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高利·派克
此條目極大或完全地依賴於某個單一的來源。 (2020年9月) |
此條目或章節內容可能是從某個來源處複製後貼上, (2020年9月15日) |
格利高里·派克[1](1916年4月5日-2003年6月12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美國男演員,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1944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光榮歲月》,從而正式出道。1945年因主演懸疑片《愛德華大夫》而獲得關注。1947年憑藉愛情片《鹿苑長春》獲得第4屆美國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 。1952年主演的劇情片《諜海密碼戰》成為其表演生涯的代表作品之一。1953年憑藉愛情片《羅馬假日》奠定其在影壇的地位。1955年獲得第12屆美國金球獎最受歡迎男演員獎。1958年首度擔任製作人,製作並主演愛情片《錦繡大地》。1963年憑藉懸疑片《殺死一隻知更鳥》獲得第3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1966年主演驚悚片《諜海密碼戰》。1968年獲得美國電影學院終身成就獎 。1970年擔任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席。 1974年開始轉變銀幕形象,在動作片《流浪記》中飾演反派角色。1976年主演的恐怖片《凶兆》獲得北美票房排行榜冠軍 。1980年在主演戰爭片《海狼》後淡出影壇。1982年出演個人首部電視劇《藍與灰》。1989年獲得第4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1993年獲得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熊獎。1999年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第12名 。2000年被愛爾蘭國立大學授予文學博士。2003年6月12日在美國逝世,終年87歲 。格里高利·派克熱心公益慈善。1966年擔任美國癌症協會主席。1971年擔任電影電視救濟金協會主席。1995年擔任洛杉磯圖書館基金會榮譽主席 。
格利高里·派克 | |
---|---|
男演員 | |
英文名 | Gregory Peck |
民族 | 印第安人 |
出生 |
1916年4月5日 美國田納西州 |
職業 | 演員 |
語言 | 英語 |
代表作品 |
《殺死一隻知更鳥》 《諜海密碼戰》 《諜海密碼戰》 |
活躍年代 | 1944年至2000年 |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格里高里·派克 |
---|---|
外文名稱 | Gregory Peck |
別名 | Greg,Father Peck |
國籍 | 美國 |
星座 | 白羊座 |
血型 | A型 |
身高 | 191cm |
出生地 |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拉霍亞 |
出生日期 | 1916年4月5日 |
逝世日期 | 2003年6月12日 |
職業 | 演員 |
畢業院校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語言文學專業 |
代表作品 | 羅馬假日、殺死一隻知更鳥、愛德華大夫、乞力馬扎羅的雪、鹿苑長春 |
主要成就 |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金球獎最佳男主角 美國電影學院終身成就獎 戛納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柏林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肯尼迪中心表演藝術獎和自由勳章 瓊·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席 美國電影學院主席 美國電影協會主席 AFI百年百大演員 |
