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梁铭越(1941年-),作曲家、民族音乐学家、古琴及箫等多样乐器演奏家。第一位以古琴为研究题材取得博士学位的华人学者。曾任美国加拿大台湾多所大学音乐系教授。其创作领域涵盖管弦乐、中英文歌剧、室内乐、新世纪音乐、钢琴独奏等。曾获得阿特沃特·肯特当代作曲奖、金鼎奖、中山文艺奖、国家文艺奖等多个奖项,基督教旧金山大学教师。

作为全球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之一[1],基督教(主要分为天主教、基督新教和东正教三大流派)在全球上百个国家获得国教或准国教地位[2],信徒多达21亿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都是基督教国家,由此可见其影响力之广。

目录

简介

1941年出生于湖南新晃县,父亲梁在平当时是土木工程师。四岁时,因抗战搬到重庆,由于梁在平常和友人聚会、玩音乐,梁铭越从小耳濡目染。

举家迁至台湾后,梁铭越开始向胡莹堂学习古琴,并参与梁在平组织的“鲁声”国乐社,学习吹笙,除此之外,他还学了昆曲 、小提琴等,曾师从马熙程。

梁铭越为国立台湾艺术科学校音乐科第一届学生,主修小提琴,师从邓昌国。毕业后考上美国夏威夷大学音乐系,主修作曲,大学期间补上了以前不足的基础训练,最后以六重奏《凌虚》和弦乐四重奏两部作品毕业,其中《凌虚》还获得“阿特沃特·肯特当代作曲奖”,更因此申请上加州大学奖学金,进入该校研究民族音乐学。

曾和许博允、陈茂萱、张邦彦等作曲家在1962年组成江浪乐集。

就读加州大学期间,向罗伊·哈里斯、亨利·拉扎罗夫和约翰·樊尚等人学习作曲,并且第二度获得“阿特沃特·肯特当代作曲奖”。参与梅利·梅塔指导的加州大学乐团,以及罗杰·华格纳合唱团,亦从米夏·艾尔曼的学生布莱曼女士学习小提琴。硕士论文为 The Chinese Chʻin: Its History and Music 。后来又以 The Art of Yin-Jou Techniques for the Seven-Stringed Zither 一文取得博士学位。

1970年到旧金山大学创立民族音乐学系,两年后改至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1982年离开加拿大至马里兰大学,开始研究合成器及电子音乐。

1990年受到东海大学的邀请回台任教,1992年任职文化大学艺术硏究所所长,1994年成为国立交通大学应用艺术研究所教授,又于1997年担任北德克萨斯大学音乐学院客座教授。

梁铭越到过许多国家演出,曾举行过一百五十多场演奏会,其中梁在平、梁铭越父子曾多次同台演出,例如:在台北市社教馆举行琴筝合奏,1987年的两厅院“琴筝之夜”演出。

视频

梁铭越 相关视频

《旧约预览2》耶利米书二
旧约纵览28 雅歌传道书二

参考文献