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褐鹃鸠
|
|
中文学名:栗褐鹃鸠
拉丁学名:Ducula badia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目:鸽形目 Columbiformes
科:鸠鸽科 Columbidae
属:鹃鸠属 Macropygia
种:栗褐鹃鸠 M. amboinensis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66
英文俗名:Macropygia amboinensis
保护级别: 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IUCN红色名录: LC(2014) 。
|
栗褐鹃鸠
中等体型(38厘米)、尾长的褐色鹃鸠。头及下体粉褐。雄鸟与斑尾鹃鸠区别为上体无黑色横纹,颈背无绿色,尾下覆羽黄褐色。雌鸟特具浅黄褐色的前额和头顶,下体具黑色细横纹。
虹膜-黄色;嘴-偏粉;脚-粉红。[1]
目录
生态习性
通常成群活动。行动从容,遇到危险时总要停留片刻才起飞。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和嫩芽为食
叫声:繁殖季节作深沉的wua wu叫声。
栖息环境
为留鸟,广布并常见于东南亚的亚高山森林。中国为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的罕见留鸟,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中,有时也出现于林缘和山脚平原,在森林中栖息觅食,也常常群起掠食附近稻田。
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4一7月。常成对营巢繁殖。通常营巢于林中树上枝杈间或灌丛与竹丛间。巢主要由细枝和苔藓等构成。每窝通常产卵1枚。卵的颜色为淡皮黄色,大小为29×21毫米。[2]
分布范围
分布范围:菲律宾、中国台湾。
分布状况:亚种phaea为台湾东南部兰屿岛的常见留鸟。[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