人物簡介
格利高里·派克出生在美國加州,他的童年十分動盪,五歲的時候父母離異,派克被送去和祖母一起住。日後他回憶說他童年最快樂的時光就是每周一次和祖母去電影院看電影。上學的時候派克迷上了表演,決定當一名演員。他先加入了紐約的鄰家劇場,又在畢業後登上了百老匯的舞台。1942年他在埃默林·威廉的舞台劇《清晨之星》中第一次登場。 1943年他進入好萊塢並於次年出演了他的第一部電影《榮譽之日》。同年他的第二部部電影《國王之鑰》(The Keys To The Kingdom)為他帶來了第一次奧斯卡提名。1945年他又出演了希區柯克的影片《愛德華醫生》並受到好評,此後陸續以《鹿苑長春》(1946)、《君子協定》(1947)、《晴空血戰史》(1949)三部影片接連獲得奧斯卡提名,並以《鹿苑長春》一片獲得金球獎。這時的他已是片約不斷,決定只接拍自己感興趣的影片。派克身高1.91米,他的大多數時候都扮演着高大,正直嚴肅,充滿着英雄主義的美國紳士,這一形象與他本人的性格十分相近(派克在好萊塢的公益事業上享有崇高的名聲),因此演起來十分自如。而1962年那部最終讓他抱得奧斯卡金像獎的《殺死一隻知更鳥》中伸張正義,不畏強暴的律師角色,也正是他這一形象發揮的極致。 但派克本身並不滿足於不斷重複自己,他不斷地嘗試拓寬戲路,使得他演出各種角色都非常深入而逼真,如1961年的經典恐怖片《海角驚魂》。80年代後派克逐漸轉向電視劇。他的最後兩部電影是1991年的《搶錢世界》和《海角驚魂》的重拍版,他在影片中扮演了一個和當年不同的角色。 派克在1968年獲得美國電影學院終身成就獎。派克在政治上是一個自由主義者,1967年他曾獲傑出人道主義獎,還曾獲得自由勳章。在《殺死一隻知更鳥》的奧斯卡頒獎儀式上他曾說過:"在這部影片中,我投入了我的一切,我46年的生活中所感受和學到的一切,那些關於家庭、父親和孩子的,還有我對種族主義和司法公正的認識"。他熱心參加公共事業,有多個公益事業和影視事業方面的職務。 2003年6月12日,派克在洛杉磯的家中去世,享年87歲。
早年經歷
1922年,格利高里·派克的父母離異,他跟着祖母一起生活。1926年,進入洛杉磯聖約翰陸軍軍官學校學習。在陸軍軍官學校,他喜歡軍事化的管理和軍裝,熱愛體育運動。1930年,從軍事學校畢業以後,他就讀於聖迭戈的公立學校。1934年春,他離開學校,在聯合石油公司從事司機的工作。1939年,從醫學院畢業後,他來到曼哈頓,從此踏上了演員之路 。
演藝經歷
1944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光榮歲月》,在片中飾演一位同納粹德 國作戰的俄羅斯游擊戰士;同年,他在劇情片《天路歷程》中扮演一位為人體貼的牧師,這個角色使他獲得第18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 1945年,與英格麗·褒曼聯袂主演由希區柯克執導的懸疑片《愛德華大夫》,在片中飾演一位患有健忘症的精神病人 ;該片是電影史上第一批以精神分析學為主題的影片,並獲得第1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提名 ;12月,該片在美國上映,位列全美年度票房排行榜第三名 ;同年,與葛麗亞·嘉遜、唐納德·克里斯普共同主演愛情片《空谷芳草》 。 1946年,在愛情片《鹿苑長春》中,他與簡·懷曼飾演一對在生存與愛心之間掙扎的夫婦 ;並憑藉該片獲得第19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同年,主演動作片《太陽浴血記》,這部電影是格利高里·派克的轉型之作;他在片中首度嘗試反派角色,飾演放蕩不羈的路特 。 1947年,憑藉愛情片《鹿苑長春》獲得第4屆美國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同年,主演美國電影史上第一部以反猶太主義為題材的影片《君子協定》 ;在這部電影中,格利高里·派克塑造了白人作家菲爾·格林正直有為的人物形象 ;在第20屆奧斯卡頒獎禮上,該片獲得最佳影片獎,格利高里·派克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 ;12月31日,主演的懸疑電影《淒艷斷腸花》在美國上映 。 