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柳子廟記柳子(韋俊海)

柳子廟記柳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柳子廟記柳子》中國當代作家韋俊海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柳子廟記柳子

曾有人把「桂林山水甲天下,永州山水甲桂林」的詩句寫在永州歷史文化的名錄里。我想,永州作為教科書中出現最多的城市之一,讓全國的學生都記住了湖南南邊的這座美麗的小城。

柳宗元的《永州八記》、《江雪》、《捕蛇者說》等在古人的筆中,永州被描繪成了中國山水田園詩的天堂,瀟湘二水的匯合也使之有了「瀟湘」的稱號。

我走進永州零陵古城。光聽名字就充滿了詩情畫意。這裡沒有遊人如織的旅行團,只有當地百姓穿行的身影;沒有宰客的商鋪,村口破舊的小賣部或許能幫你解解饞。夜色降臨時,高懸的燈籠點點紅光影影綽綽映在水中,坐在鄰水的長廊下,吹着晚風,吃着小吃,聽行人歡聲笑語。仿佛被遺忘的不是古城,而是時光。其實,零陵古城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古」,它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所建造的仿古建築,但並不妨礙它成為永州的地標性景點,若你喜歡熱鬧的人氣,可以來這裡走走逛逛。往零陵古城瀟水西岸走,便能走到柳子街。

徜徉在古老滄桑的柳子街青石板,與古代聖賢隔空對話,感受不一樣的唐風宋韻。

柳子街街道兩側大量原汁原味的民國建築、古樸的青石板路、蹲坐在家門口曬太陽的老人、清澈見底的愚溪水……遊人如此,仿佛步入另一個時空,是個靜心的好去處,柳子廟就坐落在柳子街上。

柳子廟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愚溪從廟前蜿蜒流過。柳子廟是專為紀念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柳宗元的祠廟建築,又名「柳子厚祠堂」。始建於北宋至和三年(1056),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遷建於現址,清光緒三年(1877)重建。2001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柳子廟為磚木結構,進入大門可見一座雙檐八柱戲台,殿中有柳宗元塑像供人祭祀。廟的對面有一條小溪,就是柳宗元詩中多次提到的愚溪,愚溪的上游就是《小石潭記》中的小石潭。

說起永州,人們首先會想到柳宗元,他在永州寫下許多關於永州的華文詩賦,為永州傳播聲名作出了貢獻。他在很多文章中呼籲官員廉潔自律,秉公執法,因此頗受人們的愛戴,柳子廟就是永州人民為紀念他而築建的。

我想,只要對中國文學史有一點興趣的人,不會不知道柳宗元,因為他的到來,永州山水邂逅了一個偉大的知音,柳宗元從此被稱為柳子,隨着柳子先生的不朽詩文,永州城,也在中國文學史冊上閃爍着動人的光芒,成為千古名城。

一個人與一座城的關係,有時竟是如此生動而奇妙。儘管柳宗元已經離去千年,但走在永州,你還是可以不時聽到有關他的故事,看到他的字,他的畫像、雕塑……柳宗元,這個文氣撲面的名字,令永州城深厚而莊嚴。

柳宗元謫居永州十年,體恤民情,寄情山水,寫下了《永州八記》等大量馳名中外的詩文,鑄就了輝煌的文學成就,永州也因柳宗元而聞名中外。其筆下《永州八記》和大量民本思想的詩詞文章鑄就了中國山水遊記的巔峰之作,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柳文化」,將永州山水展現在世人眼前,擦亮了「零陵古城」這張文化名片,為打造零陵古城旅遊品牌,促進永州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石。

《永州八記》作為山水遊記,文字或奇麗清美,或峭拔峻潔,用精巧的語言刻畫山水之美,毫無鑿斧痕跡,是山水遊記的傑作。《永州八記》也是柳宗元借美好景物來寄託自己的遭遇和怨憤,很大程度上是在極度苦悶中轉而追求精神的寄託。《永州八記》使山水遊記成為了一個獨立的體裁。

