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景福宫
历史沿革
清治桃仔园时常有瘟疫流行,垦首薛启隆捐田产二十甲余倡议建庙,择定现址兴建,名为“景福宫”[1]。为乾隆十年(1745年)草创,一说主神从大溪仁和宫分灵,但被称为“桃园大庙”的景福宫否认,据最早迎奉神像之陈氏后裔所传述暨前任管理者之记载系由陈氏来台先祖迎自漳浦。嘉庆十四年(1809年)兴筑桃园城后,十五庄漳州人再合建景福宫。自嘉庆十六年(1811年)兴建完成后,历经多次改建。咸丰七年(1857年),桃仔园旱灾,淡水同知恩煜来此庙设坛求雨,雨水降临,庙名远播。
1923年因市区改正、划设计划道路,进行改建,为陈应彬设计监造,匠师陈己元施作正殿、吴海桐施作前殿。1947年,居民在经县府同意下,利用此庙庙埕盖屋做生意,有四十一户违建,后引发拆除还地的争议。1961年及1985年均进行部分整修,今建物座落在桃园区中心的中正路与中山路及博爱路等所围成的交叉圆环上,与桃园车站遥遥相对。庙址是中正路208号,属中和里。
文化资产
建筑庙前空间宽广,包括前殿、正殿屋顶形式均为假四垂。前殿、正殿为对场作。主体两进,面宽九间,有嘉庆年间的匾额,正殿主祀开漳圣王,兼祀南崁五福宫分灵玄坛元帅,两侧配祀观音与妈祖。中央天井两侧的东、西厅奉祀金母娘娘与注生娘娘。
该庙是1962年台日合作电影《金门湾风云》的一景,拍摄男女主角石原裕次郎与王莫愁在此庙烧香。
庙身也曾为桃园市为庆祝人口突破卅万的新市徽。该图案是林翠玲设计,以蓝天、绿地搭配象征虎头山的白色三角形、代表桃园景福宫的黄色线条,为1998年7月19日桃园市公所在虎头山公园由市民票选,以三百卅九票获选。
祭祀活动
景福宫为桃园十五街庄的信仰中心。祭祀圈的十五街庄包含桃园街、大树林庄、大桧溪庄、小桧溪庄、水头庄、埔仔庄、北门埔仔庄、中路庄、茄苳溪庄、山仔顶庄,小大湳仔庄、大湳仔庄,新中福庄、新庄仔庄、大竹围庄。其祭祀圈涵盖桃园区全部,及龟山、八德、芦竹部分地区。主要祭祀活动有农历元月十七举行绕境、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圣诞、三月十五日玄坛元帅圣诞、七月十五日竖灯篙、放水灯、普渡法会。
桃园十五街庄福德宫的土地神像曾一度供奉在此庙内。
视频
桃园景福宫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台湾桃园景福宫,豆丁网 , 2012-10-10
- ↑ 台湾桃园---景福宫导游词,个人图书馆,2016-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