1949年,參演西部片《金沙鎮》;同年,與休·馬洛威、加里·梅里爾共同主演以二戰為題材的戰爭片《晴空血戰史》,飾演意志堅定、氣度不凡的空軍指揮官弗蘭克,並憑藉該片獲得第22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奧斯卡提名 。 1950年5月,主演的西部片《黑天鵝》上映。1951年獲得第8屆美國金球獎最受歡迎男演員獎;同年,與蘇珊·海沃德搭檔主演劇情片《大衛王與貴妃》。 1952年,在愛情片《乞力馬扎羅的雪》中飾演飽經滄桑、染上疽 毒的作家哈里 ;該片是他電影生涯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併入選「好萊塢年度十大賣座影片」 。 1953年8月,主演的愛情片《羅馬假日》上映;截止12月,該片在北美的票房為500萬美元 ;格利高里·派克在片中與奧黛麗·赫本聯袂演繹了一段愛情故事 ,並憑藉此片獲得第7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外國男演員提名;在美國電影研究所舉辦的「20部最偉大愛情電影」評選中,該片位列第4位 。 1954年,搭檔布羅德里克·克勞福出演冒險片《黑夜人》;同年,主演根據馬克·吐溫同名小說而改編的喜劇愛情片《百萬英鎊》 ,憑藉在片中飾演的亞當一角而被中國觀眾所熟知 。1955年,獲得第12屆美國金球獎最受歡迎男演員獎。 1956年,參演劇情片《一襲灰衣萬縷情》;同年,主演冒險片《白鯨記》 。1957年5月16日,與勞倫·白考爾、愛德華·普拉特合作主演的喜劇片《風流記者》上映,他在片中突破以往嚴肅端正的銀幕形象,飾演一位風趣幽默的體育記者。 1958年,與瓊·柯琳斯;史蒂芬·博伊德合作主演西部片《殲虎屠龍》;同年, 首次擔任電影製作人,製作並主演了愛情片《錦繡大地》,在片中飾演一位為迎娶農場主之女而來到西部的船長 。 1959年,參演戰爭片《豬排山》;同年與艾娃·加德納搭檔出演冒險片《海濱》。1961年6月22日,主演的戰爭片《納瓦隆大炮》在美國上映,派克在片中和大衛·尼文有對手戲 。 1962年,出演懸疑驚悚片《恐懼角》(又名《海角驚魂》),飾演具有正義感的律師薩姆 ;同年,在懸疑片《殺死一隻知更鳥》中扮演一位不顧個人安危、為黑人伸張正義的白人律師 ;在美國電影學院公布的百年影史「一百名銀幕英雄與壞蛋」排行榜上,他憑藉此片獲選為頭號銀幕英雄。 1963年,憑藉懸疑片《殺死一隻知更鳥》獲得35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 獎以及第20屆美國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 ;12月25日,主演的喜劇片《紐曼軍醫》在美國上映。 1964年,與托尼·柯蒂斯、安吉·迪金森合作出演戰爭片《十面埋伏擒蛟龍》;同年,憑藉喜劇片《紐曼軍醫》獲得第21屆美國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提名 。 1965年5月26日,主演的懸疑片《海市蜃樓》在美國上映。1966年,參演驚悚片《諜海密碼戰》。1967年擔任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席 。 1968年,獲得美國電影學院終身成就獎 ;同年,美國影藝學院頒發吉恩人道特別獎給派克,表彰他對電影業的貢獻 ;12月25日,主演的西部片《月落大地》在美國上映。 1969年,與奧馬爾·沙里夫、朱莉·紐瑪聯袂主演冒險片《麥肯納的黃金》,在片中飾演美國警長麥肯納 ;6月25日,主演的劇情片《主席》在美國上映,他在片中扮演一名去中國解決饑荒問題的科學家 ;同年,獲得第26屆美國金球獎塞西爾.B.戴米爾獎 。 1970年,再度擔任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席 。1971年10月13 日,與朵恩·琳、帕皮·塞爾納共同主演的西部片《危險情人》在美國上映。 1974年,擔任劇情片《鴿子號》的製作人;同年,主演西部動作片《流浪記》,該片是格利高里·派克的轉型之作,他在片中突破以往塑造的紳士形象,飾演銀行搶匪狄恩 。 