走進柳子廟,從中殿拾級而上,便是正殿。柳子塑像安放正中,兩側以「永州八記」為題的十多幅木雕畫幅陪伴。每一幅都是黑底沉金字,加所記八處景點的圖畫。

我面對柳宗元的塑像,專心地感受永州城對柳宗元的無限緬懷,去尋找柳子的足跡,去話柳子的故事……

柳宗元是中唐文壇一顆熠熠發光的星宿,一個10歲就能與人講道論文,時稱「神童」、21歲考中進士、26歲又考上博學弘辭科並進入仕途、在政治上有一番大作為的人,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去了。

柳宗元是那樣的激揚文字、那樣的激揚鬥志。考察唐朝中葉,還沒有一個文人有如柳宗元那樣強烈的變革意識和變革意志的。他極其憎惡他所生的政治時代,朝廷昏庸,藩鎮割據,民不聊生;他極其憎惡他所生的文學時代,六朝駢體文盛行,浮華虛妄之氣遍被文壇。

柳宗元年紀輕輕即「以高文為諸生所宗」。依唐代世風,他完全可以做一個李白式的騷人狂客,「天子呼來不下船,自雲臣是酒中仙」。柳子33歲時便從一名九品上的小官飛升至六品上的禮部員外郎,這是何等英姿勃發,前程似錦。但命運的猙獰也埋藏在這光彩之中。僅僅半年時間,轟轟烈烈的「永貞革新」,柳宗元卻要竭力割除弊政,奮不顧身地投入永貞革新運動,打擊宦官弄權和藩鎮割據,強化朝政,制裁貪暴,進用賢能,減免稅賦,以一腔青春熱血去衝鋒陷陣,成為王叔文改革派的一員驍將。而正是這場政治改革讓他的命運發生陡轉,就在激烈的政權鬥爭中徹底失敗。33歲就駛入了人生的冰河期。柳宗元、劉禹錫等改革者們全部被流貶到邊遠之地。永貞元年9月,愁緒滿懷的柳宗元悄悄離開長安,帶着67歲的老母盧氏和幾個僕人經三個月艱難行程抵達永州。

永州十年,艱苦卓絕,卻未能消磨柳子通過讀書著述而求萬世之名的心志與信念。十年裡,他與村夫野老來往密切,走訪街頭巷尾,親自下地勞動,眼界大為開闊,思想也更加深刻。十年裡,柳子發奮創作的雄深雅健的論說文,繪時鞭濁的寓言,傳示後世的傳記文,深得騷學的辭賦詩歌,數量和質量都達到他一生創作中的巔峰,尤其是他的「永州八記」。

穿過正殿後門,步入碑廊,便可看到最為著名的「三絕碑」,這是庭院最為精華之所在。

柳宗元在柳州去世後,韓愈為其作碑文,頌揚柳宗元的事跡。200多年後,蘇東坡書之。南宋嘉定十年(1217),蘇軾之作首次被刻碑於柳州羅池廟,世稱「三絕碑」。這塊石碑中,寫着的是柳宗元的事;碑文作者:韓愈;書者:蘇軾。因這三個燭照中國文學史的人物奇蹟般地神聚於一碑之中,後人遂稱之為「三絕碑」。永州司理劉可勤見讀碑文,敬慕柳子其人其文,遂令人摹刻安放於永州柳子祠中。

經過千年的時光流徙,「三絕碑」保存了下來。不必說戰亂頻仍的歲月,就是在承平的流年裡,也有無數名與利的明槍暗箭之爭鬥,足以讓它粉身碎骨一百次。可是,它被保存下來了。這是一座城以世世代代的努力,去表現對一個人最深刻的愛與護衛。

