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柏楊,(1920年3月7日-2008年4月29日),基督徒,原名郭定生,後來改名為郭立邦,1949年後前往台灣,曾任《自立晚報》副總編輯及藝專教授,被兩岸三地的人熟知,著名作家。 他的言論和書籍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廣泛爭議。 最後又自己改名叫郭衣洞,曾用筆名鄧克保。出生於河南省開封市通許縣,祖籍為河南省輝縣。柏楊先生自稱出生在1920年前後,其父親時為通許縣縣長,柏楊出生在當時的縣政府衙門寓所。不知道出生日期,最終被認可的生日是3月7日,以紀念1968年被捕入獄的日子。曾在很多所學校念過書,但從沒有拿到過一張文憑,為上大學數次使用假學歷證件,曾被教育部「永遠開除學籍」。

柏楊
柏楊
英文名 Yang Bo
出生 1920年3月7日
河南開封通許
逝世 2008年4月29日
國籍 中國
別名 郭定生,郭立邦,郭衣洞,鄧克保
職業 作家,思想家
知名作品 《中國人史綱》《醜陋的中國人》《玉雕集》《倚夢閒話》

歷史學家唐德剛有這樣一句話:「柏楊的生平,在他呱呱墜地之日始,便構成傳統中國社會裡一宗標準化的形象——他是受『晚娘』虐待的一個小孤兒。」1949年,在上海遇見恩師吳文義到台灣。1953年,發表平生第一篇文章。1960年,開始以「柏楊」之名寫作雜文專欄。1968年,因「大力水手事件」,被判處死刑,後改判為有期徒刑12年,後又被減為8年。1977年4月1日獲釋,實際被囚禁9年又26天。從1950到2004年,十年小說,十年雜文,十年牢獄,五年專欄,十年史學寫作,十年人權,有華人處,就流傳着柏楊的作品。1966年他在平原出版社任社長。他的妻子倪明華詩人)主編《中華日報》家庭版,他負責該版《大力水手漫畫》專欄。1968年1月13日,因刊出一張漫畫,內容是父子兩人購買一個小島,島上只有他們父子兩人,建立一個王國,並由父子兩人競選總統。這幅漫畫觸怒了台灣當局,定以「侮辱元首」、「通匪」等罪名,於3月4日逮捕了他。這就是震驚當時台灣的「大力水手事件」。 柏楊身陷囹圄長達9年零26天,身心受到嚴重摧殘。但他的意志並不消沉,在獄中堅持完成了《中國人史綱》、《中國歷代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中國歷史年表》三部書稿。1978 年出獄後,台灣當局勒令他約法三章:不准他提往事,不許舊調重彈,不許暴露台灣社會的黑暗,才准他為《中國時報》寫專欄。出獄後和女詩人張香華結婚。1979年,韓國邀請柏楊和張香華出席詩人大會,但台灣當局以政治犯不能出境為理由拒絕。

柏楊主要寫小說、雜文,後者成就更高,曾被列為台灣十大暢銷作家之一,他的雜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夢閒話》(10集)、《西窗隨筆》(10集)、《牽腸掛肚集》、《雲遊記》等。 柏楊也寫了不少小說,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為「反共」小說,主要有《辯的天花》、《天疆》、《異域》等;第二類是愛情小說,如《曠野》、《秘密》、《莎羅冷》等;第三類是反映現實的小說,如《怒航》、《掙扎》等,這類小說文筆犀利,深刻揭露台灣社會「人吃人」的本質。2008年4月29日凌晨一時十二分,柏楊因為肺炎在台灣去世,享年89歲。