1975年12月25日,與伯特·雷諾茲、凱瑟琳·德納芙共同出演的懸疑片《活躍》在美國上映。1976年,在恐怖片《凶兆》(又名《天魔》)中飾演美國外交官羅伯特,該片在全球的年度票房為6092萬美元,並在北美票房排行榜上獲得5周冠軍 。 1977年6月30日,格利高里·派克主演的戰爭片《麥克阿瑟傳》在美國上映;他在片中演繹了軍事家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從獲得戰爭勝利到最後被總統逼退的人生歷程,並憑藉此片獲得第35屆美國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主角獎提名 。 1978年,與勞倫斯·奧利弗、詹姆斯·梅森聯袂主演驚悚片《納粹狂種》,他一改以往戲路挑戰反派,在片中飾演野心勃勃的粹軍官門格爾 ;並憑藉該片獲得第36屆美國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主角提名 。1980年,主演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戰爭片《海狼》;之後,逐步淡出大銀幕,將演藝事業的重心轉向電視劇 。 1982年,在描寫南北戰爭的電視劇《藍與灰》中扮演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 。1983年,與克里斯托弗·普盧默、約翰·吉爾古德聯袂出演根據真實故事而改編的戰爭片《紅袍與黑幕》,在片中飾演不顧個人安危,堅持幫助他人的牧師費萊厄蒂。 1987年,主演劇情片《無聲的抗議》。1989年,出演愛情片《老美國佬》,在片中飾演和哈麗特產生父女之愛的作家比爾斯;同年,獲得第4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1991年,主演愛情喜劇片《搶錢世界》,在片中飾演電線電纜公司的資方代表安德套·喬根;同年,與羅伯特·德尼羅、尼克·諾特合作出演懸疑驚悚片《恐怖角》 。1993年,擔任劇情片《The Portrait》的製作人,之後停止製作電影;同年,獲得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熊獎 。 1995年,獲得第20屆法國凱撒獎榮譽凱撒獎。1998年出演電視電影《白鯨》,該片是他參演的最後一部作品,並憑藉此片獲得第50屆艾美獎最佳男配角獎提名;同年,獲得第48屆德國電影獎終身成就獎。 1999年,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第12名 。2003年,獲得第47屆意大利大衛獎終生成就獎 ;6月12日,格利高里·派克在美國洛杉磯去世,終年87歲 。
個人生活
1942年,格利高里·派克與格里塔·賴斯結婚;兩人共有三個兒子。1954年,格利高里·派克與格里塔·賴斯離婚。1955年12月,格利高里·派克與法國記者帕薩尼結婚;之後,帕薩尼為派克生下了兩個兒子。1975年,格利高里·派克的長子自殺身亡。
主要作品
重要作品
《同生共死》,1944 年。(派克的處女作) 女主角為塔瑪拉·托馬洛娃,影片反應平平。
《王國之鍵》,1944 該片是派克的較為突出的表演精品之一,也為他的演藝之路奠定了基礎。
《愛德華醫生》,1945 女主英格麗·褒曼作為希區柯克的代表作之一《愛德華大夫》剛剛開拍時男女主角並沒有太多自信,但是影片是較為成功的。
《空谷芳草》,1945 女主葛麗亞·加遜(奧斯卡影后),典型的灰姑娘與富家子的故事。
《鹿苑長春》,1946 改自馬橋里·金南,羅林斯的同名長篇小說。受到了觀眾的讚賞。
《太陽浴血記》,1946 女主珍妮·瓊斯,派克在此片中一改形象,但影片的評價卻不高。
《帕拉亭案件》,1947 又譯《淒艷斷腸花》。與希區柯克再度合作。不幸的是派克沒能使影片成功。
《晴空血戰史》,1949 該片是以二戰飛機轟炸為題材,派克飾演一位年輕的將軍。影片廣為流傳。最好笑的是還被引用於搞笑片《小鬼當家》中,可見影響力。
《槍手》(一譯《巨犯》),1950 派克塑造了一個疲憊的槍手形象。
《大衛與拔士芭》,1951 該片是一部忠實的、費力創作的聖經作品。
《霍恩布洛爾船長》,1951 是一部出色的驚險片。
