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灌
目錄
柏灌
柏灌,又作柏濩或伯雍,是中國傳說中蜀國(現四川一帶)的第二代統領氏族。他的事跡史書上少有記載,一半認為柏灌氏統治了古蜀國550年左右(一直持續到公元前11世紀中旬,因為有史書記載魚鳧參加了牧野之戰)。一半認為柏灌的部族活動中三星堆遺址、四川彭州市一帶。據說溫江區壽安鎮長青村有一座方圓4畝、高3米的圓形土丘,被當地人稱作「八卦山」或「八卦墓」,《溫江縣誌》記載當地傳說那是柏灌之墓,「八卦」是「柏灌」的訛寫。柏灌氏以鳥為圖騰,有說柏灌是「伯鶴」的訛寫。
歷史介紹
為何關於柏灌的名字會有如此多的分歧?究其原因,歷史上,在文字產生之前,古人一般用史詩記載本族的歷史。部落的祭司是這些史詩的保存者,一到祭祀、施法時,便吟唱出來,祭司死後,將史詩背給繼任者,這樣一代一代傳承下來。古文獻對於遠古歷史的記載,常常依據這些口傳下來的史詩。西漢揚雄的《蜀王本紀》大抵也不會例外,當時的蜀人大抵還會流傳着一些先王的傳說。據此,揚雄寫道,"蜀王之先名蠶叢,後代名曰柏濩,後者名魚鳧。此三代各數百歲,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頗隨王去","魚鳧田於湔山,得仙。今廟祀之於湔。時蜀民稀少"。在這裡,揚雄筆下的蜀王,都是一些神仙。不過,他並沒有單獨論及柏灌,由此可以判斷,自西漢以來,關於蜀王柏灌的記載或傳說,便鮮有人聞,揚雄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古蜀人先祖為冉族和羌族合化的蜀族:冉族是從岷江上遊興起的土着民族,羌族是從西北遷徙過來的民族。
蜀地文明分為幾個時期:蜀山氏冉族、蠶叢氏羌族、柏灌氏羌族、魚鳧氏冉族、開明氏蜀族(蜀族是合化的民族)。蜀族是先秦時期一個不同於華夏族文化的民族(華夏族也是合化的民族)。
發展過程
蠶叢氏羌族部落
公元前????年,黃帝娶蜀山氏的女子為妃,生下一男嬰。男嬰長大後是"目縱"(即雙瞳),居岷山下的石穴里。他善於養蠶,因"教民蠶桑"有功,而被部族人稱作"蠶叢"。後成為蜀地羌族首領。《華陽國志-蜀志》中有着這樣的記載:有蜀侯蠶叢,其縱目。蠶叢,即蠶叢氏,是蜀人的先王。
公元前1613年,商朝君王祖甲執政後期,蠶叢氏部落不屈服商朝人的控制,領導部族奮起反抗,結果弱不勝強,戰死岷山,族人四處逃散,他們的一支,"從茂汶盆地的東面翻過與岷山相連的玉壘山脈進入四川盆地的西北沿",志在伺機重新抗爭。
商王廩辛繼位初,羌方在今陝、甘一帶重又崛起,屢犯商王朝,常使商戍軍遭到很大損失,促使廩辛決定用兵平定西戎。商王廩辛針對羌方武裝力量強悍等特點,戰前進行全面的謀劃和布置,一面命戍軍暫避敵鋒,待機而動,一面組織精銳部隊適時增援抗擊羌方進犯,打散了蠶叢氏部落,蠶叢氏首領被射殺。
柏灌氏羌族部落
由於不堪長期征戰,一部分羌人隨着一位青年重新進入今四川盆地,以躲避戰爭。他們來到一處有河流流經的柏樹林(今彭州)落腳,那裡有豐富的銅礦和玉石、陶土可供生活需用。一些人發現林間有白鶴棲息,想着像白鶴那樣飛離了戰爭,於是在青年的倡議下改稱部族為"柏灌氏",那位帶領大家安家的青年人被推舉為新的部落首領。領地範圍涵蓋今彭州、什邡、郫縣一帶。正如某些考古學家所言,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玉石器上有鶴的模樣,三星堆早期跟蜀王蠶叢有關的話,那麼遺址很可能也跟柏灌部落有關。也有專家認為"柏灌"源自泊灌,意為該部落人民善於種植。
公元前1063年,勢力衰弱的柏灌氏部落被南邊的新起的魚鳧氏部落兼併了。
考古發現
從考古學上看,自1986年以來,成都平原陸續發現了幾處遺址。金沙遺址的年代大抵距今2000多年左右,與柏灌時間不符;三星堆遺址的古文化年代,延續了大約800年,可以分為四期,中間曾經有過嬗變,如果正如某些考古學家所云,三星堆早期跟蜀王蠶叢有關的話,三星堆遺址很可能也是柏灌的國度。蜀王柏灌在考古學上也是說得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