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林海燕 隱者林逋

重新導向頁面
隱者林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隱者林逋》中國當代作家林海燕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隱者林逋

孤山尋梅,冷月無聲。

北宋那年的杭州西湖,孤山隱隱,梅花一如既往地綻放,那「瓊花綴英,絳萼着霜」的畫面,那「歲寒獨妍,玉潔冰霜」的風骨,令人神往,自然也少不了「鶴鳴孤山,聲鳴於澤「的情景。

2020年的孤山,冬春之交的季節,無人打擾的孤山小梅必定如約盛開。想想那必定仍是一幅勝景,或許大自然一直比人類來得從容坦然。

宅居中,心裡想着:「不如就尋些清靜的詩詞,在家安靜閱讀吧。」想到孤山或許已是冷梅綻放,不如讀讀孤山隱者林逋的詩作吧。

欲讀其詩,先讀其人。

公元967年,宋太祖乾德年間,浙江杭州一戶林姓人家,一個聰慧的男嬰出生,他的出生平淡無奇,他就是林逋。

公元976年,宋太宗繼位,成為北宋第二個皇帝,此時林逋9歲,不久,其父母先後病故,少年林逋是一位「力學」少年,《宋史》中寫他「不為章句」,章句之學是指分析古書章節之書,大約是說他不是個死讀書的人,不喜歡句讀訓詁之學,相比「章句之學」、「訓詁之學」, 林逋大概更喜歡老莊文章,他的性格恬淡好古可能與他常讀老莊文章也有關吧。

少年林逋漸漸長大,青年林逋可能性格頗為清高倨傲,雖然「力學」,但一生未仕,有一段「放游江淮」的經歷

公元998年,北宋執政者是宋真宗,這是北宋第三個皇帝,此時林逋31歲,他離開故鄉杭州在江淮一帶大約己經遊蕩數年了。江淮,是長江、淮河之間的地區,是安徽、江蘇、河南、河北的部分城市,北宋時這些是相對較為富庶的地方,也是政治前沿,資訊發達,所以,林逋雖然後來隱居孤山足不進城市,但他算是己經見過世面了。話說這一遊蕩,林逋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時期就奉獻給那一場「放游」了。我始終好奇他在江淮的經歷,但這一段歷史中在他留下來的詩作中只是泛泛而寫,具體情況大概無從查尋,這段經歷無法於歷史的縫隙當中尋到細節,而且林逋有隨寫隨撕的好習慣,所以,有涉及那一段經歷的詩作大概消失的也有不少,那就是一段歷史的大部分就是獨屬於他自己的私人收藏了,但這段放游史開拓了他的視野是無疑的。

林逋具體是哪一年開始成為「孤山隱者」的?據說是公元1008年,那是宋真宗景德五年,也可以說是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趙恆率文武百官去泰山進行「天書封禪」大典,這一年北宋還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話說北宋是典型的「富弱」朝代,經濟較為發達,但軍事方面有點弱,不是沒有軍事人才,這與宋朝的「重文抑武」政策有關。 說說「天書封禪」吧。

公元1004年,北宋景德元年,那一年的冬天寒風蕭瑟,野心勃勃的契丹人蕭綽、韓德讓和遼聖宗耶律隆緒興兵侵犯宋國,10萬遼軍包圍澶州,即現在河南濮陽等地區,此事震驚朝野,但宋真宗懦弱苟安,欲南遷避遼,宰相寇準,人稱寇老西兒,為人剛直,力勸宋真宗親征,以激發宋兵士氣,宋真宗被迫無奈,還真的上陣了,宋真宗一上陣,果然有效果,士兵們立馬勇氣倍增,宋軍由被動轉為主動,占優勢。宋真宗沒有乘勝追擊,非但要收兵,而且還向遼作出讓步,與遼國訂下《澶淵之盟》,約定遼宋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10萬兩白銀,20萬匹綃,設立榷場互市。此和約令天下譁然,堂堂大宋與個契丹人的遼國交戰,勝負未決,勝利在望,竟然接受對方停戰要求,非但如此還給對方送白銀以求苟安,有識之士,都感到憤憤不平。 《澶淵之盟》有利於緩解戰爭苦難,有利於北宋休養生息,促進宋遼經濟交流,但宋朝亦因「富弱」埋下隱患,後來西夏也如法炮製,從宋朝拿走白花花銀子。

而風流倜儻的宋真宗對外示弱,對內卻毫不含糊,罷免了主戰派的寇準宰相的職務,雖然寇準被罷也有他自身太有個性的原因,但從為國家利益和治世之才上說,寇準是值得為之豎大拇指的勇猛忠剛之臣。後來,宋真宗還聽從一位權臣建議,實施 「天書封禪」。

「天書封禪」是古代帝王到五嶽泰山祭祀天地的一種行為,但是得有條件,要國家統一,威名鎮四方,要天下富足,須是太平盛世,還要天降祥瑞,總之要求很高,有大臣勸宋真宗要慎重考慮,但是宋真宗還是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天書封禪」活動,且號令天下文人寫文章進行歌功頌德。生性倨傲的林逋大概不屑寫這樣的文章,他在自己的詩中寫道:「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可見此人是個是非分明、通達世事且性格清高、不隨波逐流之人。 總之,雖然政局還算穩定,但朝廷執政者的苟安,官場的險惡,以及之前「放游江淮」想必也見過人間萬象,不是後來司馬光也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嗎?當然這話林逋沒聽過,但世情是一樣的,其實也就那樣,再加上後來好像林逋身體也不太好,這些也許都是林逋選擇當一個隱者的原因吧。

