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树隙的光影(张雨民)

​​ 树隙的光影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树隙的光影》中国当代作家张雨民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树隙的光影

无论坐高铁、开私家车来到南岳的观光客,还是骑变速车、步行到南岳的驴友,你们都来晚了。你们都已经错过了那个绵延三四十里绿化带进入南岳的时代。

绵延三四十里还只是个里程概念如果说这三四十里夹道全是一个人双臂合抱般粗的松树、桂树相间,行走其间,抬头不见云天,特别是在秋天,桂花香透十里外,与这阵势比较起来,今天人们栽了几排弱不禁风的小树就在电视、报纸上宣传的绿化带,简直就弱爆了。当然,老汉不能说现代人厚颜无耻,只能说,他们生不逢时,没见过大场面

这就是昔日人们进入五岳独秀南岳所感受到的欢迎仪仗。由一万七千多株古木组成,路侧还有大小两棵松树,一俯一仰,低徊顾昐,如母子之相依,因名抱子松,又名龙头松。

唐代狄焕有《咏南岳径松诗》,曰:“一阵雨声归岳峤,两条寒色下潇湘。客吟晚景停孤棹,僧踏青松彻上方。”这个狄焕,是个官二代还是官三代有待考证,但有一点无需质疑,他是唐宰相狄仁杰的后人,他没什么知名度,但狄仁杰让电视剧炒红了,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狄焕曾经在南岳隐居。

想想走在蔽日遮天的林荫大道上进入南岳,以单反相机在龙头松前留下五秀独秀之山的第一张照片,卧槽,真真的极好。

这条壮观的绿化带似乎在唐代就形成了规模,但又有史料说夹道古松为五代十国楚王马殷所植,大约马氏是在原有绿化带基础上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培复吧。反正最早谁种的不知道,既然扯上个大干部,功劳就记他名下了。大约现在的地方官员也这么想的,上任一地,先把显眼的、装门面的城市主干道重新换个装。

据《南岳志》记载,马殷还做了件功德,重建了弥陀寺,改名报国寺,即今天人们见到的祝圣寺。老汉翻史料发现,这条进入南岳的主干道大绿化带也有过兴废与变脸。自唐修,五代培复,为松林大道。明代有段时间松树毁掉了一些,湖南学宪韩阳捐钱补种,松树与桂树相间,成了松桂大道。清末又进行了一次大的种植,仍然又恢复为松林大道。如今到南岳的人,你们进入南岳的路宽多了,平坦多了,但你们不是走在连绵的古松间,你们走在有速度而无风景的107国道上,已经无法慢下来。

[1]

作者简介

张雨民,必读社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