目錄

履歷

1920——出生於河南省通許縣。

1931——十二歲,進入河南省立第四小學讀二年級, 入學後不久便發生「九一八事變」。

1933——因不見容於繼母,被父親送往輝縣縣立小學,遇到恩師克非,引發閱讀興趣。

1937——「七七事變」,投考河南省軍事政治幹部訓練班。

1939——與艾紹荷結婚,同年父親病逝於開封。

1943——與崔秀英發生感情,共賦同居。

1948——與友人徐天祥、孫建章在瀋陽籌設《大東日報》。 1949——在上海遇見恩師吳文義,並隨其到台灣;同年,進入屏東農業職業學校當人事員。

1953——與齊永培結婚,平生首篇散文在《自由談》上刊出。

1954——在救國團任職。

1957——在國立成功大學擔任教識,其後因認識就讀靜宜英語專科學校的倪明華,與其相戀和結婚,被逼辭去所有工作。

1960——開始以筆名「柏楊」在《自立晚報》撰寫專欄「倚夢閒話」。

1961——開始在在《自立晚報》發表小說《異域》。

1967——負責為《中華日報》連載的美國漫畫《大力水手》翻譯。

1968——因在二月一日所刊出的一篇中將「fellows」譯為「全國軍民同胞們」,被調查局以「共產黨間諜」及「打擊國家領導中心」的罪名入獄。

1969——倪明華提出離婚要求,柏楊在獄中絕食二十一天。

1972 - 1976——囚禁於綠島感訓監獄。

1977——獲中國大陸問題研究中心聘書,在《中國時報》開闢「柏楊專欄」。

1978——與女詩人張香華結婚。

1979——獄中的著作《中國人史綱》出版。

1982——與夫人張香華訪問泰北金三角地區。

1985——8月,《醜陋的中國人》出版;《柏楊版資治通鑑》當選為台灣最有價值和最暢銷的一部書,《中國人史綱》則列為對社會影響力最大的十部書之一。

1988——到西安探望女兒毛毛。

1993——《柏楊版資治通鑑》全部完成,平裝72冊,精裝36冊。

1995——《柏楊回憶錄》完成。

2008——2月24日因肺炎並呼吸衰竭住進加護病房,3月19日轉入普通病房,後來又因胃部問題進行「胃造廔」手術,再次住進加護病房,4月12日才轉普通病房,以氧氣及呼吸輔助器治療。

2008——4月29日凌晨1時12分,病逝台灣新店耕莘醫院,享壽89歲。

2008年5月17日,依其遺願海葬,家屬將柏楊骨灰撒入綠島海域,另留部分骨灰擇日帶回中國大陸安葬,經過遺孀張香華的努力,柏楊部分骨灰於2010年9月12日被安葬在故鄉河南新鄭的福壽園陵園。

人物軼事

十四日,記者前往台灣著名作家柏楊先生位於台北縣新店的住處採訪,了解到柏楊先生所著《醜陋的中國人》的動畫版正在編輯當中,這是柏楊先生封筆後的最大心愿。

據柏楊先生的夫人張香華介紹,柏楊十分關心年輕人的閱讀,在當前,台灣、大陸的許多年輕人很難靜下心來看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不深。柏楊先生看到這種局面很焦急,決定以年輕人喜歡的動畫形式出版自己的作品。

張香華女士稱,前不久,看到台灣的一份報紙,發現竟然在消息的標題上把「巴金」的名字寫成了「金巴」。在這個高節奏的時代, 人們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越來越少。文化人該怎麼辦?

對此,柏楊先生思考認為,新生代對圖像的接受力強,在當前日本動畫泛濫的情況下,要以中國人自己的動畫來影響年輕人。為此,他有了出版動畫版叢書的想法。

張香華拿出柏楊為十一月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柏楊研究中心」成立時寫的贈詞「重回大陸真好」,在「重回大陸真好」的下款,柏楊又寫了「動物」、「動畫」二詞。

張香華稱,「動物」為錯寫,「動畫」是柏楊的心聲,要出版動畫版著作。該書正在編輯過程中。《醜惡的中國人》的思想精髓正在轉化為圖像來闡釋,而柏楊也有了時尚的漫畫形象。據了解,該書將於第二年推出。隨後,這位老人的其它著作也將陸續推出動畫版。

十四日出來會客的柏楊,看起來精神不錯,但據夫人張香華稱,柏楊情緒不好,也不太好好吃飯。他在含糊的言語中,表達了「人生蒼促」,「對歷史要寬容」的想法。

時下的柏楊,語言表達已不是很清楚,但思維清晰,夫人張香華從他隻言片語中,準確地了解其意圖,轉述出來,柏楊在一旁聽了,不停地點頭。

筆名由來

柏楊本名郭衣洞,當年台灣橫貫公路通車前,他曾應邀前往參觀及為沿途景致題名,那時最後一站位於「古柏楊」的隧道尚未竣工,他回家後提筆有感,因而用了「柏楊」為筆名,並一直沿用至今。

