栎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栎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科; 壳斗科
属; 栎属
字体简介
拼音:lì、yuè
注音:ㄌㄧˋ、ㄩㄝˋ
部首:木,部外笔画:5,总笔画:9
五笔86:SQIY,五笔98:STNI
仓颉:DHVD
郑码:FRKO
笔顺编号:123435234
四角号码:4299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680E
基本字义
栎lì ㄌㄧˋ
◎ 落叶乔木,叶子长椭圆形,结球形坚果,叶可喂蚕;木材坚硬,可制家具,供建筑用,树皮可鞣皮或做染料。亦称"麻栎"、"橡";通称"柞树"。
其它字义
栎:yuè ㄩㄝˋ
◎ 〔~阳〕地名,在中国陕西省。
方言集汇
◎粤语:lik1
◎客家话:[梅州腔] lit8 jok8 lep7 [海陆丰腔] lit8 sok7 [客语拼音字汇] lid6 [宝安腔] lit8 | jok8 [客英字典] lit8 [台湾四县腔] lit8 sok7
◎潮州话:lêh8
汉字演变 "栎"字演变过程
汉字释义 栎:[lì ]
落叶乔木,叶子长椭圆形,结球形坚果,叶可喂蚕;木材坚硬,可制家具,供建筑用,树皮可鞣皮或做染料。亦称"麻栎"、" 橡 ";通称"柞树"。
栎[yuè ]
〔~阳〕地名,
在今陕西省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关庄与御宝村之间。战国初期,秦献公和秦孝公在此建都。
出处
原文
语出《山海经-西山经》: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名曰栎,食之已痔。
译文
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鹌鹑鸟,但长着黑色的花纹和红色的颈毛,名称是栎,人吃了它的肉可以治愈痔疮。
植物简介
壳斗科(Fagaceae)栎属植物的通称,不包括青冈属(Cyclobalanopsis) 又名橡、柞、槲、枹、青冈等。全世界有300多种,广泛分布在北半球的欧、亚、非、美四洲。中国有51种,14变种,1变型;引入栽培历史较长的有2种。分布全国各省区,多为组成森林的重要树种。
形态特征
常绿或落叶乔木,稀为灌木。单叶互生,披针形,椭圆形或倒卵形,叶缘有锯齿或波状裂片,稀全缘。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为下垂葇荑花序,花被和雄蕊均为4~6枚,有时较多
- 雌花单生或数朵生于一总梗上排成穗状。果实为坚果,基部有杯状壳斗(橡椀)包着。壳斗外壁有鳞片状、瘤状、刺状小苞片,覆瓦状排列。栎木俗称柞木。重、硬、生长缓慢,心边材区分明显。纹理直或斜,耐水耐腐蚀性强,加工难度高,但切面光滑,耐磨损,胶接要求高,油漆着色、涂饰性能良好...
生长习性
落叶栎类多为喜光树种。一般较耐寒,其中尤以蒙古栎、辽东栎、槲树耐寒性最强,其次是麻栎、栓皮栎和锐齿槲栎,而枹栎、短柄枹栎、黄山栎、白栎和小叶栎等则较喜温暖,水青冈对霜冻较敏感。常绿栎类较耐荫。一般对热量要求高,但其中檀子栎、川滇高山栎较耐寒,而巴东栎等则耐寒程度差。从水分条件看,落叶栎较耐干旱,而常绿栎类较喜湿润,耐旱力较强的有麻栎、栓皮栎、辽东栎、蒙古栎等,较喜湿润的如白栎、枹栎、黄山栎、小叶栎等。栎树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中性土、石灰性土和酸性土都能生长。抗烟尘,耐火力强,深根性,萌芽力强。生长速度由于种类不同而差异较大,其中以麻栎、栓皮栎生长较快。
物种分布
在中国除新疆只有栽培种外,全国都有野生栎类分布。
品种分类
麻类