話說林逋雖不好章句之學,但其實應當是有過入仕之心的,比如宋真宗曾要求天下州縣推薦隱士高人到朝為官,據說林逋知後曾主動給當時的杭州知州王濟送去書札,但王濟不推崇他,認為他只有文學之才,並無治世之才,我總覺得王濟的眼光是對的,林逋可能真不適合當官,官場不是有文才者都能混的,得有政治眼光,得有魄力,最好還得有心機,和好運氣,不知林逋對於「不仕」是否有過遺憾?但至少有兩件事情可以彌補這一遺憾,一是後來林逋悉心教導其侄林宥,林宥考取功名。二是林逋隱居孤山沒有半途而廢,而是一隱到底,以「隱者」和「詩人」的雙重身份名聞京城,非但如此,還因此名列《宋史》。 歸結一下林逋當隱者的原因,大約如下幾點:一,仕途無望。二、通達世事。三、性格清介。四、多病。五、其它。


無論何種原因,反正北宋的這個名叫林逋的傢伙就此避開人世繁華,到這個「猿鳥分清絕,林蘿擁翠微「的清靜湖山過起隱居生活,他最終成為孤山歷史上頗為著名的隱者。

「笛聲風暖野梅香,湖上憑闌日漸長「,孤山的自然環境倒是真的一派清野之美。只是想想,雖有」雲峰水樹南朝寺,祇隔叢篁作並鄰「的幽靜,雖有寺僧詩友,相與唱酬,亦有如薛映、范仲淹、梅堯臣等這樣的「大家」來坐坐,也有「誰知隱遁為高尚,敢道文章到聖賢」的目標與自信,但隱者生涯畢竟是真正冷清的,寂寥日子也竟然可以捱得下去,真是讓人佩服。

杭州。西湖。孤山。冷梅。清鶴。 讀罷其人。 再讀其詩。 讓林逋留名史冊的當然不僅僅是他的隱者身份,更多是因為他的詩詞作品。他的詩詞作品才是他人生價值的證明。

林逋詩作澹靜清澄,甚是耐讀。其詩詞流傳下來有300多首,以律詩為主,亦有絕句與詞。現存詩歌主要是以他在西湖孤山的隱居生活為題材,有描寫西湖與孤山的四時風景,有寫隱居感悟,有吟物詩,吟物詩主要以孤山上的梅、鶴、蝶、竹等為創作對象,此外還有一部分送別詩、贈詩與酬和詩,代表作品有《孤山寺》、《西湖孤山寺後舟中寫望》、《湖山小隱》《小隱》、《山園小梅》、《又詠小梅》、《榮家鶴》、《送僧機素還東嘉》、《贈崔少微》、《和酬周啟明賢良見寄》等。

《宋史 林逋》中記載:「喜為詩,其詞澄浹峭特」,「 澄浹峭特」,意思是文字清潤,風格峭拔獨特。「澄」,原形容水靜而清,「浹」在《爾雅》中的釋義是「浸漬」,引申為通達、通曉之義,林逋詩作不故作高深,雖有些冷僻字,但詩意明白,「峭特」,峭拔獨特,是說明其詩作清峭有其獨特的風格。林逋的詩作有「清」氣,他的作品中也經常出現「清」字,他的詩作之清,大約也是隱居環境之清與他為人之清的投射吧。 林逋是著名的「詠梅詩人」。

林逋留下來的詩作中有《梅花》(一)、《梅花》(二)《山園小梅》(其一)、《山園小梅》(其二)、《又詠小梅》等詠梅詩。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大概是《山園小梅》,把那清淺水邊的疏梅寫得銷魂之致。他是把寒梅的美麗寫到極致的一位詩人。其描摹梅之風姿別致新穎,清幽深峭,堪稱梅之知己。他還有一首《霜天曉角 冰清霜潔》也寫到梅,此詞清澄優美,全詞如下:「冰清霜潔。昨夜梅花發。甚處玉龍三弄,聲搖動,枝頭月。夢絕。金獸爇。曉寒蘭燼滅。要卷珠簾清賞,且莫掃:階前雪。」此詞寫冰清霜潔之夜,冷梅綻放,雪中笛聲清揚,仿若搖動枝頭月,香爐沉沉,如同夢境,次日捲簾,賞階前雪。詞中「玉龍」指笛子,「三弄」指類似《梅花三弄》的曲子,總之是好聽的曲子了。「爇」,原指點燃,「金獸爇」指獸形香爐。此詞是寫冰霜之夜的生活情景或夢境,詞中描寫梅的句子:「冰清霜潔。昨夜梅花發」之句,巧妙新穎,結尾「要卷珠簾清賞,且莫掃:階前雪「之句與首句相映,以雪襯梅,更給人一種清冷、澄澈入骨的感覺。 或許是這隱者的生涯,林逋的才情才得到最大的發揮。不是匆匆的一瞥,而是身心與美麗的孤山風景融為一體,所以他筆下的孤山的一草一樹,雉鳥蝴鶴,以及西湖之春夏秋冬,清晨黃昏,無論觀察與描繪都顯細緻真切,一切景語皆情語,西湖和孤山的山光水色與花草樹木都浸潤了他的情感。

為人一世,當如何作人生選擇?或許,人世間既需要有如寇準、范仲淹那樣積極入世者,他們為國家大義出謀劃策,與民同憂樂,一腔熱血,功在千秋。也需要如林逋這樣的從容隱逸者,雖是隱居但並不避世,他淡泊名利,閒靜安適,與自然山水親近,把心中的熱忱投射到自己喜歡的事業當中,以另一種方式實現生命價值,為人間增添一道美好寧靜的風景。

以兩行文字結束本文吧: 孤山尋隱者,疏梅淡淡。 冷月覓詩魂,鶴影渺渺。[1]

作者簡介

林海燕,現居福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