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林海燕 古村莊

重新導向頁面
古村莊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古村莊》中國當代作家林海燕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古村莊

山腳下的古老村莊

毫不起眼的普通村莊。它的標誌是一座又一座的木屋,木屋是一道風景。村莊散發出一種清冷的氣息。村莊和山上的植物、昆蟲一樣地敏感。冬季的光線從雲層穿透,穿透木屋的窗欞、穿透村莊的軀體、穿透村莊的各類植物和昆蟲。村莊呈現出一種淺灰和深褐相間的主色調,但一點兒也不頹敗。村莊的木屋與木屋之間、木屋前的小道,冬日的黃光線在某些植物葉片上留下痕跡,葉片是深黃的。村莊枕着冬的夢境,早己經習慣溫度的變化。村莊是有呼吸的。黑夜來臨的時候,村莊包裹在一片沉厚的黑夢之中。但是不曾完全凝固。在一片深黑之中,村莊坦然自若地呼吸着。它仿佛縮小了自己的比例,隱匿於植物叢中,但散發出一種村莊特有的氣味。有類似某些木莖植物混雜泥土後略顯乾燥的味道。有時也會有動物身上莫名其妙的怪味。一隻成年的帶眼斑的蛺蝶,它發現了這古老的村莊。不過,它只是在村莊附近飛了一會兒,便躲在一株蕁麻上。它將在上面產卵和睡覺。村莊散播出的那種生野、世俗氣息讓我感受到一種生命的存在。這就表示着村莊有堅韌的生命力。但它無疑是過於安靜了些。穿越古舊木屋殘留的村莊。看到疏淡的影子。光線照射灰黑的木製牆壁和窗欞。有一種時光沉澱的凝然和安淡。其內涵與氣息和宇宙空間相類似。時間光線疏理這古老村莊的線條,以及呼吸。而古舊木屋的色澤和質地以及狀貌。證明了時間光線的梳理。

村莊的某一處,一株落光了葉子的梧桐木,有一種孤介的美。夜。稀薄。淺灰。樹影布在空氣里。在淺灰接近黑色的夜的空氣里。數株枇杷樹鑲嵌其中。在夜的沉靜和灰黑背景中,疏離的樹枝和樹葉如同剪影一般地美好。依稀可以辯清枇杷樹暗綠的葉片之間的冬花。碎而粗糙。花片普通細小。顏色接近淡白。可以站在樹的旁邊,聽梧桐和枇杷樹是否會有一場激烈或愜意地交談。但或許它們只是安靜地站立,不互相干涉。枇杷樹的附近,有一株形狀美好的烏桕。枝幹挺直。它在每個季節的美是各不同的。冬天尤其美。葉片淺薄、略卷。顏色介於黃、紅之間。有一種疏淡的美。

村莊裡的某些草本植物看似沉默不起眼的,但其實也有狂野放肆的一面,它們吐出一條又一條柔軟或尖利的長莖,相互纏繞,尤其是長在水邊的,相互纏繞難以扯清。村莊的後山。一座又一座略低的山。在另一座山的某處,發現了一片美好的竹林,我把它名為「幽竹空間」。一個很普通的名字。我想:是風把我帶到這兒吧。在某個閒淡的時間段。冬日的空氣有一種凜冽氣息。在山間,淺青色的風是被某種東西沾染的。山頭慢悠悠浮起的一股淡青的山風,形狀優美,氣味淡冷,個性分明。

風指引我走進一條看似隱蔽的路。只有一個淺淺的、灰褐的入口,幾叢灌木,一隻灰松鼠從露在山口的竹叢竄出來,又很快不見了。那股淡青的山風仍在往山路深處為我帶路。進入山口,就發現了這一處幽竹空間。太陽淡白的江張穿透竹樹,透過竹與竹之間的縫隙,光線的色澤時有變幻,光線穿透竹樹之間,有的依舊直線前投,有的打個拐,在竹樹中可以見到圓形的太陽光圈。這兒的竹樹是高秀纖美的,有一種孤芳自賞的清靜。

我用手機拍攝這山頭上看到的那一個淡黃星球。通常我們稱為太陽。它穿越雲層。穿透空氣。穿透竹樹的某些部分。在相片裡,我可以看到一片被蟲子咬過的洞孔。看見這淡黃星球因雲層和其它物體的反射部分光線彎折。看見某株竹樹疏淡的竹梢仿佛刺入太陽某個區域,它又與太陽相互映襯。因為太陽的照射與映襯,竹樹美如剪影。在村莊的後山上,我看見了一把枯萎的光線。是介乎灰白與枯黃之間的色澤。光線被抽去了曾有的潤青色澤和飽滿水份。因為冬日的流動的光線過於肆虐。那些靜止的光線也是侵虐的目標。在我看來有些時候,那些樹、草、竹是時間光線相對靜止的形式。

村莊的田野。一叢一叢的芭蕉,好像野生植物似地,春天時它們的葉子曾青綠可人,到了冬天,那些裸露在流動光線中的靜止的葉片,便是這些被抽去了潤青色澤和飽滿水分,每一片大葉子都因水分的散失而蜷縮、曲折,斷成數片,一整叢的芭蕉樹由深青變為枯黃。只是姿態依然坦然、自若,大有幾分處世不驚的氣質。田野邊一處水塘,水草半枯半青,數隻鴨子覓食其中,神態甚是悠閒。

這村莊一方面是木屋的集合,在村莊的「科赫曲線」之內。另一方面,村莊、木屋、植物、昆蟲及後山、田野,它們又是另外一個集合。村莊亦是一個「序型」,也就是說村莊之外必然還有村莊,一個村莊是另一個村莊的複製或變型。就如同山之外是另一座山,一座山是另一座山的複製或變型。村莊看似不動,卻在內核里散發出聲音和氣息。它們有時嚴謹,有時隨意,有時伸展,有時蜷縮,有時潛入無邊的深黑之中,有時展現在冬意凜然的空氣里。村莊是坦然自若的,總是帶着植物味和昆蟲及泥土味。光線射在村莊的每一個線條,每一個界面之上,產生冷的反射光。這古村莊有時的確有一種獨特、沉靜之美。[1]

作者簡介

林海燕,福建連江縣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