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葉珊瑚
桃葉珊瑚(Aucuba chinensis Benth.)山茱萸科常綠灌木,小枝綠色,被柔毛,老枝具白色皮孔。葉對生,薄革質,長橢圓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長10~20厘米,葉端具有尾尖,葉基切性,全緣或中上部有疏齒,葉被硬毛,葉柄長約3厘米,花紫色,排成總狀花序,核果漿果狀,熟時深紅色。果熟期11月至翌年2月。[1]
目錄
形態特徵
桃葉珊瑚(原亞種)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高3-6(-12)米;小枝粗壯,二歧分枝,綠色,光滑;皮孔白色,長橢圓形或橢圓形,較稀疏;葉痕大,顯著。冬芽球狀,鱗片4對,交互對生,外輪較短,卵形,其餘為闊橢圓形,內二輪外側先端被柔毛。葉革質,橢圓形或闊橢圓形,稀倒卵狀橢圓形,長10-20厘米,寬3.5-8厘米,先端銳尖或鈍尖,基部闊楔形或楔形,稀兩側不對稱,邊緣微反卷,常具5-8對鋸齒或腺狀齒,有時為粗鋸齒;葉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中脈在上面微顯著,下面突出,側脈6-8(-10)對,稀與中脈相交近於直角;葉柄長2-4厘米,粗壯,光滑。
圓錐花序頂生,花序梗被柔毛,雄花序長5厘米以上;雄花綠色(2月),紫紅色(海 南植物志)花萼先端4齒裂,無毛或被疏柔毛;花瓣4,長圓形或卵形,長3-4毫米,寬2-2.5毫米,外側被疏毛或無毛,先端具短尖頭;雄蕊4,長約3毫米,着生於花盤外側,花葯黃色,2室;花盤肉質,微4棱;花梗長約3毫米,被柔毛;苞片1,披針形,長3毫米,外側被疏柔毛。雌花序較雄花序短,長約4-5厘米,花萼及花瓣近於雄花,子房圓柱形,花柱粗壯,柱頭頭狀,微偏斜;花盤肉質,微4裂;花下具2小苞片,披針形,長約4-6毫米,邊緣具睫毛;花下具關節,被柔毛。
幼果綠色,成熟為鮮紅色,圓柱狀或卵狀,長1.4-1.8厘米,直徑8-10(12)毫米,萼片、花柱及柱頭均宿存於核果上端。花期1-2月;果熟期達翌年2月,常與一二年生果序同存於枝上。
桃葉珊瑚(原變種)
本變種葉革質,橢圓形,稀倒卵橢圓形,寬3-8厘米。易與狹葉桃葉珊瑚(變種)區別。
生長環境
常生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常綠闊葉林中。
喜溫暖濕潤環境,耐蔭性強,不耐旱,不耐寒,要求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土壤,屬耐陰灌木,夏季怕強光暴曬,不耐高溫。[2]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長江中上游湖北、四川,福建雲南、廣西、廣東、台灣、海南等地區。據文獻記載越南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本種為觀葉和觀果均佳植物,華南還可種作觀賞綠籬,或配山石,庭院、院中點綴數株,四季均可觀賞。葉還為奶牛的精飼料。
變種介紹
- 桃葉珊瑚(原變種)Aucuba chinensisBenth. subsp. chinensis var. chinensis,本變種葉革質,橢圓形,稀倒卵橢圓形,寬3-8厘米。易與狹葉桃葉珊瑚(變種)區別。
- 狹葉桃葉姍瑚(變種)Aucuba chinensisBenth. subsp. chinensis var. angusta Wang,本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葉片厚革質,較狹窄,常呈線狀披針形,長7-25厘米,寬1.5-3.5厘米。產貴州。常生於海拔330-500米林中。
- 峨眉桃葉珊瑚(亞種)Aucuba chinensisBenth. subsp. omeiensis (Fang) Fang et Soong,,本亞種極近於原亞種subsp. chinensis,但本亞種的雄花和雌花在花期時均為黃綠色至黃色,僅花末期時花序梗及花瓣向陽的少部分略帶紅色,鱗片兩側邊緣有時呈紅色。產四川。常生於海拔800-1300米林中,在1000米左右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常組成喬木層片的最低亞層。鬱閉度0.6-0.8,土壤濕潤而肥沃,在土層較厚的常綠闊葉林中生長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