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柳子庙记柳子(韦俊海)

柳子庙记柳子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柳子庙记柳子》中国当代作家韦俊海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柳子庙记柳子

曾有人把“桂林山水甲天下,永州山水甲桂林”的诗句写在永州历史文化的名录里。我想,永州作为教科书中出现最多的城市之一,让全国的学生都记住了湖南南边的这座美丽的小城。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在古人的笔中,永州被描绘成了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天堂,潇湘二水的汇合也使之有了“潇湘”的称号。

我走进永州零陵古城。光听名字就充满了诗情画意。这里没有游人如织的旅行团,只有当地百姓穿行的身影;没有宰客的商铺,村口破旧的小卖部或许能帮你解解馋。夜色降临时,高悬的灯笼点点红光影影绰绰映在水中,坐在邻水的长廊下,吹着晚风,吃着小吃,听行人欢声笑语。仿佛被遗忘的不是古城,而是时光。其实,零陵古城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古”,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所建造的仿古建筑,但并不妨碍它成为永州的地标性景点,若你喜欢热闹的人气,可以来这里走走逛逛。往零陵古城潇水西岸走,便能走到柳子街。

徜徉在古老沧桑的柳子街青石板,与古代圣贤隔空对话,感受不一样的唐风宋韵。

柳子街街道两侧大量原汁原味的民国建筑、古朴的青石板路、蹲坐在家门口晒太阳的老人、清澈见底的愚溪水……游人如此,仿佛步入另一个时空,是个静心的好去处,柳子庙就坐落在柳子街上。

柳子庙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愚溪从庙前蜿蜒流过。柳子庙是专为纪念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的祠庙建筑,又名“柳子厚祠堂”。始建于北宋至和三年(1056),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迁建于现址,清光绪三年(1877)重建。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柳子庙为砖木结构,进入大门可见一座双檐八柱戏台,殿中有柳宗元塑像供人祭祀。庙的对面有一条小溪,就是柳宗元诗中多次提到的愚溪,愚溪的上游就是《小石潭记》中的小石潭。

说起永州,人们首先会想到柳宗元,他在永州写下许多关于永州的华文诗赋,为永州传播声名作出了贡献。他在很多文章中呼吁官员廉洁自律,秉公执法,因此颇受人们的爱戴,柳子庙就是永州人民为纪念他而筑建的。

我想,只要对中国文学史有一点兴趣的人,不会不知道柳宗元,因为他的到来,永州山水邂逅了一个伟大的知音,柳宗元从此被称为柳子,随着柳子先生的不朽诗文,永州城,也在中国文学史册上闪烁着动人的光芒,成为千古名城。

一个人与一座城的关系,有时竟是如此生动而奇妙。尽管柳宗元已经离去千年,但走在永州,你还是可以不时听到有关他的故事,看到他的字,他的画像、雕塑……柳宗元,这个文气扑面的名字,令永州城深厚而庄严。

柳宗元谪居永州十年,体恤民情,寄情山水,写下了《永州八记》等大量驰名中外的诗文,铸就了辉煌的文学成就,永州也因柳宗元而闻名中外。其笔下《永州八记》和大量民本思想的诗词文章铸就了中国山水游记的巅峰之作,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柳文化”,将永州山水展现在世人眼前,擦亮了“零陵古城”这张文化名片,为打造零陵古城旅游品牌,促进永州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石。

《永州八记》作为山水游记,文字或奇丽清美,或峭拔峻洁,用精巧的语言刻画山水之美,毫无凿斧痕迹,是山水游记的杰作。《永州八记》也是柳宗元借美好景物来寄托自己的遭遇和怨愤,很大程度上是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永州八记》使山水游记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体裁。

走进柳子庙,从中殿拾级而上,便是正殿。柳子塑像安放正中,两侧以“永州八记”为题的十多幅木雕画幅陪伴。每一幅都是黑底沉金字,加所记八处景点的图画。

我面对柳宗元的塑像,专心地感受永州城对柳宗元的无限缅怀,去寻找柳子的足迹,去话柳子的故事……

柳宗元是中唐文坛一颗熠熠发光的星宿,一个10岁就能与人讲道论文,时称“神童”、21岁考中进士、26岁又考上博学弘辞科并进入仕途、在政治上有一番大作为的人,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去了。

柳宗元是那样的激扬文字、那样的激扬斗志。考察唐朝中叶,还没有一个文人有如柳宗元那样强烈的变革意识和变革意志的。他极其憎恶他所生的政治时代,朝廷昏庸,藩镇割据,民不聊生;他极其憎恶他所生的文学时代,六朝骈体文盛行,浮华虚妄之气遍被文坛。

柳宗元年纪轻轻即“以高文为诸生所宗”。依唐代世风,他完全可以做一个李白式的骚人狂客,“天子呼来不下船,自云臣是酒中仙”。柳子33岁时便从一名九品上的小官飞升至六品上的礼部员外郎,这是何等英姿勃发,前程似锦。但命运的狰狞也埋藏在这光彩之中。仅仅半年时间,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柳宗元却要竭力割除弊政,奋不顾身地投入永贞革新运动,打击宦官弄权和藩镇割据,强化朝政,制裁贪暴,进用贤能,减免税赋,以一腔青春热血去冲锋陷阵,成为王叔文改革派的一员骁将。而正是这场政治改革让他的命运发生陡转,就在激烈的政权斗争中彻底失败。33岁就驶入了人生的冰河期。柳宗元、刘禹锡等改革者们全部被流贬到边远之地。永贞元年9月,愁绪满怀的柳宗元悄悄离开长安,带着67岁的老母卢氏和几个仆人经三个月艰难行程抵达永州。