落叶乔木,叶片披针形或长椭圆形,稀倒披针形。壳斗外面的小苞片为钻形,常反曲。坚果 2年成熟。中国有 3种1变种。主要种类有:①麻栎(Q.acutissima)。高可达30米,胸径1米以上,树皮深灰褐色,深纵裂。幼枝被灰黄色柔毛,后渐脱落,老时灰黄色,具淡黄色皮孔。冬芽圆锥形,被柔毛。叶片形态多样,通常为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9厘米,宽2-6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叶缘有刺芒状锯齿,叶片两面同色,幼时被柔毛,老时无毛或叶背面脉上有柔毛,侧脉每边13-18条;叶柄长1-3 (-5) 厘米,幼时被柔毛,后渐脱落。雄花序常数个集生于当年生枝下部叶腋,有花1-3朵,花柱30壳斗杯形,包着坚果约1/2,连小苞片直径2-4厘米,高约1.5厘米;小苞片钻形或扁条形,向外反曲,被灰白色绒毛。坚果卵形或椭圆形,直径1.5-2厘米,高1.7-2.2厘米,顶端圆形,果脐突起。花期3-4月,果期翌年9-10月。 北自辽宁,南至海南,西至四川、甘肃,东至福建,西南至云南均有分布。华北垂直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在云南达海拔2200米。也见于朝鲜、日本和越南。②栓皮栎(Q.variabilis)。与麻栎近似,但树皮木栓层发达,老叶背面有星状绒毛,坚果顶端平。分布区北自辽宁,南至广东北部,东自台湾,西至甘肃;垂直分布在河北为海拔1000米以下,台湾达1500米,云南、四川可达海拔2500米。
木材为环孔材,边材淡红褐色,心材红褐色,气干密度0.8克/立方厘米,材质坚硬,纹理直或斜,耐腐朽,气干易翘裂;供枕木、坑木、桥梁、地板等用材;叶含蛋白质13.58%,可饲柞蚕;种子含淀粉56.4%,可作饲料和工业用淀粉;壳斗、树皮可提取栲胶。
麻栎类
落叶乔木,叶片披针形或长椭圆形,稀倒披针形。壳斗外面的小苞片为钻形,常反曲。坚果 2年成熟。中国有 3种1变种。主要种类有:①麻栎(Q.acutissima)。高可达30米, 胸径1米以上,树皮木栓层不发达。小枝微有毛。壳斗碗形,小苞片呈木质粗刺形,反曲,坚果顶端圆。北自辽宁,南至海南,西至四川、甘肃,东至福建,西南至云南均有分布。华北垂直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在云南达海拔2200米。也见于朝鲜、日本和越南。②栓皮栎(Q.variabilis)。与麻栎近似,但树皮木栓层发达,老叶背面有星状绒毛,坚果顶端平。分布区北自辽宁,南至广东北部,东自台湾,西至甘肃;垂直分布在河北为海拔1000米以下,台湾达1500米,云南、四川可达海拔2500米。
槲类
落叶乔木,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叶缘有粗大锯齿或波状裂片,壳斗外面的小苞片鳞片状或线状披针形。中国有13个种及变种。主要种类有:①蒙古栎(Q.mongolica)。又名蒙古柞。高可达 25米,胸径可达1.2米。叶片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叶缘波状裂齿,侧脉7~11对,两面无毛,叶柄短或近无柄。壳斗的鳞片呈瘤状突起。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等省(自治区)。垂直分布吉林在海拔1000米以下,河北可达海拔2400米。苏联、朝鲜也有分布。②辽东栎(Q.liaotungensis)。又名辽东柞。形态与蒙古栎类似,但侧脉一般在 7对以下,壳斗外的小苞片不呈瘤状而是鳞片状。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四川省西北部;垂直分布河北在海拔1600米以下,四川达海拔2600米。③锐齿槲栎(Q.alienavar.acu-teserrata)。乔木,小枝通常无毛,叶片倒卵形,叶缘粗大锯齿,叶背被星状毛,叶柄长2~3厘米。壳斗的小苞片鳞片状。分布区北自辽宁,南至浙江、江西、广东北部,西至甘肃,西南至四川、云南。也见于朝鲜。④白栎(Q.fabri)。高可达25米,胸径60厘米。小枝被灰色绒毛,老叶背面有绒毛,沿叶背中脉有长毛,叶具柄或近无柄。壳斗小苞片呈鳞片状。主要分布长江流域南北各省(自治区),北达河南、山东。朝鲜也有分布。⑤短柄枹栎(Q.serratavar.brevipetiolata)。 叶常集生于小枝顶端,叶形变化大,叶缘锯齿具腺,叶柄短,长不及10毫米。分布北自山东,南至福建,西至四川。
