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檸檬瘡痂病

檸檬瘡痂病
原圖鏈接

柑橘瘡痂病又稱疥瘡疤、癩頭疤、麻殼等,是由柑橘痂圓孢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柑橘上的一種病害。新梢生長不良,嚴重時引起大量幼果、嫩葉脫落,未落果實小、畸形,影響果實品質,影響果品價格。

柑橘瘡痂病主要分布在亞熱帶柑橘產區,中國浙江、江西等地發生嚴重。病菌以菌絲體在枝、葉和果實上越冬。春季陰雨多濕,氣溫上升到15℃以上時,越冬病菌產生分生孢子,經風雨或昆蟲傳播侵染新梢和嫩葉,開花時能侵害花瓣和花托,以後又侵害幼果。當氣溫超過25℃時,病菌生長便受抑制。春梢、幼果發病重,夏、秋梢一般發病輕。

目錄

基本信息

 
檸檬瘡痂病
原圖鏈接

中文名:柑橘瘡痂病

外文名:Citrus scab

別 名:癩頭疤

為害作物:溫州蜜柑蕉柑椪柑、檸檬等

為害部位:葉片、枝梢、果實

病 原:柑橘痂圓孢

病原特徵

病原為柑橘痂圓孢(Sphaceloma fawcettii Jenkins),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無性世代屬半知菌亞門(Sphaceloma fawcettii Jenkins),有性世代為(Elsinoe fawcettii But et Jenk.)屬子囊菌亞門。病菌以菌絲體在患病組織內越冬,其為柑橘痂圓孢分生孢子盤多埋於寄主表皮下,後突破表皮;分生孢子梗密集排列,無色、單孢;分生孢子長橢圓形,兩端各有或無一個油滴。分生孢子盤散生或多數聚生,近圓形。孢子梗短,無色或灰色圓筒形,不分枝,有隔膜0-3個,大小(12-22)微米×(3-4)微米。分生孢子着生分生孢子梗頂端,長橢圓形,單胞,無色,內有油球,大小(6-8.5)微米×(2.58-3.5)微米。生長最適溫度15-23℃,最高溫度為28-32℃。

受害症狀

檸檬瘡痂病主要為害新梢、幼葉、幼果、葉片受害狀出現油漬形小黃斑,葉背突起呈漏斗狀,葉面凹陷,嚴重時樹梢變短,葉片扭曲畸形,果實症狀出現許多瘤狀突起,該病是一種引起,主要借風雨及昆蟲傳播,陰雨多濕是重要的發病條件。[1]

傳播途徑

1、瘡痂病病菌一般在病部(病葉、病果)越冬,當氣溫達到15℃時,借風、雨和昆蟲傳播。

2、在10~23℃最適宜瘡痂病的發生,在陰雨連綿時最容易發生。

流行規律

橘類最易感病,柑類、柚類檸檬次之,而甜橙類及金柑類較抗病。溫度和濕度是該病發生、流行的決定因素,最適溫度是20-23℃,超過24℃時停止發生。多雨季節發病嚴重。苗木或幼齡樹發病重,老齡樹發病輕。

天氣因子關係:在適溫範圍內,溫度對瘡痂病的發生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中國浙江青田縣春季雨水較多,所以春梢發病比較重。

組織老嫩程度關係:瘡痂病只侵染幼嫩組織,剛抽出而未展開的嫩葉、嫩梢以及剛謝花的幼果最易受侵害,隨着組織不斷老熟,抗病能力逐漸增強,組織完全老熟後則不會感病。春梢、晚秋梢抽梢期,如遇連綿陰雨或早晨霧濃露重,該病即流行。夏梢期由於氣溫較高,一般發病較輕。15年以上樹齡發病較輕,反之較重。

防治方法

1、冬天清園時,將病葉、病枝、病果修剪下,集中帶出園外處理,並用波爾液全園噴霧殺菌,減少越冬病菌。

2、在春梢芽長不超過2毫米和謝花時,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預防。

3、及時做好蟲害的防治工作,在園內勞作時避免對果樹造成損傷。[2]

相關視頻

柑橘您好——柑橘瘡痂病

柑橘幼果瘡痂病治療效果講解,達到的預期效果分析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