三絕碑,是柳宗元的史實,更是永州千年的奇蹟。我站在碑前,門外正小雨瀝瀝,這雨也落了千年,一頭牽着柳宗元憂苦的目光,一頭繫着我的驚惶,從空間的維度里,是我不遠千里來看他,但從時間維度里,也是他不遠千年在此等我!我仰視着柳宗元,我似乎不知道要對他說什麼。我想,我曾一字不漏地背誦過《小石潭記》,在我年少的想像中,柳子厚是個面容開朗身材微胖的率性文人,這一次的永州之行,改變了我的想象,他遠不止是一個成就斐然的思想家、文學家那麼簡單。

桂花陣陣清雅的香氣隨着雨霧瀰漫,離三絕碑不遠處,一棵巨大的丹桂樹正如火如荼地開花,整棵樹像高高擎着的一大杯紅酒,在風中輕輕搖晃着,不時灑落一陣陣酒汁的紅雨。我忍不住從地下掬起一捧,看那無數細細的小花,每一朵都認真地開成四瓣,這滿樹滿地清香脫俗的小花兒,難道是一部離散了的四言詩?它們詠誦的是什麼呢?驚嘆永州的巨大變化嗎?

如果柳宗元能見到現在的永州,他應該有百倍於我見到「柳子廟」的驚駭吧。

我想,沒有永州的山水美景,絕不會有柳宗元的山水美文。正如茅坤所言:「柳宗元與山川兩相遇,非子厚之困且久,不能搜岩穴之奇;非岩穴之怪且奇,亦無亦發子厚之文。」茅坤之言,絕妙之至,深刻之極!一語道破根本所在:柳宗元山水美文之源為永州山水。永州之山不以雄偉險峻而以奇特秀美著稱,那些形狀奇異的山石,或如城牆城堡,或似牛羊熊黑,或列或跪,或立或仆,千姿百態美不勝收,凡有石的地方,便有在石縫裡頑強生長的成片茂密的山竹、嘉木,山風吹來,偃仰起伏,搖曳生姿,韻味無窮,引起人們的不盡聯想

而今,「柳子廟」成為了永州文化旅遊打卡地和集散地。在零陵古城,循着柳子的足跡,沿柳子街前行,尋找《永州八記》的舊跡,聽瀟水蕭蕭,我乘船沿瀟水河而行,水面寬闊流金散銀,江邊大廈霓虹倒映,遠處笙歌不斷。仁者在這裡樂山,智者在這裡樂水。但人比山水更有情,吃一碗永州米粉,嘗一餐永州血鴨,還有「安東雞」,感受永州人熱情豪放

永州鮮活鮮亮地從瀟湘腹地拔地而起,含蓄內斂,沉靜靈秀,將一方山水和諧地攬在懷抱,在改革開放中與時倶進又風貌獨具。中秋的藍天和碧水映出零陵古城特有的明媚,眼睛和皮膚都能告訴我,這是個溫柔多雨的地方,與北方的凜冽寒風、雪花紛飛、四季分明截然不同。

站在瀟江大橋遠眺,滿眼的綠在整潔的街道,錯落的樓群穿行,一座座挺拔的山峰,浩浩蕩蕩的江水逶迤東去……

豐富的永州,多彩的永州,繁花似錦的永州早已不是柳宗元的窮鄉僻壤,敝陋之地,如果說自然與文化的結合,釀就了悠久的生態文明,體現了永州的古雅風情,而現代文明的發展和匯聚,更使永州崛起於神州大地,使世界為之刮目。

入夜,瀟水河兩岸,燈火和繁星都綴到了天上,在這片歷史現實交匯的土地上,「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永州優化環境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的生命線。對接東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批新企業、新產業強勢崛起。在永州這片活力與速度的土地上,讓中國人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永州速度」。

我想,一個城市的揚名,不在GDP ,在它的文化。哪座城市的文化信息最強、覆蓋最廣,哪座城市就最有名。永州也一樣,不用我過多的介紹,她已經名聲在外。我相信,一座城市有如一個人,是有文化的,有氣質的,有內斂沉穩或奔放灑脫的面貌,那已經是完美的了。

我是一位作家,在永州只是人生的過客,只負責帶走對它的美好回憶。[1]

作者簡介

韋俊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