《乞力馬扎羅的雪》1952 改自海明威的同名小說。該片是派克電影生涯中的高峰。
《羅馬假日》,1953 最為人們所熟知的浪漫愛情故事。作為一個公主與貧民的現實童話,演繹者奧黛麗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無疑是絕版的組合。影片不僅成就了票房。也成就了兩人數十年珍貴的友誼。
《百萬英鎊》,1953 改自馬克·吐溫的原著。詼諧幽默又發人深思。
《紫色的平原》1955 描寫了二戰的空戰和空戰對人們肉體和精神的傷害。
《穿灰色法蘭絨外套的男人》,1956 主人公是一個正直體面,但充滿憂慮的中產階級的美國人。
《白鯨記》,1956 講述的是捕鯨船最後一次航行的故事。
《豬排山》(美國版上甘嶺),1959。
《心愛的異教徒》,1959。
《六壯士》,1961。
《恐怖角》,1962。
《決戰西部》,1962。
《梅崗城故事》,1962 《阿拉伯風格》,1966。
《凶兆》,1976。
《麥克阿瑟》,1977。
《納粹狂種》,1978。
《藍與灰》,1982(電視短片系列)。
《亂世夕陽情》,1989。
《恐怖角》,1991。
影視作品
【電影】 1944 《同生共死》 《王國的鑰匙》
1945 《愛德華醫生》 《空谷芳草》
1946 《太陽浴血記》 《鹿苑長春》
1947 《君子協定》 《麥康伯事件》 《帕拉亭案件》 《黃沙天》
1949 《偉大的罪人》 《晴空血戰史》
1950 《槍手》
1951 《霍恩布洛爾艦長》 《大衛與拔士芭》 《勇敢的人》
1952 《乞力馬扎羅山上頂的雪〉 《微小世界》
1953 《羅馬假日》 《百萬富翁》
1954 《黑暗中的人》 《紫色平原》
1956 《穿灰色法蘭絨外套的男人》 《白鯨記》
1957 《陰謀女人》
1958 《超級大國》 《偽君子》
1959 《心愛的異教徒》 《海灘》《百戰忠魂》
1961 《六壯士》
1962 《恐怖角》 《決戰西部》 《殺死知更鳥》又名《梅崗城故事》
1963 《紐曼船長》
1964 Behold a Pale Horse - Manuel Artiguez
1965 《海市蜃樓》
1966 《阿拉伯風格》
1969 《主席先生》《百萬英鎊》《莫納德》 《潛月》
1980 《海狼》
1986 《威廉惠勒導演》
1987 《格雷斯和薩克》
1989 《亂世夕陽情》
1991 《恐怖角》 《搶錢至尊》
【電視短片】
1982 《藍與灰》
1983《紅與黑》
1993 《肖像》
1998 《墨本·迪克》
演出作品
第76屆奧斯卡頒獎典禮 The 76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2004).....Himself (Memorial Tribute) (archive footage)
奧黛麗赫本的故事The Audrey Hepburn Story (2000).....Himself (archive footage)奧黛麗赫本傳之我的前半生
Audrey Hepburn
Untitled Audrey Hepburn Bio
白鯨Moby Dick (1998).....Father Mapple
第70屆奧斯卡頒獎典禮 The 70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1998).....Himself - Past Winner (uncredited)
馬丁斯科塞斯美國電影之旅 A Personal Journey with Martin Scorsese Through American Movies (1995).....Himself
第6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 The 67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1995).....Himself - Presenter: 'Quiz Show' Film Clip
第65屆奧斯卡頒獎典禮The 65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1993).....Himself - Presenter: Hersholt Award to the late Audrey Hepburn