日本也有。⑥槲树(Q.dentata)又名柞栎或波罗栎。乔木,小枝粗壮,密被褐色绒毛。叶片倒卵形,叶缘波状,两面密被毛,叶柄极短。壳斗的小苞片线状披针形,反曲,上面红褐色,坚果顶端宿存长花柱。分布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华东(包括台湾)。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产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生于海拔100-2 000米的向阳山坡,常与其他树种组成混交林或成小片纯林。
木材坚硬,耐腐,纹理致密,供建筑、家具及薪炭等用材;种子富含淀粉,壳斗、树皮富含单宁。
高山类
常绿乔木或灌木,叶一般较小,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顶端圆钝,全缘或刺状锯齿,中脉呈"之"字形弯曲,叶柄短,很少达10毫米。中国有12种及变种。主要种类有:①川滇高山栎(Q.aquifolioides)。又名巴郎山栎。乔木或灌木,高可达20米,幼枝被黄褐色星状毛。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2.5~7厘米,叶缘刺状齿或全缘,叶背被黄褐色星状毛及鳞秕。壳斗小苞片鳞片状,坚果当年成熟。分布于贵州、四川、云南、西藏;垂直分布在海拔2000~4000米。②黄背栎(Q.pannosa)。又名污毛山栎。 形态与前者近似,叶背被多层棕色绒毛。坚果 2年成熟。分布于四川、云南和西藏。 ③刺叶高山栎(Q.spinosa)。形态与川滇高山栎类似,但叶面皱褶不平,叶两面被稀疏星状毛,叶背中脉下段及叶柄密被棕色星状毛。分布于秦岭以南、五岭以北各省(自治区)。
巴东类
常绿或半常绿乔木,高达25米,胸径达80厘米,树皮灰褐色,条状开裂。小枝幼时被灰黄色绒毛,后渐脱落。叶片椭圆形、卵形、卵状披针形,长6-16厘米,宽2.5-5.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稀为浅心形,叶缘中部以上有锯齿,有时全缘,叶片幼时两面密被棕黄色短绒毛,后渐无毛或仅叶背脉腋有簇生毛,叶面中脉、侧脉平坦,有时凹陷,侧脉每边10-13条;叶柄长1-2厘米,幼时被绒毛,后渐无毛;托叶线形,长约1厘米,背面被黄色绒毛。雄花序生于新枝基部,长约7厘米,花序轴被绒毛,雄蕊4-6;雌花序生于新枝上端叶腋,长1-3厘米。壳斗碗形,包着坚果1/3-1/2,直径0.8-1.2厘米,高4-7毫米;小苞片卵状披针形,长约1毫米,中下部被灰褐色柔毛,顶端紫红色,无毛。坚果长卵形,直径0.6-1厘米,高1-2厘米,无毛,柱座长2-3毫米,果脐突起,直径3-5毫米。花期4-5月,果期11月。
产陕西、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生于海拔700-2 700米的山坡、山谷疏林中。在四川金佛山海拔1 900米处巴东栎在森林内占重要地位.
木材坚重,气干密度0.722克/立方厘米,供作桩木、农具、木滑轮等用材;树皮及壳斗可制栲胶。
本种分布较广,形态变异很大,小树冬季不落叶,大树在春季有一段落叶期;小树叶长圆形,有明显锯齿,老树叶卵状披针形,全缘。
造林技术
栎类用于造林的树种主要是麻栎、栓皮栎等落叶栎类。栎实成熟时自行脱落,及时采集后用水选法选种。栎实内常有栎实象鼻虫为害,需浸入55℃温水中10分钟,将杀虫处理后的种子晾干,立即播种或混沙埋藏。造林方式有直播造林和植苗造林两种。播种前用水浸泡栎实1~2天,每天换水1~2次,捞出放阴凉处,每天喷水,至种子出芽时即可播种育苗。每亩播种量15~20千克。
直播造林多采用穴播,每亩300~400穴,每穴播种5~6粒,覆土厚6~8厘米。植苗造林宜在早春解冻后(华北)或晚秋落叶后,每亩植300~400株。营造松栎混交林不但生长快,而且病虫害少。可采用带状或行间混交。造林后除草、松土。主要害虫有大袋蛾、舞毒蛾、栎蚕舟蛾、栎纷舟蛾等,主要为害叶部;麻栎象等为害种实;云斑白条天牛蛀害树干。
用途
木材坚硬,射线明显,花纹美观,耐磨损,韧性强,不易折断,较耐腐,供作家具、室内装修、车辆、枕木、桩柱等用。栎实含淀粉50%以上,可作饲料、酿酒、浆纱和彩色印刷用胶。树皮、壳斗含有丰富的单宁,可提制栲胶。落叶栎类的嫩叶可饲养柞蚕(见柞树),老叶可作饲料,但有些落叶栎的嫩叶对家畜有毒(见栎树中毒)。栎木还可用以培养香菇、木耳。栓皮栎的树皮木栓层发达,可制软木。栎材及其枝桠燃烧时火力旺,是很好的薪材树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