永州十年,艰苦卓绝,却未能消磨柳子通过读书著述而求万世之名的心志与信念。十年里,他与村夫野老来往密切,走访街头巷尾,亲自下地劳动,眼界大为开阔,思想也更加深刻。十年里,柳子发奋创作的雄深雅健的论说文,绘时鞭浊的寓言,传示后世的传记文,深得骚学的辞赋诗歌,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他一生创作中的巅峰,尤其是他的“永州八记”。

穿过正殿后门,步入碑廊,便可看到最为著名的“三绝碑”,这是庭院最为精华之所在。

柳宗元在柳州去世后,韩愈为其作碑文,颂扬柳宗元的事迹。200多年后,苏东坡书之。南宋嘉定十年(1217),苏轼之作首次被刻碑于柳州罗池庙,世称“三绝碑”。这块石碑中,写着的是柳宗元的事;碑文作者:韩愈;书者:苏轼。因这三个烛照中国文学史的人物奇迹般地神聚于一碑之中,后人遂称之为“三绝碑”。永州司理刘可勤见读碑文,敬慕柳子其人其文,遂令人摹刻安放于永州柳子祠中。

经过千年的时光流徙,“三绝碑”保存了下来。不必说战乱频仍的岁月,就是在承平的流年里,也有无数名与利的明枪暗箭之争斗,足以让它粉身碎骨一百次。可是,它被保存下来了。这是一座城以世世代代的努力,去表现对一个人最深刻的爱与护卫。

三绝碑,是柳宗元的史实,更是永州千年的奇迹。我站在碑前,门外正小雨沥沥,这雨也落了千年,一头牵着柳宗元忧苦的目光,一头系着我的惊惶,从空间的维度里,是我不远千里来看他,但从时间维度里,也是他不远千年在此等我!我仰视着柳宗元,我似乎不知道要对他说什么。我想,我曾一字不漏地背诵过《小石潭记》,在我年少的想像中,柳子厚是个面容开朗身材微胖的率性文人,这一次的永州之行,改变了我的想象,他远不止是一个成就斐然的思想家、文学家那么简单。

桂花阵阵清雅的香气随着雨雾弥漫,离三绝碑不远处,一棵巨大的丹桂树正如火如荼地开花,整棵树像高高擎着的一大杯红酒,在风中轻轻摇晃着,不时洒落一阵阵酒汁的红雨。我忍不住从地下掬起一捧,看那无数细细的小花,每一朵都认真地开成四瓣,这满树满地清香脱俗的小花儿,难道是一部离散了的四言诗?它们咏诵的是什么呢?惊叹永州的巨大变化吗?

如果柳宗元能见到现在的永州,他应该有百倍于我见到“柳子庙”的惊骇吧。

我想,没有永州的山水美景,绝不会有柳宗元的山水美文。正如茅坤所言:“柳宗元与山川两相遇,非子厚之困且久,不能搜岩穴之奇;非岩穴之怪且奇,亦无亦发子厚之文。”茅坤之言,绝妙之至,深刻之极!一语道破根本所在:柳宗元山水美文之源为永州山水。永州之山不以雄伟险峻而以奇特秀美著称,那些形状奇异的山石,或如城墙城堡,或似牛羊熊黑,或列或跪,或立或仆,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凡有石的地方,便有在石缝里顽强生长的成片茂密的山竹、嘉木,山风吹来,偃仰起伏,摇曳生姿,韵味无穷,引起人们的不尽联想

而今,“柳子庙”成为了永州文化旅游打卡地和集散地。在零陵古城,循着柳子的足迹,沿柳子街前行,寻找《永州八记》的旧迹,听潇水萧萧,我乘船沿潇水河而行,水面宽阔流金散银,江边大厦霓虹倒映,远处笙歌不断。仁者在这里乐山,智者在这里乐水。但人比山水更有情,吃一碗永州米粉,尝一餐永州血鸭,还有“安东鸡”,感受永州人热情豪放

永州鲜活鲜亮地从潇湘腹地拔地而起,含蓄内敛,沉静灵秀,将一方山水和谐地揽在怀抱,在改革开放中与时倶进又风貌独具。中秋的蓝天和碧水映出零陵古城特有的明媚,眼睛和皮肤都能告诉我,这是个温柔多雨的地方,与北方的凛冽寒风、雪花纷飞、四季分明截然不同。

站在潇江大桥远眺,满眼的绿在整洁的街道,错落的楼群穿行,一座座挺拔的山峰,浩浩荡荡的江水逶迤东去……

丰富的永州,多彩的永州,繁花似锦的永州早已不是柳宗元的穷乡僻壤,敝陋之地,如果说自然与文化的结合,酿就了悠久的生态文明,体现了永州的古雅风情,而现代文明的发展和汇聚,更使永州崛起于神州大地,使世界为之刮目。

入夜,潇水河两岸,灯火和繁星都缀到了天上,在这片历史现实交汇的土地上,“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永州优化环境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生命线。对接东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批新企业、新产业强势崛起。在永州这片活力与速度的土地上,让中国人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永州速度”。

我想,一个城市的扬名,不在GDP ,在它的文化。哪座城市的文化信息最强、覆盖最广,哪座城市就最有名。永州也一样,不用我过多的介绍,她已经名声在外。我相信,一座城市有如一个人,是有文化的,有气质的,有内敛沉稳或奔放洒脱的面貌,那已经是完美的了。

我是一位作家,在永州只是人生的过客,只负责带走对它的美好回忆。[1]

作者简介

韦俊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