第63屆奧斯卡頒獎典禮 The 63rd Annual Academy Awards (1991).....Himself - Presenter: Honorary Award to Sophia Loren (uncredited)
恐怖角Cape Fear (1991).....Lee Heller
海角驚魂
別人的錢Other People's Money (1991).....Andrew Jorgenson
搶錢世界/ 搶錢至尊
Riqueza ajena
第6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 The 62nd Annual Academy Awards (1990).....Himself - Presenter: Best Actress
烽火異鄉情又名老美國佬Old Gringo 或 Gringo viejo(1989).....Ambrose Bierce
第60屆奧斯卡頒獎典禮 The 60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1988).....Himself - Co-presenter: Writing Awards
獲得榮譽
1、2003 David di Donatello Awards Special David Angelus Awards Student Film Festival Spirit of Angelus Award
2、1999 金球獎(Golden Globe)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in a Series, Mini-Series or Motion Picture
3、白鯨(1998),1998」艾美獎「最佳男配角(迷你劇/電影類)(提名)
4、白鯨(1998),German Film Awards 終身成就獎
5、1996 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Special Prize for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World Cinema
6、1995 凱撒獎 Honorary César
7、1993 柏林國際電影節 Honorary Golden Berlin Bear
8、1990 American Society of Cinematographers, USA Board of the Governors Award
9、1998 戛納電影節 Special Award
10、American Film Institute, USA Life Achievement Award
11、1986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Donostia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12、1983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 Career Achievement Award
13、Banff Television Festival Award of Excellence
14、1979 金球獎(Golden Globe) 最佳男主角(劇情類)(提名)巴西來的男孩(1978)
15、1978 金球獎 最佳男主角(劇情類)(提名)麥克阿瑟傳(1977)
16、1971 演員工會獎 終身成就獎
17、1970桂冠獎Golden Laurel(提名)
18、1969 金球獎(Golden Globe) Cecil B. DeMille Award
19、Golden Apple Awards Golden Apple
20、1968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瓊·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
21、1967 桂冠獎 Action Performance(提名),諜海密碼戰(1966)
人物評價