不過對柏楊的名字的來源也有另一種說法:河南多柏樹,也多楊樹。柏樹有鱗鱗的葉子,龜裂深褐的皮色,冰雪長青,樹齡可達千年。白楊挺立在深山幽谷之中,風來時嘩嘩作響,動人心魄。這是柏楊的性格,也是他名字的由來。——《醜陋的中國人》時代文藝出版社1987年出版

很多人提到柏楊時會猶豫究竟念柏楊 (bó yáng)還是柏楊 (bǎi yáng),其實正確的讀法應該是(Bó Yáng)。因為台灣還在延續使用繁體字,很多字的讀音也在保持着古代的發音,「柏」的古代讀音為bó。

評論摘要

強烈責任感

知名作家柏楊2008年4月29日凌晨1時12分在台灣新店耕莘醫院病逝,享年89歲。對於柏楊這個名字,一些熱衷於追星的年輕人或許還有些陌生,但對於我們這個年紀的人來說,卻如雷貫耳。當然,新一代的「憤青」想必知道柏楊這個名字,因為相對於「憤青」而言,柏楊算是「憤老」了。

於我而言,知道柏楊,是從他的著作《醜陋的中國人》開始的。當年我出差到北京,順便在新華書店買了一本《醜陋的中國人》,幾乎是一口氣讀完的,由此開始喜歡上了柏楊,並陸陸續續讀了他的一些書。他犀利的文筆至今還在影響我——雖然我寫言論的時候儘量溫和。

事實上,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影響了很多人,尤其是在當代華人世界中流傳最為廣泛。在《醜陋的中國人》一書中,柏楊以「恨鐵不成鋼」的態度,強烈批判中國人的「髒、亂、吵」、「窩裡鬥」、「不能團結」、「死不認錯」等,指出中國傳統文化有一種濾過性疾病使我們的子子孫孫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癒。

柏楊在《醜陋的中國人》一書中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振聾發聵的警句,有的我至今仍記憶猶新,我尤其喜歡他的那句「中國人就像醬缸里的蛆,喜歡在渾濁惡臭的環境裡相互攪來斗去」,太深刻了,可謂力透紙背,入木三分。

今天,柏楊走了,我打算抽空再讀一遍《醜陋的中國人》,以悼念這位不朽的「憤老」。

批判者

馬英九:柏楊去世象徵一個時代的結束

柏老去世象徵一個時代的結束,我不會忘記對柏老的承諾。

——馬英九

據台灣媒體報道,柏楊去世讓其感到很難過。他說,柏老去世象徵一個時代的結束,他不會忘記對柏老的承諾,上任後一定會扮演好角色。

柏楊1985年的著作《醜陋的中國人》,批判華人集體文化和性格上的缺點,引發全球華人社會熱烈爭論。該書在大陸更是擁有大量讀者,引發了長期的爭議和暢銷,也曾經中斷出版。《醜陋的中國人》風行大陸20年,而柏楊先生則一直以「深厚學養、堅韌的道義擔當、直言針砭時弊」為三大利器,有「硬骨頭的文人」之稱。他同時是雜文家、作家、史學家和翻譯家,可謂著作等身,共計有170多部小說、雜文和歷史作品先後面世,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在台海兩岸均擁有廣泛的讀者群,也形成深遠的影響。

基於柏楊在台灣人權和文學史上不能取代的地位,他在台灣備受尊敬。他入院病情穩定後,2008年4月16日馬英九曾前往探視他。據台灣媒體報道,馬英九一進到病房和柏楊緊握雙手,希望他早日康復。馬英九對柏楊表示,他勝選後,還沒來得及高興就開始工作了,因為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但他請柏老放心,一定會全力以赴,戒慎恐懼,臨深履薄,從感恩出發、從謙卑開始,把失去的補回來。馬英九承諾未來會全力以赴,尤其是落實柏楊最關心的人權問題。

