桊子树
桊子树 是大戟科乡土树种,乌桕属落叶乔木,[1]
在园林中应用普遍,集观形、观叶、 观果于一体,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拉丁学名:Sapium sebiferum (L.) Roxb.),
别名:腊子树、桕子树、木子树、乌桖、桊子树、桕树、木蜡树、木油树、木梓树、虹树、蜡烛树、油籽(子)树、洋辣子树。
是一种色叶树种,春秋季叶色红艳夺目,不下丹枫。为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历史[2]。
种子外被之蜡质称为“桕蜡”,可提制“皮油”,
供油漆、油墨等用,供制高级香皂、蜡纸、蜡烛等;经济价值极高。
此外,乌桕对有毒氟化氢气体有较强的抗性。 乌桕以根皮、树皮、叶入药。
乌桕是一种寻常的乔木,枝干秀美,树冠整齐,尤其在深秋季节,
乌桕树的叶会由绿转红,是那种锈红色,在太阳光里,像一重重的冷火。
漫山红叶,不只是美观,更是壮观。乌桕树叶在中国的古代,是提炼青色或者紫色染料的重要来源。
目录
形态特征
本品高可达15米许,各部均无毛而具乳状汁液;树皮暗灰色,有纵裂纹;
枝广展,具皮孔。叶互生,纸质,叶片菱形、菱状卵形或稀有菱状倒卵形,
长3-8厘米,宽3-9厘米,顶端骤然紧缩具长短不等的尖头,基部阔楔形或钝,
全缘;中脉两面微凸起,侧脉6-10对,纤细,斜上升,离缘2-5毫米弯拱网结,
网状脉明显;叶柄纤细,长2.5-6厘米,顶端具2腺体;托叶顶端钝,长约1毫米。
花单性,雌雄同株,聚集成顶生、长6-12厘米的总状花序,雌花通常生于花序轴最下部或罕有在雌花下部亦有少数雄花着生,
雄花生于花序轴上部或有时整个花序全为雄花。雄花:花梗纤细,长1-3毫米,向上渐粗;苞片阔卵形,
长和宽近相等约2毫米,顶端略尖,基部两侧各具一近肾形的腺体,每一苞片内具10-15朵花;小苞片3,
不等大,边缘撕裂状;花萼杯状,3浅裂,裂片钝,具不规则的细齿;雄蕊2枚,罕有3枚,
伸出于花萼之外,花丝分离,与球状花药近等长。雌花:花梗粗壮,长3-3.5毫米;
苞片深3裂,裂片渐尖,基部两侧的腺体与雄花的相同,每一苞片内仅1朵雌花,
间有1雌花和数雄花同聚生于苞腋内;花萼3深裂,裂片卵形至卵头披针形,
顶端短尖至渐尖;子房卵球形,平滑,3室,花柱3,基部合生,柱头外卷。
蒴果梨状球形,成熟时黑色,直径1-1.5厘米。具3种子,分果爿脱落后而中轴宿存;
种子扁球形,黑色,长约8毫米,宽6-7毫米,外被白色、蜡质的假种皮。花期4-8月
主要价值
药用
药用来源:乌桕根皮、树皮、叶入药。根皮及树皮四季可采,切片晒干;叶多鲜用。
将1公斤乌桕叶干粉(或鲜叶4公斤)用20公斤2%生石灰水浸泡,并煮沸10分钟,
pH应在12以上,全池遍洒,使池水成6.25ppm浓度(乌桕叶的量),可防治烂鳃病、白头白嘴病。
每50公斤或1万尾鱼种,用乌桕叶干粉半斤,混合在饵料中或制成药饵投喂,连喂3~6天,防治烂鳃病。
工业
乌桕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工业油料树种。种子外被之蜡质称为“桕蜡”,可提制“皮油”,
供制高级香皂、蜡纸、蜡烛等;种仁榨取的油称“桕油”或“青油”,
供油漆、油墨等用。此外木材白色,坚硬,不翘不裂,纹理细致,
可作车辆、家具和雕刻等用材。叶为黑色染料,可染衣物。
参考文献
- ↑ 乌桕的功效与作用,乌桕的副作用-药效-用法-图片,39药品通
- ↑ 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历史,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