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枸骨叶

枸骨叶,中药名。为冬青科植物枸骨Ilex cornuta Lindl.ex Paxt.的干燥叶。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枸骨叶生于山坡谷地、溪边杂木林及灌丛中。分布于长江中下游[1]

中文学名 枸骨叶 冬青科
别称 功劳叶、羊角刺、狗青竻 冬青属
植物界 枸骨叶
被子植物门 分布区域 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等地
双子叶植物纲 采收时间 秋季采收
冬青目 贮藏 置干燥处

目录

性味

味苦,性凉。

归经

归肝、肾经。

功效

清热养阴,益肾,平肝。[2]

主治

用于肺痨咯血,骨蒸潮热,头晕目眩。[3]

鉴别

本品叶片近基部横切面:上表皮细胞类方形,壁厚,外被厚的角质层,主脉处有单细胞非腺毛;下表皮细胞略小,可见气孔。栅栏组织为2~4列细胞,海绵组织疏松;主脉处上、下表皮内为1至数列厚角细胞。主脉维管束外韧型,其上、下方均具木化纤维群。叶缘表皮内常依次为厚角细胞及石细胞半环带,再内为木化纤维群;叶缘近叶柄处仅有数列厚角细胞,近基部以上渐无厚角组织。叶缘表皮内及主脉处下表皮内厚角组织中偶有石细胞,韧皮部下方的纤维群外亦偶见。薄壁组织[注 1]及下表皮细胞常含草酸钙簇晶。

植物形态

枸骨(《唐本草》),又名:木蜜(陆玑《诗疏》),枢木(《本草经疏》),十大功劳(《本经逢原》)。

常绿乔木,通常呈灌木状。树皮灰白色,平滑。单叶互生,硬革质,长椭圆状直方形,长3~7.5厘米,宽1~3厘米,先端具3个硬刺,中央的刺尖向下反曲,基部各边具有1刺,有时中间左右各生1刺,老树上叶基部呈圆形,无刺,叶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具叶柄。花白色,腋生,多数,排列成伞形;雄花与两性花同株;花萼杯状,4裂,裂片三角形,外面有短柔毛;花瓣4;倒卵形,基部愈合;雄蕊4,着生在花冠裂片基部,与花瓣互生,花药纵裂;雄蕊1。核果椭圆形,鲜红色。种子4枚。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名家论述

  1. 《本草经疏》:"枸骨,《本经》不载气味所主,然观陈藏器所云,应是苦寒无毒。气味俱阴,入肝入肾之药也。惟其入肝,故主白癜风,盖肝为风木之位,藏血之脏,血虚则发热,热甚则生风,苦寒能凉血清热,故主之也。其补腰膝令健者,腰为肾之府,肾虚则湿热乘之,而腰膝不利;又肾为作强之官,虚则热而软,故其性欲坚,急食苦以坚之。此药味苦入肾,正遂其欲坚之性耳;肾气既实,则湿热自除,而腰膝自健矣。""秘方取其汁煮饮,治痰火甚验。盖痰火未有不因阴虚火炎,上灼乎肺,煎熬滓液而成。此药直入足少阴经,补养阴气,则痰火自消,为釜底抽薪之意也。兼能散风毒恶疮。昔有患杨梅结毒,已三十年,服此药,疮愈而颜色转少,皆借其清热凉血之功耳。"
  1. 《本经逢原》:"枸骨,《本经》、诸家《本草》皆误列'女贞'条下,味苦甘平,有补中安五藏,养精神,除百病之功,皆指枸骨而言。女贞至阴之物,安有如上等治乎今每用数斤,去刺,入红枣二、三斤,熬膏蜜收,治劳伤失血痿软,往往获效,以其能调养血气,而无伤中之患也。"

注释

  1. “薄壁组织”:薄壁组织以细胞具有薄的初生壁而得名,它是一类较不分化的成熟组织。薄壁组织(parenchyma)又称营养组织,是由一群具有活的原生质体、初生壁较薄的细胞(薄壁细胞)组成的组织。薄壁组织细胞的形状一般为直径近乎相等的多面体(见图),但也可以分化为星芒、分枝以及臂状等。薄壁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化较少,但在发育上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故在植物体发育过程中,薄壁组织能进一步发育为特化程度更高的组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