躺在病床上的柏楊看到馬英九前來,雖然無法開口講話,但仍是緊握馬英九的雙手,並將兩本新作贈予馬英九。次日,陳水扁也以私人身份前往探訪。

他最大優點就是很溫暖、熱情、嫉惡如仇。以前我教中文,每天要改作業,寫評語,還要參與他的書的各項工作,包括校對啊、封面設計啊。每次我回來,他會跟我說,你辛苦了。這個讓人覺得很溫暖,而我無論如何都做不到,這樣的話說不出口。

他推動着中國人的進步

柏楊自1951年至2006年封筆,寫下了2000多萬字的雄美篇章。由於他太豐富、太淵博、在人文領域涉獵太多的緣故,所以柏楊一直「無法歸類」。

提到柏楊,華人世界裡首先想到的是「中國國民性的批判」、「中國傳統文化弱點的批判」,因為他的批判波及「中國」、「國民性」、「傳統文化」這些至高無上的詞彙,而且像個眼疾手快的大夫一針見血地刺穿了病人的病脈,所以他本人在恨天恨地恨鐵不成鋼地批判的同時,也遭受到潮水般的批判。

批判自己的祖國,在中國並不自柏楊始。近現代孫中山、林語堂、魯迅都對中國提出過痛心疾首的批判。魯迅在70年前批判的「染缸文化」已經能為國人平靜地接受和認真反省,但是柏楊的「醬缸文化」一經提出,仍然掀起軒然大波。儘管如此,長成於上世紀80年代、受到此番點撥中國人,還是在20世紀末開始了文化反省。

對於國民劣根性和傳統文化弱點的批判,柏楊無疑是位新時代的啟蒙者。柏楊研究者朱洪海認為,柏楊的啟蒙意義不僅影響了上世紀70年代末趕考並在上世紀80年代成長起來的600萬精英,並由這群今天處於中堅地位的人發出柏楊的聲音,「藉助600萬精英,柏楊推動着中國人的進步」。

這是柏楊作為師者的最大影響。

中國歷史這部皇皇巨著其實演繹的就是「人史」。然而,柏楊講得最透的絕對是「人學」。但凡提到隋煬帝楊廣者,無不以「暴虐、荒淫」形容之。但是柏楊以入木三分的筆觸,這樣描述35歲以前和35歲以後的楊廣:「他所展示出來的,全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標準領袖,具有肝膽相照、義薄雲天的英雄性格,和救國救民、民胞物與的聖賢抱負。節儉、樸實、謙恭、虛懷若谷、好學不倦、禮賢下士、不愛聲色犬馬。——集人類美德於一身。」筆鋒一轉「可惜他欠缺人類所特有的高級靈魂和情操,他奪嫡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獲得無限權力。」

掀過前塵舊事,柏楊於2004年他84歲高齡時出版了《我們要活得有尊嚴》,從而成為中國人的尊嚴之師。在中國人歷史性的窮人乍富之時,有位師長這么喝一聲是絕對有必要的。

無法歸類的作家柏楊,其實是民族的教育工作者。

個人作品

簡介:《柏楊回憶錄》一書回憶了人文大師柏楊坎坷傳奇的經歷,從他不敢十分確定的出生日期寫起直至七十五年的人生歷程,乖騫的童年時代,辛酸的求學之路,轟轟烈烈的戀愛,夢寐一樣的往事,數度入獄終獲自由,十年雜文,十年通鑑,他的一生總是令人慨之嘆之拍案之欽佩之。特殊的經歷鍛塑了柏楊多變矛盾的性格:他「手持矛槊,出入人間」又「氣質沉靜、文質彬彬」,他嬉笑怒罵、憤世嫉俗又處世天真、富有愛心。

無論讀者眼中的柏楊是什麼樣兒的,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柏楊,他「不斷的滋長,不斷的培養,不斷的追求,永遠有更多、更多的,不斷從往日綿延過來,向未來不停的探索」。讀這本《柏楊回憶錄》,可以使您閱盡柏楊戲劇性的人生,進而走進這位人文大師的內心世界,感受他極富魅力的人格力量。

《柏楊回憶錄》於1996年由遠流出版公司出版,此次春風文藝出版社再版,增添了一些新的篇什,有柏楊先生剛剛完成的《八十有二》,以及《柏楊、張香華給朋友們的新年通函》等,讀者可以從中了解柏楊先生的近況,同時也更加有助於對本書的理解。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