮影戏也称为“潮调仔”。 皮影戏另外又称为“灯影戏”,其作法是以薄牛皮剪裁出人物,在关节处以绳线连结,以方便灵活操纵。演出时,在前方设置薄幕,操纵的艺人将薄牛皮剪裁的人物置于幕后,从幕后照射灯光,于是就能将皮制的人影投射在幕前以供观众欣赏,这是透过人物剪影来演艺故事的一种民间戏剧,而制作皮影人物亦是一门民间工艺的艺术表现。 本诗描述皮影戏登场时,锣鼓喧天热闹的景象。诗中描绘光影投射的精妙变化以及精巧的背景造型,借由屏幕传达动感的戏剧令人惊喜。而所演艺的故事情节,如梦似幻,亦如假似真。最后作者晓喻看戏之人,须明白“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凡事勿过分执著的道理。

【延伸阅读】
1.丘逢甲〈罗浮山阴特少道观戏成一绝〉,收入《全台诗》第拾伍册。
2.林抟秋〈女伶〉,收入《全台诗》第拾参册。
3.傅锡祺〈观剧〉,收入《全台诗》第贰拾壹册。

注释

  1. 参考林文龙《台湾中部的人文》,台北:常民文化出版,1998年。
  2. 欧纯纯 撰
  3. 屠二尹:即指屠大山(1500-1579),字国望,号竹墟,明吏部尚书屠滽胞弟屠渭的长孙,刑部尚书屠侨之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靖2年(1523)成进士,知四川合州,募工兴修水利工程,筑一大坝“屠公堤”。累迁川湖总督。后改任南京兵部侍郎,应天府巡抚,提督军务。参与抗击倭寇,因军事失利而遭罢黜。与范钦、张时彻并称为“东海三司马”。
  4. 荆棘铜驼:汉铸铜驼两座,原置洛阳宫门外。《晋书‧ 索靖传》:“靖有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后世遂以“荆棘铜驼”指山河残破、世族败落或人事衰颓,藉喻世乱荒凉,国土沦丧后的景况。
  5. 屠公:即屠大山,见注1。
  6. 笳鼓:指笳与鼓乐器所演奏的乐音。
  7. 新声:新颖美妙的声音。
  8. 伶:本诗指皮影戏的各种人物。
  9. 凭空射电成楼阁:指皮影戏演出时,从幕后照射所产生的光影,形成楼阁影像。
  10. 妙景临机映镜屏:指演出皮影戏时,前方设置薄幕,用以幕后投射出光影,因而制造出舞台特殊造景。
  11. 幻相:虚幻的形象。
  12. 精灵:本诗指故事情节虚实之幻化。
  13. 逢场:本诗指临场观戏。
  14. 渺冥:无凭据不足以相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