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爾達·梅爾
果爾達·梅爾 |
---|
|
果尔达·梅厄(通称梅厄夫人,或译为梅尔夫人及梅雅夫人等,希伯来语:גּוֹלְדָּה מֵאִיר;拉丁轉寫:Golda Meir,1898年5月3日—1978年12月8日),原名果尔达·马波维奇(Golda Mabovitch)、果尔达·梅尔森(Golda Meyerson),以色列犹太裔女性政治家、外交家及社会活动家。
其出生于俄罗斯帝国(今属乌克兰)基辅,早年曾移民美国生活,成年后投入犹太复国运动并参与以色列国的筹建,是以色列的创国元老之一及第四任总理(1969-1974),其先后为以色列地工人党和以色列工党成员。
在撒切尔夫人未担任英国首相之前,梅厄夫人被外界认为是一位以色列的“铁娘子”,以色列建国元老大卫·本-古理安也称她为“内阁中的最好的人”。梅厄是以色列迄今唯一的一位女性总理,也是近现代世界主權國家的第三位非世襲的女性政府領導人。
目录
早年生平(1898-1916)
1898年5月3日,梅厄夫人出生于俄罗斯帝国(今乌克兰)基辅。出生时,她的姓为马波维奇(Mabovitch),她的父亲Moshe Mabovitch是一名木匠。在自傳中,梅厄提到她最早的記憶是她的父親到門口對即將發生大屠殺的謠言做出回應。1903年,父亲离家,去往美国纽约寻求发展,包括梅厄在内的家人移居到了位于平斯克的母亲家中。1906年,8岁的梅厄隨著家人移民美國投奔父亲,居住于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
定居美国后,梅厄的母亲在密尔沃基北部开设一家杂货店以维持生计,年幼的梅厄时常在母亲外出时帮忙照看店铺。1906年至1912年間,梅厄就讀於当地的第四大街学校(Fourth Street Grade School,今Golda Meir School)。在这期间,她曾舉行募捐活動以支付同學課本費用,在畢業時作為學生代表致詞,显示出组织和学业方面的才能。14歲時,就讀於北区高中(North Division High School),并在课余时间打工。此时梅厄的母親希望她離開學校結婚成家,但她拒絕了母亲。母女失和,梅厄只身离家,并買了火車票到科羅拉多州丹佛,住到了已经结婚的姐姐Sheyna家里。在那裡,梅厄在每晚姐姐家里举行的知识分享会中接觸到猶太復國主義、文學,婦女投票權,工會制度等知识,在她自傳中寫到“在某种程度上,我自己未来的信念被塑造并形成……在丹佛,那些充满讨论的夜晚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To the extent that my own future convictions were shaped and given form... those talk-filled nights in Denver played a considerable role.」)。同时,她也成為錫安山工人黨(Young Poale Zion,後來的Habonim,也是Labor Zionist youth movement)中一個活躍的成員,在公開會議中她主張支持社會猶太复國主義。1916年,进入威斯康星州州立密尔沃基师范学校(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前身)就读。
奔走复国(1917-1948)
1917年,梅厄和男友莫里斯·梅尔森(Morris Meyerson)結婚。當時戈爾達以定居巴勒斯坦為前提結婚,但當時這個計畫被第一次世界大戰打亂,相對的,她更致力於錫安山工人黨的活動,婚後不久她從事黨中募款的活動,其中她發現自己懷孕,她被迫選擇了人工流產,因為她認為猶太復國主義的義務沒有空間容許一個孩子。
1921年連同她的姐姐Sheyna夫妻倆移居巴勒斯坦,並來到基布茲,由於她的領導能力,她被選為基布茲的代表出席以色列總工會(Histadrut)。
1924年離開基布茲,定居耶路撒冷前,夫婦在特拉維夫短暫停留,並有了兩個孩子,分別為兒子梅納赫姆(生於1924年)和女兒莎拉(生於1926年)。
1928年,梅厄當選為工作婦女理事會(Moetzet HaPoalot)書記,其后她有兩年多時間(1932年-1934年)於美國當使者。此间,梅厄夫婦开始分居,但從未正式離婚,其丈夫莫里斯於1951年逝世。
梅爾夫人從美國来到当时还是英國殖民地的巴勒斯坦,坐言起行地推行「獨立建國」。她以平民身份,在二戰期間四出奔走,遊說各國接納猶太難民。以色列立國前,她是負責和英國談判獨立建國的代表之一,態度越來越強硬,因為充份利用了猶太人被屠殺的慘劇,爭取道德高地。
建国之后(1948-1978)
外交才干
以色列国正式成立後,阿拉伯聯軍立刻進攻,梅厄夫人臨危受命出訪美國,號召在美猶太人為復國運動捐款。事前猶太人代辦處財長估計,募捐最多只能募集八百萬美元,但梅厄夫人最終募集了驚人的五千萬美元,悉數用於購買軍火。當時以色列軍備並未如今日先進,這批軍火,對以色列國的生存,有極關鍵的作用,梅厄夫人因此得到軍隊極大尊敬。[1]
在这期间,出于工作需要,梅厄夫人将自己原本的(其丈夫的)姓氏梅尔森(Meyerson)简化为犹太语化的梅厄(Meir),意为“发光”。
总理生涯
1969年,时任以色列总理列維·艾希科爾突然去世後,梅厄夫人繼任为以色列總理。 1972年,慕尼黑慘案發生後,梅厄夫人指示以色列情報特務局(The Mossad,俗稱摩薩德)發起了著名的“上帝的復仇行動”(也称“天谴行动”),對涉入事件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高層成員進行报复式的全球追杀,最后成功暗杀了绝大多数的目标成员。 1973年10月,梅厄夫人帶領以色列在贖罪日戰爭(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取勝。她於12月勝出大選,續任總理。然而翌年她以「五年任期對我而言已十分足夠,並且沒有能力繼續背負重任」為由辭職。 梅厄夫人是著名的吸菸愛好者,在公開場合常常菸不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