格利高里·派克是美國電影史上重要的演員。他的可貴之處在於他在銀幕上用自己的靈魂塑造角色,用角色寄託自己的精神追求 。他所塑造的一系列善良、堅定的男性形象成為觀眾心中難忘的回憶。在《羅馬假日》中,他憑藉近乎完美的表演將經典的愛情故事永遠留存在人們的心中。在《殺死一隻知更鳥》中,他以其精湛內斂的演技和瀟灑的表演風格在銀幕上塑造了一位可親可敬的平民英雄(《瀋陽今報》、《成都商報》、《文匯報》、新浪網評) 。
格利高里·派克是一個從人物自身出發去尋找感覺的演技派明星。他的這種表演特色使得他非常容易融入角色,觀眾接受起來也就更加容易。在格利高里·派克的電影生涯中,他扮演了很多不同類型角色,從卑微的小人物到英武的軍人以及正義的律師等等;他不僅成功塑造了這些人物形象,而且還展現了對於角色出色的把握能力(北京電影學院教授梅峰評)。
格利高里·派克是一位偉大的演員(查爾頓·海斯頓評),是好萊塢一個電影時代的象徵(傑弗雷·凱澤伯格評)。他是魅力男人的代表(米尼·羅傑斯評),具有英俊瀟灑的外貌、從容高雅的氣質以及高大、堅定、剛正不阿的氣概。他一生中多半演的是正氣凜然、莊嚴高貴的角色,而他在銀幕之下的生活也正是他銀幕英雄形象的一面鏡子。他直到晚年都保持着風度翩翩、彬彬有禮的紳士風度(《信息時報》評)。
格利高里·派克善良、謙遜、儒雅、正派、嚴謹(騰訊網評) ,是好萊塢道德力量的象徵(新華網評)。他慷慨大方,幽默風趣,性格堅韌(查爾頓·海斯頓評)。他無論在台上還是台下都是道德的指針(史蒂文·斯皮爾伯格評)。他在銀幕上所塑造的不顧個人安危,為黑人伸張正義的律師形象成為美國好男人的標誌。在銀幕下,他同樣是一位好男人。他一生從未傳出過任何醜聞,這在魚龍混雜的好萊塢中更顯得出污泥而不染(《音像世界》評)。[3]
與赫本
1953年 《羅馬假日》拍完上映之前,好心的派克發現海報上打着他的名字,而赫本的名字卻很小,而且藏在一個角落裡。他特地通知製片方把原來演員表上的「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羅馬假日》」改成了奧黛麗·赫本的名字。
1953年8月,《羅馬假日》上映後引起轟動,赫本立即抓住了世界的目光。1954年3月25日,24歲的赫本因在《羅馬假日》中的精彩表演,獲得26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那天晚上,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會得到金像獎的赫本,站在領獎台上激動得語不成句,但她卻沒有忘記告訴世界:「這是派克送給我的禮物!」
赫本成了影后後,各種榮譽向她飛來。然而這些並不是她真正渴望的東西,她最渴望的是獲得真摯永恆的愛情。或許派克體察到赫本的內心渴望,在《羅馬假日》首映式上,他特意介紹赫本結識了好萊塢著名的導演、演員兼作家梅厄·菲熱。梅厄是派克的好朋友,他們的關係非同一般。派克很欣賞梅厄的才華,他認為梅厄能帶給赫本更大的成功。
梅厄當時36歲,瘦高的身材,面部稜角分明,多才多藝,溫柔體貼。和赫本一樣,梅厄也會多種語言,他們很快親近起來。赫本也對具有領袖風範的梅厄有了依戀之情。1954年3月梅厄和赫本合作出演了百老匯的名著《莎布琳娜》後,梅厄飛往瑞士向赫本求婚。赫本不顧母親的反對,接受了求婚。他倆於1954年9月在瑞士結婚。遠在美國的派克參加了他們的婚禮,他送給赫本的結婚禮物是一枚蝴蝶胸針。這枚胸針赫本非常喜歡,一直珍藏在她的身邊直到去世。
幾個月後,派克終於和妻子協議離婚,而這時赫本已徜徉在新婚的幸福之中。她經常給派克寄去明信片,雖然都是隻言片語,但親密與信任之情躍然紙上。
派克在為赫本祝福之時,也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1955年,派克在巴黎邂逅了一個美麗的法國女記者維洛妮卡,兩人相愛結婚。他們生活得很幸福,維洛妮卡和派克一樣喜歡孩子,她不嫌3個繼子鬧騰得厲害,又為派克生下一兒一女。
婚後赫本一直居住在瑞士,與遠在美國的派克相見的機會非常少。但是大洋割不斷他們的友誼,他們經常通過電話、信件彼此問候。派克始終關心着遠方的赫本,希望她的婚姻幸福。但是,赫本的婚姻卻遠沒有派克那麼幸運。
赫本新婚伊始,社會上已有不少流言蜚語,說梅厄只是在「利用」赫本發展自己的事業。在一般人眼裡,赫本的才藝遠遠超過她的丈夫,她的敏感與天生的優雅更是梅厄所不及。日子一長,梅厄心中難免彆扭。
