桫欏
桫欏 [1] (學名:Cyathea spinulosa),又名台灣桫欏、桫欏樹、樹蕨、蕨樹、水桫欏、刺桫欏、大貫眾、龍骨風、七葉樹、蛇木,是一種桫欏科桫欏屬的蕨類植物,有「蕨類植物之王」的讚譽。常綠木本,莖柱狀,直立,高3~8米,下生黑褐色粗毛,葉長六、七十公分,形狀似蕨類,葉叢生幹頂,葉背生子囊群。多生於林下或溪邊溫暖潮濕地;主要分佈於中國大陸的西藏、貴州及南方各地,也在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東南亞地區的緬甸、泰國、越南、菲律賓及日本南部、琉球也有分布,在臺灣也常見於中、低海拔的山野林地中。莖含澱粉,可供食用。經乾燥後的桫欏莖碎屑被稱為「蛇木屑」,可用作蘭花等植物的肥料 [2]。
目錄
型態
桫欏莖干高達6米或更高,直徑10-20厘米,上部有殘存的葉柄,向下密被交織的不定根。葉螺旋狀排列於莖頂端;莖段端和拳捲葉以及葉柄的基部密被鱗片和糠秕狀鱗毛,鱗片暗棕色,有光澤,狹披針形,先端呈褐棕色剛毛狀,兩側有窄而色淡的囓齒狀薄邊;葉柄長30-50厘米,通常棕色或上面較淡,連同葉軸和羽軸有刺狀突起,背面兩側各有一條不連續的皮孔線,向上延至葉軸。
葉片大,長矩圓形,長1-2米,寬0.4-1.5米,三回羽狀深裂;羽片17-20對,互生,基部一對縮短,長約30厘米,中部羽片長40-50厘米,寬14-18厘米,長矩圓形,二回羽狀深裂;小羽片18-20對,基部小羽片稍縮短,中部的長9-12厘米,寬1.2-1.6厘米,披針形,先端漸尖而有長尾,基部寬楔形,無柄或有短柄,羽狀深裂;裂片18-20對,斜展,基部裂片稍縮短,中部的長約7毫米,寬約4毫米,鐮狀披針形,短尖頭,邊緣有鋸齒;葉脈在裂片上羽狀分裂,基部下側小脈出自中脈的基部;葉紙質,乾後綠色;羽軸、小羽軸和中脈上面被糙硬毛,下面被灰白色小鱗片。
孢子囊群孢生於側脈分叉處,靠近中脈,有隔絲,囊托突起,囊群蓋球形,膜質;囊群蓋球形,薄膜質,外側開裂,易破,成熟時反折覆蓋於主脈上面
[3][4]。
相似物種
蕨類植物是很容易在台灣低海拔郊山看到的,而都是桫欏科的筆筒樹與桫欏有極相似之處。兩者相似與分辨之處:
桫欏可以長到5~10公尺,筆筒樹可以長到10公尺以上,筆筒樹的確比較高大,但是很難用樹高來判斷,尤其,遇到年輕的臺灣桫欏、筆筒樹,樹高可能都差不多。筆筒樹、桫欏兩者間有個很大的差異,就是桫欏的枯葉,通常會在頂端殘留一陣子,看起來像是裙襬。而筆筒樹的枯葉,會一下子就掉光,因而在樹幹上殘留一孔一孔的紋路,像蛇皮一般(所以又叫蛇木)。因此,「樹高」輔以「枯葉」兩個特徵,即可分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