赫本發誓要讓自己的婚姻成為好萊塢的典範。鑑於兩個演員組成的家庭往往因長期分開而造成破裂,因此她決定和梅厄今後一刻也不分離。她甚至對導演提出條件:沒有梅厄參加的電影,她不演。
婚後,赫本先後主演了《戰爭與和平》、《俏臉蛋》、《黃昏之戀》以及讓她有幸第三次獲奧斯卡獎提名的齊納曼導演的《修女傳》(1959)。赫本的表演日臻完美,她在塑造成熟而自由的女性方面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征服了世界。
但是她沒有征服她的男人。1959年7月17日,赫本生下兒子肖恩。從此,孩子成了她生命的中心,丈夫退居次席。梅厄不習慣這種變化,他們的婚姻出現裂痕。
1968年秋天的羅馬雨霧連綿,陰鬱潮濕。赫本14年的婚姻徹底完結。傷心欲絕的赫本一連幾天沒有吃東西,她的生活除了雨水就是淚水。
就在這時,電話響了,是派克打來的。赫本對派克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在這個圈子裡,婚姻真難維持啊!請你相信我,我是把婚姻、家庭生活放在第一位,而把事業放在第二位的。我本來想白頭偕老,但太難了,太難了!」赫本的婚姻一直很隱秘,但她在派克面前卻敞開了自己的心扉。
不過,赫本是個堅強的女性。1968年冬,赫本與30歲的意大利精神病學者安德烈·多蒂醫生一見鍾情,赫本不顧一切地投入到熾熱的愛情之中。1969年,赫本與多蒂結合,同年4月懷孕暫時息影。1970年2月8日,次子路卡出生,不久多蒂出現桃色新聞,赫本的婚姻再次觸礁。
1980年,赫本接到了多蒂的離婚文件。填完離婚報告,她又一次感到自己的失敗。不久她出演《皆大歡喜》與演員羅伯特相識,成為摯友,羅伯特始終是赫本的伴侶,直至1993年她與世長辭。
就在赫本飽嘗婚姻之苦的時候,派克卻遭到了失子之痛。1974年,他30歲的大兒子自殺身亡,這對派克是個殘酷的打擊,他和妻子整日淚眼相對,躲在屋裡不肯見人。他的大門只對從瑞士匆匆趕來的赫本打開。赫本和派克一樣,都是愛孩子如命的人,這個噩耗令她悲傷不已。
多年來,赫本和派克的家庭結下深厚的情誼。只要到美國,赫本準是第一個到派克家做客。如果她因為什麼特殊的事情不能看望派克了,總會提前打電話說:「派克,真對不起,我要先到別人那裡去一下。」她禮貌而周全,贏得了派克一家人的喜愛。
晚年的赫本作為聯合國愛心大使,常年奔走在世界各地。1992年赫本去索馬里慰問兒童,回來之後便感到腹部不適,不久後查出患有結腸癌,雖然做了手術但醫生估計只能再維持一年多的生命。她自知時日無多,向醫生請求回到故鄉托洛亨納茨的家中最後看一眼瑞士的白雪。
1993年1月10日,在羅伯特的攙扶下,赫本最後一次走進她的花園。她戀戀不捨地撫摸着每一株植物,仔細地告訴羅伯特它們各自不同的養護要求。10天後的清晨,她在睡夢中安詳地飛走了,享年64歲。幾天後她的遺體被安葬在瑞士的小鎮公墓。
那一天,成千上萬的羅馬人帶着鮮花來到台伯河向她遙寄哀思,人們將永遠記得這個40年前來到這裡的美麗公主。人們萬萬沒有想到,已經77歲高齡的派克在妻子的陪同下,也千里迢迢地趕來參加了赫本的葬禮。要知道,1991年退休之後,派克就呆在自家的後花園侍弄花草,極少出門。
葬禮上,已是白髮蒼蒼的派克老淚縱橫,他哽咽地說:「能在那個美麗的羅馬之夏,作為赫本的第一個銀幕情侶握着她的手翩翩起舞,那是我無比的幸運。」他低下頭,在赫本的棺木上輕輕印下一吻,深情地說道:「你是我一生中最愛的女人。」在場的人無不唏噓落淚。
赫本走了,派克送她的那枚蝴蝶胸針依然完好無損地珍藏在她的首飾盒裡。2003年4月24日,著名的蘇富比拍賣行舉行了赫本生前衣物、首飾慈善義賣活動。那天,派克親自前去買回了那枚陪伴赫本40年的蝴蝶胸針。當他乾枯的手握住胸針時,他觸及了赫本那美麗的心跳,他覺得自己這一生再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2003年6月12日凌晨4點,派克在他的比弗利山莊的寓所里,閉上了眼睛。
這個演了一輩子死去活來愛情戲的男人,在去世的瞬間,都沒有因倉促而忘記將自己的手交回到妻子手中,他一言不發地賦予了這個姓他姓的法國女人最後的尊嚴,感謝她多年來與他相濡以沫。
精彩視頻
參考資料
- ↑ 格利高里·派克個人簡歷 ,360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